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青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湘潭 411101)
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发展运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能够对医院整体运营管理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在新医改方案下,医院应注重审视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积极主动地优化财务预算及核算等工作环节,科学合理地进行内部资金的分配以及应用,在保证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前提下,不断减少自身的运营成本,从而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新医改方案的推出,使医院收入内容受到较大影响。新医改使医院的药品价格大幅度降低,并且取消了“以药补医”的经济收入形式,这给医院的经济来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新医改方案提出增加对医院的补助,使医院收入从以往依靠药品差价、财政补助及服务收费等形式逐渐过渡到依靠服务收费及财政补助的形式[1]。
在新医改方案下,医院工作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断普及、城镇居民以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相关医保制度的逐渐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健全。在这样的背景下,医院中的患者主要是各类医疗保险病人,从而引发大量的医疗保险资金结算和相应的医疗保险报销问题,医院需要根据这样的趋势,调整财务工作结构,增加相关的服务项目。
从收入方面来看,以往医院采取的模式主要是“以药补医”,医院药品加成成为医院资金的重要来源[2]。但是随着新医改方案的推行,这种模式将受到限制,甚至逐渐被取消。在医院收费检察监督方面,不但保留着以往的物价部门,同时还增加了各类医疗保险部门,医院收费工作将更加公平、透明。参保患者在相应的统筹区域内可以持卡在定点机构就诊,选择的增加意味着医院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为了保证医疗收费的公平、透明,提升医院的公信力和竞争力,医院内部的财务收费工作对精确化以及规范化的要求更高,相应的财务职能也需要随着收入模式的改变而改变,这将使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社会办医兴起,这使医院的发展更加市场化。在这种背景下,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体系中的价值和作用,这对不断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健康长远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医院需要不断转变相关财务工作者的管理理念和知识结构,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深化教育培养机制,以此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顺应市场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
在新医改方案的推动下,医院的管理模式正逐步从以往的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受市场经济影响,医院作为企业法人自负盈亏。这表明医院如果因为内部财务管理不善而产生收支不抵的问题,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会受到影响,医院也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3]。因此,为了保证医院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除了需要提升硬件设施质量、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还应该注重革新财务管理理念,不断增强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医院的财务部门不但要管理好、使用好资金,还应该重视财务分析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同时还应该保证全员配合财务工作的开展,确保财务管理意识体现在医院的收入、支出等环节,从而推动医院的健康长远发展。
新医改方案下,医院应注重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是做好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可以促使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相应的岗位上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4]。因此,医院需要定期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开展系统化的培训工作,要让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学习、掌握最新的财务法律法规,对新医改方案有清晰的认知和了解,不断增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品质和精神,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最新的财务管理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知识体系。
医院还应引导和鼓励相关财务管理人员主动学习和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技巧,要保证他们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财务管理系统,进而保证他们在开展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时实现更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医院还应该注重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通过现场演练及个别指导等形式不断增强财务管理人员对相应财务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将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切实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保证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得到巩固提升。
医院还应注重引进高水平的财务人才,不断优化财务人员的结构体系,提升财务队伍的整体质量和工作水平,推动财务管理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保证日常财务预测、分析及核算等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地开展,有效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动下,医院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这使医院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医院应客观、全面地分析各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给予财务风险管理更高程度的重视,高效避免各种风险问题产生。结合财务漏洞及财务风险问题,打造一个具备可行性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注重对现代化财务管理工具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开展各种财务管理活动。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医院应该实时跟踪财务管理的工作过程,保证及时地发现投资及筹资等财务环节中潜藏的风险隐患,在解决这些风险隐患的过程中,不断加大管理力度,深入挖掘潜藏的风险问题,使财务管理工作安全、可靠地开展。除此之外,医院还应加大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且围绕该制度,实施动态监督和管理,保证各科室的财务活动能够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开展。
首先,医院应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且不断完善机构的组织结构,这是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其次,应有效地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推进审计工作依法依规进行,保证审计人员的各项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制度性和规范性;最后,医院还需要注重加大对审计人员的选用及培养力度,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定期对审计队伍展开培训工作,保证审计人员思想和知识理论的先进性,促使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且能够顺应时代发展,从而推动审计工作高效顺利地开展。
在新医改方案下,医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势在必行,应革新相关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给予财务风险管理更高程度的重视,强化内部审计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不断提高医院整体效益,确保医院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