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佳佳
(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厦门 361008)
在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来执行,从根本上对审计质量进行保障,这样才能够让审计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具有意义。在现阶段,开展审计工作应该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考虑,让工作细节得到优化,达到最佳的制度建设效果。
在针对企业内部控制构建审计管理制度的过程当中,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制度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依旧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部控制的总体意识有待加强,很多企业领导的审计意识十分薄弱,很难实现对内控风险的有效防范,导致体制在构建的过程当中缺少完善性,管理机构形同虚设。其次,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工作还缺乏深入性,停留在表面,而且缺乏规范性、实践性,这将对最终的控制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需要在后续审计制度构建的过程当中全面改善。
企业在针对内部控制开展审计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对审计要求进行明确,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明确审计制度在构建过程当中的要求和方向,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审计管理效果。
在企业日常运行和发展的过程当中,针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工作所开展的审计就是控制活动的一种评价,也是企业得以良好运行和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内部控制体系是主要对象,通过对于控制活动的有效审查来对内控实力进行评价,可以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拥有更多的依据。在对要求进行明确时,一方面应该从整体的角度保障审计工作具备有效性,另一方面要从局部角度保障审计人员在道德素养及自身水平方面不断提高,优化审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使人员素质符合审计工作要求,这样才能够使工作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达到良好的审计效果。
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审计体系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能够保障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当中有更多的依据可循,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审计管理效果。审计人员应该站在多个层面加以考虑,构建最佳的审计体系。
审计体系在实际构建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具备独立性,只有保障审计体系的独立性,才能够在内部控制中将审计工作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由于涉及的主观评价相对较多,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应的交流和沟通工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重视每一个细节。此外,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结合工作开展情况及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定量评价指标及定性评价指标,使得主观判断更加程序化,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审计效果。
在审计体系构建完毕之后,就应该对审计约束提高重视。在这一过程当中,应该保障审计约束能够以多视角和多方位的状态呈现,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审计效果。
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过程中,保障审计具备较强的执行性和说服力,使得审计工作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审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管理种类、项目间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加强企业内部的廉政建设。此外,在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实现人员之间的互相监督和管理。针对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的不足,以及工作量大和人员不足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审计工作在开展中应有效进行处理,并对这一内容加以重视,让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企业的整体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为了使审计管理的效果得到不断提高,在制度建设及优化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大对风险识别工作的重视,应该明确“风险受控”的总原则,使企业在风险管控能力方面得到不断的提高,实现风险的有效识别、评估、预警,构建完善的流程框架,使理想的管理工作的效果得到实现。
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风险主要可以划分为四类,分别为运营风险、商业风险、财务风险、战略风险。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可以对风险进行分级的设定,对预估值进行构建。还可以根据风险对“图谱”进行设定,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如控制、补偿、对冲、转移、规避、承担等,在识别的过程中明确审计的范围,使风险识别工作得到持续和有效的发展。
在企业运营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想使审计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人力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才能够达成理想的审计管理效果。这就需要在审计管理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加大人员培养的力度,使人力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达成理想的管理效果。
内控审计工作对于审计参与人员在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方面的要求是相对较高的,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掌握经济管理、证券法、公司战略及风险管理、公司法等各类知识,并要站在当前的宏观角度对经济形势进行灵活分析和判断,使内控整体水平得到持续的增强。所以,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彰显人才价值,达到理想的审计管理的效果。一方面,应该召集人员共同对当前内部审计的问题和风险进行分析,对后续的改进目标进行明确,每一位审计人员都应该参与进来,展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也应该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累积,摸索出更多的管理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整体水平,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还应该进一步建立审计范畴,这样就可以为审计管理机制的构建提供保障和基础,让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秉持着过程性的原则。例如:在审计工作开展之前应该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工作执行的过程当中要保障各项要求得到有效的落实,各个审计部门都要在工作实践当中落实,让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在审计过后应该及时进行总结、上报,根据企业当前实际情况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企业的正面和良好发展提供支持。在审计过后,可以提出一些有价值、有实践意义的整改对策,企业可以适当采纳,让原本内部控制当中的诸多问题和弊端得到解决,让审计工作排除后顾之忧,实现审计制度的全面构建。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运营和发展的过程当中要想不断地提高实力,达到理想当中的发展目标,就一定要强化内部控制的审计管理制度建设,让审计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让内部控制的效果变得更好。企业可以通过明确审计要求、构建审计体系、重视审计约束、建立审计范畴等实现管理制度的优化,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审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