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产业扶贫机制创新思考

2021-11-24 21:54李怡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8期
关键词:结构型科学技术贫困人口

李怡

(陕西千略众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5500)

一、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与产业扶贫之间的关系

扶贫产业的发展不同于一般产业的发展,其具有推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特殊目的与意义。因此,若想在深化供给侧结构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产业扶贫机制的创新与优化,就需要对二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有清楚的认知,明确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产业扶贫创新优化措施。

(一)供给侧改革为产业扶贫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1.为产业扶贫提供了资金、项目支持

从以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工作中可以看出,在深化供给侧结构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在逐渐增加。从“十二五”到“十三五”,再到“十四五”,我国每年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涨幅达到了14%,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资金投入一直保持着一个较大的增长速度,也为实现贫困地区脱贫付出了较大的精力[1]。另外,随着供给侧结构型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加大了在贫困地区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置项目的建设力度,尽最大限度减少影响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发展的不利因素,努力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可以说,深化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不仅为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提供了充足的资金、项目支持,更给其带来了便利和机遇。

2.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随着供给侧结构型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得到了巨大的调整,产业的转移与升级也因此得到了有效推动,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另外,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农业供给侧改革,有效提高了农业发展的质量,进一步推动了各产业间的互动、融合,有效拓宽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的路径。

(二)产业扶贫为推动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动力

1.提高贫困群众消费水平

作为一项具有重要民生意义的经济活动,产业扶贫与供给侧结构型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补短板”是我国目前深化供给侧结构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其目的在于创造新的需求、扩大有效供给,即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截至到目前,我国仍有接近3%的人民群众面临着无房可住、住房面积小、房屋质量差等问题,在医疗、教育、基础生活设施等方面更是严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贫困地区的消费水平较低,其消费水平与我国当前的产业水平严重不符,因此在深化供给侧结构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产业扶贫机制创新,可以有效提高贫困户的收入,从而提高贫困群众的消费水平,进而扩大消费总需求。

2.消化过剩产能

深化供给侧结构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即消化我国的过剩产能,而通过产业扶贫机制创新,可以带领贫困地区早日实现脱贫致富,这样一来,既可以扩大需求,又可以实现过剩产能的消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微观角度还是宏观角度来看,深化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与产业扶贫之间都是一种良性的、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简单来说,不切合供给侧结构型改革的产业扶贫无法长远发展,而不能实现产业扶贫的供给侧结构型改革是无意义的。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型改革背景下产业扶贫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协调规划难

首先,我国目前的产业扶贫主要是靠养殖业与种植业等农产品。由于农产品市场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并且存在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因此产业规划无法对农产品市场中的各种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做出准确预测[2]。其次,由于各地方政府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利益竞争关系,因此在其进行产业扶贫发展时,会忽视不同类型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也没有考虑其可行性、客观性、执行性,从而导致地方区域产业发展失去协调性。基于此,各地方政府要尽量避免产业同化现象,尽量避免相邻的地区、村镇开展相同或相类似的产业。

(二)新型产业主体发育不足

由于以往的产业扶贫工作实践证明,在面对市场风险及自然风险时,个体贫困户无法对其做出正确的应对,因此在产业扶贫中必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常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其中,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应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但在部分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中,存在着新型产业主体发育不足、龙头企业数量有限、农民合作社形式化等问题,另外,在部分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经济带动能力不强,农民合作社并未形成带动贫困户脱贫与主要市场的力量;龙头企业则聚集在农业产业园和示范园区内,缺少与农民切实利益的密切联系。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产业扶贫的优化措施

(一)产业扶贫与区域特点有效结合

产业扶贫与区域特点有效结合主要体现在将生产与销售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结合。首先,应对对应区域的特点进行深度分析,如对应区域当地的传统产业、当地的生态环境适合何种产业等,从而做出精准的产业类型选择。同时还应做好相邻地区的产业实地调研,注意与相邻地区间产业的协调,避免产业同化现象,避免相邻区域出现同化产业以及产业恶意竞争等问题,从而制定科学、完善的产业扶贫规划。其次,构建精准的市场销售路径,在进行产业扶贫规划的编制前,就要充分考虑到该项产业在进行市场销售时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产业开始生产前需要对其市场情况进行细致、深入地调查,实现产销对接,消除掉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通过合理对接,有效减少销售成本、减少市场风险,从而实现供给侧结构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产业扶贫生产与销售的良性循环。

(二)产业扶贫与贫困人口有效结合

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即将产业扶贫与贫困人口之间进行有效结合,具体做法如下:第一,结合贫困人口以往的工作经历、所掌握的个人技能,将其针对性地融入产业扶贫的发展中,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对扶贫产业与本地区贫困人口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阶段性产业扶贫计划及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将其分配到相应的扶贫产业链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如有种植经验的分配到农产品的种植及精加工环节,有过销售经验的分配到市场销售对接环节等[3]。这样一来,不仅为贫困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其经济收入,还可以为产业扶贫的开展积攒更多的人力基础,加快产业扶贫机制创新的进程。第二,构建产业扶贫利益共享机制,即产业扶贫的利于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一方面,可以保证贫困户享受到扶贫产业发展带来的切实利益,另一方面,可以激发贫困户主动参与产业扶贫的意识与积极性,进而实现贫困人口与产业扶贫的共同发展。

(三)产业扶贫与科学技术有效结合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新科技是提升扶贫效率,促进产业扶贫机制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的背景下,应积极将产业扶贫与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结合。第一,向贫困地区农民普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定期对贫困地区农业种植户进行先进的农业种植科学技术的培训学习,强化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第二,加快科学技术与产业链的融合,产业扶贫与科学技术结合,不仅需要在生产中积极运用科学技术,还应在产业链全程中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精加工环节。以秦皇岛市的食用菌产业为例,在该地区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对食用菌的种植进行改良后,目前其食用菌生产面积达到了8232亩,年产量可达约5万吨,产值接近4亿元。不仅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同时为超过4000多名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第三,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技术等在产业扶贫中的应用,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喜好程度、消费需求等,从而及时对产业扶贫的方向做出针对性调整;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如微信及各类电商品台等,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

四、结束语

作为我国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产业扶贫必须坚持供给侧改革思想,对产业扶贫机制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才能真正实现我国扶贫战略与国民经济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结构型科学技术贫困人口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自愈合薄膜的研究进展
体育社团结构型社会资本的培育研究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浅议科技论文结构型英文摘要的句型特点和表达方式
新时期计算机程序的设计模式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