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消费伦理的时代意蕴

2021-11-24 22:52何建华
伦理学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消费观伦理消费

何建华

不久前,习近平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的重要指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新时代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盲目消费、挥霍浪费、奢侈消费、炫耀消费等各种非理性消费的及时纠偏,也是生态文明时代对传统节俭消费伦理的继承和发展。消费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在传统农业社会,极低的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客观上要求人们节制欲望,节俭消费成为传统消费伦理的基本准则。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进程的展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日用消费品极大丰富。但与此同时,非理性消费也不断增长,尤其是在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影响和资本扩张欲望的驱动下,盲目消费、挥霍浪费、奢侈消费、炫耀消费等现象屡见不鲜。在现时代,当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风行全球时,是否还要倡导节俭消费?现代节俭消费观有哪些新的时代内涵?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倡导和实现节俭消费?这是当代人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生态文明时代重要的伦理课题。在现时代,必须立足现实,直面问题,重视消费活动的正当合理性,倡导节俭消费,积极探讨既节约自然资源又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合理消费,正当消费,适度消费,可持续消费,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一、节俭:人类消费伦理的基本准则

消费通常是指人们消耗一定的资源以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从消费主体的角度来看,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公共消费。私人消费是指个人和家庭对日常消费品的消耗和对服务的享用。公共消费则是公共财政在教育、文化、内外安全等方面所提供的服务[1](P247)。消费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前者是由消费的各种自然因素决定的,它反映出人和物之间、消费主体和消费客体之间的自然关系;后者则取决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因素,反映着人与人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消费是与人类生存的本质和源泉紧密相关的,是满足人的需求和欲望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有许多需求和欲望,人的需求和欲望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生的动力和源泉。欲望和需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源于人自身的生存意志,是发自人的内心的一种强烈渴求。它驱动并引导着人们达成来自心灵深处的要求,既可以引领人走向成功,也可以把人推向深渊。因而,人类在不断增强欲望驱动力的同时,也在与欲望进行无休止的斗争。需求和欲望不能消灭,甚至不能完全控制它,但可以认识和节制。节制是人类控制需求和欲望的有效手段,也是人类伦理活动的基本准则。纵观中外思想发展史,许多思想家都明确地提出了节制的美德,虽然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对节制美德的内涵有不同的看法,但节制一直是人类消费生活的基本道德准则。

在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主张节俭消费,强调“崇俭黜奢”,将节俭归之于善,将奢侈归之于恶。儒家要求人们守礼制、节嗜欲和尚节俭,强调应该用财有制,克俭持家。孔子把节俭与礼联系起来,认为“礼,与其奢也,宁俭”,“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他认为“无禁则淫,无度则失,纵欲则败”,主张“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孔子集语·五性》)。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荀子·礼论》),主张以礼义节制欲望,“强本节用”(《荀子·天论》)“节用裕民”(《荀子·富国》)。法家的韩非子提出“侈贫俭富”(《韩非·显学》)的主张,认为节俭兴邦,奢侈丧国。老子主张“去奢”“俭朴”“无欲”的消费观,提倡知足常乐,反对贪婪,认为人的贪欲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俭”为人生“三宝”之一(《老子·第六十九章》),要求人们“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老子·第六十七章》)。墨子认为当时王公贵族奢靡无度的生活是破坏经济(生财)的最重要因素,强调节用是增加社会财富的主要途径,主张“俭节则昌”(《墨子·节用上》),并在衣、食、住、行的节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在中国历史上,崇俭黜奢一直是中国消费文化的主流,而“成由节俭败由奢”也成为历代中华儿女治国持家的基本共识和道德准则。

