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021-11-24 20:32:53杜文席
经营者 2021年4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经营财务

杜文席

(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江苏 徐州 221000)

一、引言

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现有市场份额与发展方向受限的格局下,企业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企业能在后续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财务的运作,资金是绝大多数企业发展的基础,在制造型企业中,资金更是生产经营的决定性因素,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财务内控管理能够对资金的流向进行合理的控制,使企业收支稳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可以与监督管理工作共同开展,保障企业内部财务的安全。此外,企业经营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经济利益,财务内控管理可以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帮助制造型企业降低成本,获得更多利润,使企业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传统内控管理体系落后

传统的内控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制造型企业的发展需求,部分内控制度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政策制定的,与制造型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不符,或是将其他行业的管控制度生搬硬套过来,导致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受到阻碍,无法有效实现财务内控管理。

(二)内部控制认识滞后

制造型企业在我国生产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规模较大、业务类型单一、经营风险和管理难度高等特点,对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制造型企业与商业类企业的经营理念不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具有差异性,财务管理人员和决策层普遍存在财务内控意识单薄、风险意识缺乏等问题。尤其在部分已有一定规模的制造型企业中,安于现状的财务意识与内部控制管理的发展需求相冲突,容易造成财务管理上的盲点,进而导致制造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问题。

(三)内部财务人员专业性不足

在制造型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一定的综合素养。不过在制造型企业中,专业财务人员较多,而了解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的财务管理人员较少,尤其是新引入的财务人才,对制造型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类别和经营情况了解甚少,容易出现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不到位的情况,导致财务工作混乱、管理工作延长、风险防控不明确等问题出现,影响制造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

(四)监督管理执行力度不足

内部控制是企业战略实施和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如果内部控制管理的执行力度不足,会制约企业的发展,纸上谈兵的管理制度会阻碍财务部门的进步。在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产品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生产过程较为复杂,开发周期较长,财务活动波动较大,这些都需要细化管理。但现今的制造型企业普遍以经济效益和利润来评定生产经营情况,对监督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四、解决财务内控管理存在问题的方案

(一)革新内控管理制度

在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型产品为传统制造型企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企业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挑战,财务管理也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因此,制造型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需要革新,以满足现代社会中各种产品的要求。首先,要确保财务内控管理的方向符合制造型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制定新型的内控管理制度,与企业发展规格和市场需求相互结合,制定与制造型企业自身相符合的管理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以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并且管理制度应对企业的产品、销售模式和投资方向进行规范,使其符合预算管理的要求,为后续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保障。其次,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内部控制需要增强企业面对外界因素的适应能力或应对能力。在保证制造型企业经济效益稳定的前提下,将内部控制制度与预算管理、成本管控、融筹资、债务偿还等财务工作融合起来,使内控管理制度体现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避免坐而论道的情况发生,必须确保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到财务内控之中。最后,应注重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制造型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应具备针对各类风险的防控措施和解决方案的能力,在风险来临时,使企业能够科学合理地应对问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财务内控管理人员要注意金融市场、资金流动、产品成本等方面的风险,建立与制造型企业相吻合的风险评估体系,使企业管理层或财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提前规避风险或解决问题。

(二)构建财务内控管理环境

财务内控管理不只是财务管理部门的责任。简单来说,企业资金是制造型企业内部所有部门正常运作的基础,财务内控管理也应在企业所有员工中普及和推广。可以从两方面营造财务内控管理的良好氛围。一方面,制造型企业的管理层需认识到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良好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发展决策和风险防控提供重要支持,应将一定权力下放给财务内控管理人员,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使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制造型企业其他部门和员工应增强财务内控管理意识,财务内控管理人员根据生产经营权责规划好内控管理责任,并积极宣传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与其他部门沟通交流,清楚划分各部门的财务内控职能,促使制造型企业全体员工的财务内控管理意识得到增强。并且财务管理人员需认识到财务内控管理环境的打造是一项较为长久的工作,要在不影响其他部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深入构建内控管理体系,引导员工的内控行为,使企业内部人员重视内部控制。此外,财务内控管理应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扩展,通过构建财务内控管理系统,在制造型企业内部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并录入各部门的财务信息,形成透明化的财务内控管理。这样不仅能提高财务内控管理信息交流与传输的速度,还可以提升财务内控管理在员工中的普及程度,进一步促进财务内控管理环境的形成。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

财务管理团队的水平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如同财政是国家的命脉一样,财务是制造型企业的基石,基石质量的保证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制造型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第一,专业化培养。每个企业的业务都存在差异,财务管理工作自然也会有所不同,财务管理人员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标准开展管理工作,使财务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第二,信息化培训。在如今信息交流频发、网络金融不断推广的时代,财务管理人员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学习,除了简单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还要了解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第三,财务管理人员应细化工作职能,注重某一方面的内部控制。例如预算管理、审计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由专人负责,既增强了内部管控的专业性,又明确了管控的权责。第四,应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品质素养是财务内部控制有效实行的保障,可以使财务人员认真负责地处理内控管理问题,让内部控制管理顺利进行。

(四)加大监督管理执行力度

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构建与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只是优化制造型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而监督管理的执行才是制度与水平的综合体现。上文已经提及赋予财务管理人员更多的权利,以此为基础,在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中应定期对其他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管,约束各类资金成本的投入,及时解决资金闲置、资源浪费等问题。管理层也要对财务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及时优化和改进,消除内部控制隐患。制造型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制定评价体系,确保内部控制有执行标准,提升内部控制监督管理的质量。此外,可以采取奖惩措施为监督管理树立权威,使内部控制有效发挥管理作用。

五、结语

在制造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改革创新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制造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重新架构内控管理制度,构建财务内控环境,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加大监督管理的执行力度,能促进财务内部控制质量提升,从而增加制造型企业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经营财务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18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6:10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0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中国军转民(2017年7期)2017-12-19 13:30:10
水利财务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18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