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生产制造企业内控管理

2021-11-24 12:19叶君秀
经营者 2021年11期
关键词:财务成本生产

叶君秀

(宁波卓越圣龙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105)

一、引言

在生产制造企业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也面临着十分激烈的挑战,财务风险防范、内控管理工作开展成为关键问题,这也是规避生产经营风险、促进各项业务活动稳定开展的核心策略。所以,要想实现高效发展的目标,提升综合实力,就要从战略管理角度进行分析,意识到开展精细化成本管理工作和财务管控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到财务内控管理的不足,并提出科学化的管控方案。通过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实现资产的合理分配,以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为核心,合理调整生产成本使用计划,落实预算指标,加强监督管控力度,达到良好的财务管理效果。

二、以财务风险防控为导向的生产制造企业内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风险内控体系不完善

第一,在制度层面生产制造企业没有建立科学化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存在风险管理部门职能与内控部门职能分离的情况,各个部门下达的管理制度不同,存在职责不清晰、管理职能交叉的现象。一旦出现了风险问题,各个岗位人员就会出现推诿责任的情况,影响整体的管理效率,无法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1]。

第二,企业领导层重视度不足,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员工没有形成正确的财务风险内控管理意识。一些生产制造企业没有提出可行的内控管理方案,只是将获得短期利益作为当前发展计划,影响了后续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无法为生产制造企业战略发展计划的实施提供保障,存在许多没有消除的风险隐患[2]。

(二)企业内部沟通渠道不畅通

要做好财务风险内控工作就要进一步增强信息传递的实效性。但在实际运营管理阶段,企业风险内控机制不完善,各个部门缺乏联系与沟通,存在内控信息滞后的问题,无法及时针对风险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开展财务风险内控工作的阶段,相关人员的参与积极性不高,风险防控部门的协调能力也明显不足,对各项活动的进展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内部信息化程度不高,整体效率有待提升,也很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信息数据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证也是引发风险的关键元素之一。企业不仅在披露财务信息层面缺乏重视,还存在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缺乏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成本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部分财务人员还存在徇私舞弊的情况,会私自更改财务数据,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实效性,导致财务数据无法作为经营计划编制的参考依据。

(三)财务风险内控监督机制不健全

虽然有些生产制造企业建设了风险管控制度,但是由于相关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态度不积极,忽视执行管理,出现了监督缺位的问题。而企业没有建立单独的审计监督部门,导致各项财务活动容易出现漏洞;部分生产制造企业虽然设立了单独的审计机构,但是在选择审计人员的时候不严谨,审计的覆盖范围较小,风险内控方案无法贯彻到实处。此外,风险评价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也是导致财务内控管理效率不高的关键因素。长此以往,财务计划的可行性无法保障,还容易引发较大的财务危机。

三、以财务风险防控为导向的生产制造企业内控管理策略

(一)实行预防性成本管理,编制科学化预算计划

生产制造企业要利用预防性成本管理体系,以财务内控理念为核心,开展严谨、科学的管理工作,确保预算成本目标计算的科学性。要结合测算获得的数据,编制可行性较强的成本管理方案,落实生产制造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例如,在实际生产产品的阶段,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就是进行检测,同时对质量进行把控,在这种方式下,一旦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就极有可能影响后续生产活动的开展,使企业产生资金损失[3]。而采用预防性成本管理模式,做好产品设计阶段的控制工作,提前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编制多种解决预案,可以为生产制造企业创造更高的利润。在此阶段,生产制造企业需要在内部搭建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还应编制完善的预算计划,确保预算编制计划到位,之后整合预算结果、测算的数据等,交由领导层审查,审批通过后再下达预算指标,结合计划促进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合理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精细化管理

第一,对生产制造企业统计成本数据进行分析。财务人员要能立足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结合先进的信息化软件开展工作,如通过ERP(企业资源计划)信息化系统总结与处理成本数据,做好原始凭证的存储工作,获得准确的成本信息。借助统一的管理平台,生产制造企业可以完成财务数据的存储与分析工作,还能加强财务监督管控力度,实现对全生产环节的控制,同时使财务人员可以充分了解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问题,提前编制风险应对方案,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增强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减少因人为失误带来的经济损失[4]。

第二,生产制造企业生产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要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详细统计各部门的业务活动,以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依据,使其及时了解到企业运营状况,从而保证各项决策制定的合理性。生产制造企业要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需要制定明确的流程化管理目标,还要结合内控管理制度等开展工作。业务部门要结合生产业务流程,将关键信息与数据上报给领导层;财务部门则要结合内控管理需求及时处理与审批。

第三,生产制造企业要做好定额管理工作,并明确管理的标准,进而对各个部门的成本支出进行监督[5]。对于非生产性支出,财务人员需要清晰了解成本花费情况,并做好资金管控工作,贯彻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力度。

(三)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强化风险评估力度

生产制造企业在实际的发展阶段需要建设全面、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在建立财务内控体系的阶段,要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落实科学化的风险管理方案与目标,在搭建风险长效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确保风险评估、识别工作到位,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风险防范预案。还要在搭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分析资产报酬率、存货周转率、资金回收情况等,从而了解生产制造企业的营运水平。在对现金流、资产负债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同时,也要分析生产活动中蕴藏的风险因素,将生产制造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体现出来。还要整合关键信息反馈给决策人员,作为其参考的依据,以此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及时处理财务风险,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四)扎实落实财务内控制度,消除战略风险

生产制造企业在建立财务内控机制时,需要由领导层牵头,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生产部门贯彻执行。大部分企业在这过程中都是通过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功能,推动财务管理制度贯彻到实处,增强管理实效性。现阶段,许多生产制造企业都存在内部审计不到位的情况。因此,在优化组织架构的同时,应当设立财务审计委员会,并从全局性的角度进行管控。要由相关人员担任审计的职责,确保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严肃性[6]。审计部门要结合合规的财务审计流程,扎实落实财务内控制度,消除战略风险,实现对财务内控各个环节的把控。要开展不定期的审计监督检查工作,以此保障生产制造企业的资产安全性,实现正常运营发展的目标。

四、结语

生产制造企业在运营发展阶段,做好财务内控工作十分重要。企业需要形成良好的内控意识,分析企业的发展需求,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同时编制好风险应对方案。此外,要创设良好的财务环境,提升相关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合理引导职工,做好全面风险控制工作,消除财务风险问题,做好财务活动的有效监督与把控。要在深化内控规章制度的同时保障生产制造企业资产的安全性,进而直观地发挥财务内控职能,并加快财务信息化的建设速度,为生产制造企业的综合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猜你喜欢
财务成本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阿宽的生产小组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