在西方,节制是著名的古希腊“四德”之一。德谟克利特主张节制、适度的快乐,认为节制能使快乐增强[2](P345),当肉体快乐与精神“朗悦”发生冲突时,要以精神生活为优先。亚里士多德反对挥霍(过度)和吝啬(不足),认为过度和不及都是恶,只有中道才是德性[3](P103),强调消费的执中原则。他提倡一种适度的节制,“节制的人欲求适当的事物,并且是以适当的方式和在适当的时间”[3](P94);试图以中道原则调和当时过度注重物质享受的贵族和处于极度贫困状态下的穷人之间的矛盾。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是人生最高的善。但他所说的快乐,并不是指奢侈放荡的快乐,而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认为精神的宁静即灵魂的快乐比起身体的肉体快乐来更深刻和持久[4](P239)。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在基督教神学的影响下,更是视人的欲望为万恶之源,认为“人类的幸福,绝不在于身体上的快乐”[5](P276),人应该消除各种物欲和贪念,禁欲苦行,在追求上帝的历程中体验人生的意义。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为了适应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普遍推崇节俭的消费理念,把节俭作为人类的美德,作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之一。英国重商主义者强烈反对当时的奢侈之风,强调不是消费而是生产才是工商业的终极目的[6](P227-228)。英国思想家亚当·斯密十分推崇重商主义的节俭观,认为节俭是增加社会资本的重要因素[7](P311),无论个人消费还是政府公共开支都要奉行节俭原则,反对浪费。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认为,奢侈是“社会幸福的最大敌人”[8](P461-462),因为奢侈消费会侵蚀到不应该滥用的财富。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新教的节俭伦理对资本主义兴起产生了重要的催化作用。在他看来,新教的节俭伦理直接限制了奢侈消费,必然会导致资本的积累,使其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财富。当“限制消费”与资本“谋利行为”的自由结合在一起时,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就不可避免了[9](P163-165)。不仅如此,这种新教节俭伦理还培育了新兴资产阶级节制有度、坚忍耐劳、精明强干、严于律己的道德品格。

随着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教禁欲主义消费观受到严峻的挑战。与韦伯同时代的德国社会学家桑巴特提出奢侈消费思想,他认为西欧资本主义起源于奢侈的生活原则,奢侈是一个社会变迁和制度构形的动力性因素,奢侈产生了资本主义[10](P215)。当新教节俭伦理被资产阶级抛弃之后,“资本主义的文化正当性”就由“享乐主义”所取代[11](P67-68)。20 世纪20 年代末30 年代初,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解决西方发达国家内需不足、消费过剩的危机,凯恩斯开出了刺激消费、启动内需的药方,以享乐、纵欲为核心的消费主义逐渐取代节俭、禁欲成为西方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和普遍遵循的伦理价值观念,及时行乐思想普遍盛行。在消费社会,人们奉行消费至上的消费主义价值理念,试图通过用物质的消费来满足不可缺少的社会、心理和精神的需要。这不仅使人陷于异化消费而难以认识到自己的真实需求,还不断加重社会、环境和人自身的危机。人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消费不是出于他自己的真实需要,而是被广告等传播媒介所操纵,人被物控制着,失去了自控能力。片面追求物质消费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畸形发展,引发整个社会价值观的断裂、冲突和震荡。为了维持消费者阶层无止境的物质欲求,人类源源不断地向自然界掠夺,也源源不断地制造环境危机,敲响了人类生存危机的警钟。消费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使资本主义危机已经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经济危机逐渐被生态危机所取代。在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使消费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就必须注重节制消费,必须倡导节约使用物质资源的节俭消费伦理,对无限消费的贪求“冲动”进行道德约束,防止和阻止过度消费,从而在扩大消费的进程中防止消费的负面作用和消极意义的产生。

二、现代节俭消费伦理的基本内涵

20 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物质生产进入后工业时代,经济与生产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消费,人类进入了消费社会。对消费无穷尽的追求成了现代消费社会的风尚和潮流。对于这种社会的描述,理论家们创造了各种术语,如鲍德里亚称之为“消费社会”,罗斯托称之为“大众消费社会”,加尔布雷思称之为“丰裕社会”,丹尼尔·贝尔称之为“后产业社会”等。消费成为现代社会的中心概念。

