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风险分析与评估体系构建

2021-11-24 21:54吕青松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8期
关键词:政府旅游文化

吕青松

(良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0)

伴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文化特质的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进行了深度融合,形成了通过产业融合模式下更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我国旅游局于2009年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确支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关键载体。将文化和旅游进行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同时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进而促进旅游产业进行升级转型,满足人民群众同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更加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使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大提升,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利于社会和谐进步和发展。本文中笔者针对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风险进行分析,为相关单位及企业提供参考。

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背景

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这一发展规划被提出后,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成长,逐渐展现出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地位[1]。文化旅游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都较为突出,能够有效加速推进我国地方产业结构和优化升级,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升,并使得就业岗位的巨大压力有所缓解,在增强了国际文化交流的同时加速了招商引资,从而有效促进了社会整体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性,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表现,将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提高不比提高国家硬实力轻松,而产业创新能力的体现则在此体现出了关键作用。最广为人知的即是世界闻名的美国迪士尼乐园,迪士尼公司通过项目构建将动漫、动画、商品、杂志、衣物等周边商品进行推广营销,使得其文化品牌深入到了全球范围之内,将其形成了一个鲜明的美国符号和美国品牌。由此也能够发现,我国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的,首先应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加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尤为关键。但由于文化旅游产业和其他类型的公共服务项目相似,同样存在着管理混乱、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很多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融资渠道较为狭窄,大多数资金来源都来自国有银行的贷款和政府的财政资金补贴,大多数项目在早期阶段就面临着资金不足,濒临破产的情况。很多工艺公园设备由于普遍实行减免门票的政策,单纯依靠地方的财政资金无法满足其庞大的构建需求,而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又无法快速实现资金回收,很多企业顾及巨大的投资风险,大多都敬而远之。

二、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面临的多种风险

(一)市场供需不断变化的风险

游客们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极为多样化,很多时候人们都将出游活动统称为旅游,但实则不然,游客在不同生活水平下、不同时间点内、不同年龄阶段甚至写别上进行出游的目的差异都变化较大。目前来看,绝大多数文化旅游项目的投资方都期盼能够有一种项目或产品能够满足多样化要求市场的需求,这对于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研发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同时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需求变化也非常巨大。从我国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状态来看,绝大多数民众都属于快速致富的过程中,这些人群的旅游需求也在不断地快速转变,这对于旅游者不同的旅游动机和行为方式及市场定位的预期判断,产品难以捉摸的游憩方式都提出了全新的调整要求。

(二)社会环境的区域性风险

全球各地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背景和区域背景都大大不同,对这些于区间差异进行体验使人们进行旅游的根本动力之一。由此也产生了文化旅游,文化旅游的不同区域的社会环境进行深度融合又能够进一步地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进步。由此可见,文化旅游产业对于社会环境的依托性非常强,同时由于文化景区内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人们进行旅游的关键参与者,这些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自区域固定中的文化环境,伴随着大量本属于其他区域的游客进入到文化旅游项目之中,会出现文化冲突,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的宗教信仰及不同的文化传统甚至不同的文化水平都会发生碰撞。当不能够将非主流的社会环境或民族间的关系和游客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时,就会极大程度地影响文化旅游产业的实际运用效果。

(三)政府法律法规的风险

进行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具有一定程度的不透明因素,很多投资方不乐于将大型投资进行到含有不确定因素的项目之中。文化旅游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范畴之中,但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较强,进行一个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时需要得到多级政府单位的审批,很多细节之处的政策规范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关于资本运作和融资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针,都不能够完全嫁接或移植到文化旅游产业之上,由此也能够看出投资方所要面临的巨大政策风险。同时进行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开发也会导致触碰到文物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的警戒线,触及社会的敏感神经,很多人为制造出的高科技布景和舞台,会导致景区内的宁静被破坏,同时进行演出的演艺人员在景区内长期住行,也会导致消费者对文化旅游项目浑然天成,自成一体的特点产生质疑。这种尚未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风险。

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风险评估体系构建的有效策略

(一)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型人才

多数文化旅游产业都属于半公益类的文化项目,进行市场拓展的操作不容易进行。在很多社会大众的潜意识之中,这类文化产品是每一个中国人共有的。换而言之,中国文化就是“我们的”。因此,这类文化旅游项目都应该是完全免费的,当存在了收费项目时,很多群众都会较为反感,由此市场需求不足以支撑文化旅游项目的正常运营。由此应该重点引进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管理模式进行重点打造和设计。文化旅游产业应当充分发挥所受限制较少、能够极大程度地灵活转变管理模式的优势,引进高素质专业型人才。首先是旅游管理领域的专业型人才,这些人员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和相关要素的掌握都较为透彻,对于旅游业开发和建设规划极为精通,同时对于有关的法律法规都有一定熟悉和了解。其次应高薪聘请管理经营性等复合型人才,要求人员熟悉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的资本运作流畅和规律,能够熟悉市场运行机制下的各种资源分配,精通项目管理经营的具体流程。

(二)政府应当加大监督扶持力度

基于文化旅游产业下的风险投资,政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多项目的运营和构建过程中,政府的参与度较低。但由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准公共产品性质,本质上是不能够完全遵循市场经济原则进行构建运营的,要充分考虑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公益性,由此,政府进行干预和监督扶持都是在所难免的。政府在进行管控和干预的过程中,应到主要使用经济利益干预和社会效益干预两种形式。使用经济利益干预是将市场合理竞争机制代入其中,既保证了投资方的利益,也保证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用社会效益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文化旅游项目产生的负外部性,是一种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的有效手段,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文化旅游产业的公益性和顺利完成。由此能够看出,政府是极为重视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私有化的风险的,而投资企业和产业关注的也是政府的管控风险,在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构建和运营的过程中,政府进行监督和扶持管控也符合企业固有的逐利性原则。相对于任何企业而言,企业进行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则即是盈利,是最大化限度的取得经济效益,与政府进行合作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不单纯是为了得到一定程度政府提倡的公益性效益,而是更加注重和政府合作所收获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经济回报。根据时间能够得知,企业在追求了最大化程度的经济效益之后,社会效益的保障就并不那么完善。由于文化旅游产业涵盖的大多数公益性项目,并不能通过售票形式受到巨大的汇报,在没有了传统售票渠道的前提下,很多企业都会通过搭建其他渠道来谋取经济利益,例如在私自的景区内设立收费项目,这和政府与其合作的初衷背道而驰,政府也要严格把控这一风险,加强构建政府监管体系。

四、 结束语

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风险是具有一定多样性的,很多时候会由于投资决策的体系尚未完善,权责划分不清晰,同时受到与政府合作的影响,导致进行投资决策时出现独断性、随意性和主观性,都会形成巨大的投资风险。这种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型投资一旦实施,产品价值就无法轻易进行转移,风险转嫁的可能性极地。由此,在进行投资时,投资方要将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风险防范和风险规避上,应做到慎之又慎,多方采纳意见。

猜你喜欢
政府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谁远谁近?
旅游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