在消费社会,人们的生活、认同感及自我观念逐渐不再以工作、生产为核心,而是以消费为生活世界的轴心。人们为了消费而消费,购物和消费成了消费社会的最高原则。“不断增长的消费即意味着个人对幸福的追求……人们现在根据所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质量和数量来判断一个人的地位、价值和成功……个人消费和集体消费的不断增长,是财富为更多的人所享用、社会越发民主的标志。”[12](P244)在消费社会,商品不仅是物理或自然的存在,而且是表达某种意义的符号,所以对它的消费就不单是一种物质性消费,还是符号消费、观念消费,从而使消费本身具有符号性和象征性。人们在消费物品的过程中,也在消费物品所代表的符号,从而获得情趣、审美、心绪、品性、气派等意义;同时,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也获得身份地位,显示自己的个性、特质和价值取向,通过消费使自己与他人相区别[13](P110)。正是在对符号的差异消费中,人们成功地界定自我,获得身份认同,社会也由此划分为不同的阶层。

在现时代,消费无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就我国而言,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经从出口、投资导向型经济转变为依赖于内需市场的消费型经济,消费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特别是2019 年电商的下沉市场及其在2020 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爆发的巨大潜力,更说明了在新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对经济乃至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际上都有一个消费问题。在以消费为导向的市场经济社会,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同时,人是消费的主体,消费是为人服务的。在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中,经济发展是基础和手段,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因而,当我们把消费活动放到整个人类实践活动中来考察时,不仅需要对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而且需要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尺度对现实的消费活动和经济发展实践进行反思、评价和规范,使消费活动和经济发展不以人自身异化为代价。在现实生活中,消费不仅取决于经济承受力,而且也取决于伦理承受力。消费活动总是与社会价值观体系、文化观念紧密相关的,也是跟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紧密相关的。在现时代,加强对消费伦理研究,倡导文明、理性的节俭消费观,正确引导现代人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消费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当然,节俭消费观是具体的历史的;在现时代,节俭消费观具有新的时代内涵。与传统节俭消费由于生力水平低下、人们为生活所困、一味强调压抑自己的欲望不同,现代节俭消费主要是强调反浪费,强调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是生态文明时代一种自主的适度的理性消费观。现代节俭消费是基于人对自身的生理需求进行科学认识基础上的一种科学、文明、适度的消费观,是一种自由、自主、自律的消费观,它反映了人们对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理想存在状态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对追求自身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

现代节俭消费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一种理性消费观。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奢侈和过俭都会影响社会进步。人们的奢侈生活固然会带来种种问题,但过分节约、过度储蓄,亦足以摧毁生产动力。因而,在消费活动中奢侈与吝啬都是应当避免的过失。对于这一点,经济学家萨伊、马尔萨斯、凡勃伦等都从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的精神成长等角度论述了奢侈与过俭的危害。现代节俭消费观是一种既反映个体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又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消费观。与传统节俭消费强调对物质财富一味节约吝惜不同,现代节俭消费主要反对对物质财富毫无节制地消耗滥用。它是一种正当、健康的消费观;它不再把消费仅仅看作消费者个体的私事,而是主张消费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社会生产力水平、自然生态状况相一致,蕴含着理性、责任、以人为本等价值指归,体现了个人需要的合理性、社会关系的正当性、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体现了经济理性与人类整体理性的统一。

现代节俭消费是一种适度消费观。作为适度消费观,现代节俭消费是个人消费与个人收入、财力相适应,又接近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相适应,是一种物尽其用、量入为出、物有所值的消费观。同时,现代节俭消费要求从人的生理限度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界定适度消费的“度”。就个人而言,现代节俭消费的首要之义就是消费主体要按照有益于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去合理消费。任何一个个体,无论其财富多寡,在物质消费方面都有一定限度。从人类的角度看,现代节俭消费观要求人类把消费需求的水平控制在地球承载力范围之内。现代节俭消费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要求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对人类行为自觉地加以约束和限制,把人类消费行为对自然的破坏降到最低。提倡适度消费,并非提倡抽象的苦行主义或自我压制,而是消费需求的适度满足。

现代节俭消费是一种自由自主的消费观。现代节俭消费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消费行为出于自由。自由是人的本质要求。对消费自由权利的要求同样是根植于人的自然倾向之中的。与传统节俭消费迫于个人生存压力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同,现代节俭消费是一种自由的因而是自主的消费,是基于消费者自由意志的消费活动,它不受其生存压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是消费者对其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进行理性思考后自觉作出的选择,是消费者基于消费自由权利基础之上的一种自愿消费活动。同时,现代节俭消费是一种自律自制的消费观。自由意味着自律。对于一个理性健全的人来说,人不能“完全受制于欲望与爱好的自然律,即完全服从自然界的他律”[14](P67),他必须在理性的指导下有节制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愿望[15](P170-171)。现代节俭消费要求我们克制贪欲,尊重生活秩序的限度,旨在把人们从无度的贪欲中解放出来。一旦适度的享乐变成无度的贪欲,消费自由也就遭受了威胁;而保持适度和自由的关键在于人的自我克制。现代节俭消费是一种负责任的自制消费观,它要求消费主体自觉自愿地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尊重生活秩序的限度。

总之,节俭消费是现时代一种新的消费理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传统社会由于物质资料不足、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为之的节俭消费不同,现代节俭消费是物质丰裕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有能力解决温饱、物质资料比较丰富情况下自觉选择的节俭消费观。它体现了现代人文明、理性、自主的高尚人格,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自身对物质需求进行理性思考而做出的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负责的自律行为;它体现了消费正义,强调消费的公平正义性,通过防止挥霍浪费,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消费需求,解决贫困顽固地存在于富裕社会的现实困境,实现整个社会的消费公平,是一种公平正义的消费观。在现时代,人们应该以节俭为荣,以浪费为耻,积极倡导节俭消费理念,反对奢侈浪费的消费观。

三、大力倡导现代节俭消费观

现代节俭消费事关每个人的生存和幸福,事关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节俭消费,根本上取决于每个消费主体节俭消费的意识、素质和能力。必须在强调有机、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加强消费观教育,大力倡导一种以节俭为荣、浪费为耻的使用物质资源的新道德,有效地提高人们的消费文化教养,培养消费伦理人格,真正把文明理性的节俭消费观落实到每个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之中。

其一,树立科学的生活质量观。人生的目的不是消费,而是幸福,是生活的效益和享受,即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不能仅以消费水平作为判断生活质量的标准,而应把生活的所有方面,从工作、休闲、教育、健康、社交、休养等方面综合地评价生活质量。事实表明,人的生活需求是多方面的,除了物质消费需求外,还有休闲、个性、精神生活、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需求。必须注重生活质量,充分享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自由和闲暇时光,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全身心地融入生活,让自己能够更加明智地、愉快地、优雅地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和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必须追求一种健康的和高品质的消费方式,通过消费来获得身心的极大愉悦,并从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才能、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才能更全面、素质更完美、生活更幸福的现代人。

其二,培育自主的生活方式。消费者必须增强自主生活意识,使自身的行为不受广告宣传和消费信息等外在因素左右,不被个人物质欲望所控;还必须增强自主能力,使消费合理合法,能够对消费者自己的生命、情感及其利益相关人负责。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技及生产的发展,消费活动的内容、方式及结构等都在不断地变化,消费活动日渐复杂,消费自由度逐渐增加,消费者必须增强自主能力,充分发挥自身在消费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社会必须使消费主体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准,培养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使其能够通过消费进一步提高其知识水准和综合素质,培养理性、自立、自觉的消费者;还要培养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合理的价值判断能力,在消费活动中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采取合理的消费行为,从大量的日常商品和信息中选择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有计划地进行生活设计和家庭管理,实现自主的生活方式。同时,消费者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在消费过程中,不单是从狭隘的自我生活设计来考虑,而且应该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来考虑,自觉重视消费行为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能对自己的消费行为承担责任。

其三,发挥信仰和价值观在引导节俭消费中的作用。消费是一种基本人权,必须保证人们按照自己的经济条件、愿望和个人价值来消费的权利。人们如何使用自己的收入,应当由他们自行决定和选择,不能横加阻挠。同时,现代人的消费水平、消费品位、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以及消费效益等,不仅跟其收入水平有关,更依赖于其所受教育的程度、所持的价值观和信仰。信仰和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消费观;而消费观是否正确合理又决定了个体消费行为是自主的、文明的还是盲从的、愚昧的。通过信仰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可使消费者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注重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的生活资料和劳务资料,以提高消费层次和消费效益。消费者只有自我克制,才能把欲望引向对自己是正当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也是善良的目的。自我克制需要一定的意志力量,需要变革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心灵的变革必须借助信仰和理性来实现。只有通过信仰和价值观引导,正确地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超越自私自利的人性,摆脱无尽的欲望,真正走向自由。因此,必须加强信仰和价值观引导,倡导健康文明的日常消费习惯,加强闲暇消费教育,提高精神消费力,摆脱消费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培育消费理性,促进自主消费、合理消费和适度消费。

其四,发展绿色产业,健全市场利益机制。节俭消费是一种绿色、自然、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无疑是与生产方式紧密相关的,要实现节俭消费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开发绿色产品,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要。必须健全市场利益机制,引导消费者选择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共健康的绿色产品,使绿色产业成为盈利的产业。必须建立绿色GDP(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将自然资本及环境污染损失纳入GDP 的核算,尽量开发、利用人力资本,减少对自然资本的消耗,努力恢复自然资本,且使自然资本的恢复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关系,选择符合实际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子,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推进绿色化进程。

其五,将节俭消费纳入法制轨道。节俭消费作为现时代新的消费理念,要成为人们共同的生活理念和行动,必须要有支撑节俭消费的制度作保障。法律制度作为公众共同遵循的处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体现在制定法律、执行法律和遵守法律等方面。建立健全保障节俭消费的法律框架,能够使节俭消费的理念和原则在社会生活的更多方面得到体现和保证,使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以及每一个公民的消费权利和义务得以规范,从而有效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有害于节俭消费伦理的各种行为,推进节俭消费活动的全面展开。因而,必须将节俭消费伦理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国家要加强环境和资源立法,建立与节俭消费相关的法律实施体系和保障支持机制,把节俭消费相关法律纳入司法程序,进一步完善诉讼程序,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消费权益。与此同时,司法机关要加大对危害他人、危害环境的有关消费案件的审判力度;切实加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产权法》《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消费者熟悉和掌握维权与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规则。消费者只有知法、懂法、依法消费,自身权益才能得到最有效的保护。

其六,营造节制的社会文化氛围,培养消费伦理人格。社会要大力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理念,尊重自然,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消费水平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和谐;确立资源有限、环境承受能力有限的观念,在开发利用资源、满足人的需要时保证资源的再生能力,保持生态环境平衡。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那些丰富的节俭消费伦理文化,培育尊重生命价值、倡导少私寡欲、知足常乐等消费伦理观念;大力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确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加强责任意识,反思作为“地球公民”在宇宙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自然环境负责,对自己负责,对人类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必须加强责任意识,在社会领域中,要与破坏环境、奢侈浪费、威胁人类生存的人和事进行斗争,形成“浪费可耻、节俭光荣”的社会氛围;培养节俭消费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尤其是要从小培养节俭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通过价值观导向、利益机制、社会治理等综合手段,提高人们的现代消费文化教养,培养节俭消费伦理人格,使广大消费者积极践行节俭消费伦理,并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习惯。

猜你喜欢
消费观伦理消费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正确认识消费
《白噪音》中后现代声景的死亡伦理思考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90后”消费观
消费观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