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的途径

2021-11-24 20:23:24才英浩
活力 2021年14期
关键词:营商决策行政

才英浩

(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校,齐齐哈尔 161006)

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基本特征。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新形势下,法治化营商环境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是优化法治环境的重中之重,在改善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一、法治政府建设的成就与营商环境的改善

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权力事项,不断创新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强力推进“一网通办”,压减企业开办时间。持续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努力打造“诚信+”品牌。加强信用平台互通互联,信用建设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加强立法和规范性文件管理

围绕营商环境建设等重大问题,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及时清理与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不相符的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全面落实备案审查制度。

(三)严格落实依法决策制度要求

加强行政决策制度建设,积极开展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立法工作,普遍建立公众参与决策平台,重大事项通过政府或者部门网站向社会公布,实时采集公众反馈信息。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切实提升行政决策质效。

(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加强整章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制度体系。开展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清理,凡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或未经依法授权、委托的一律予以清理。积极推行“三项制度”,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训

加强法制宣传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制度体系,创新宣传教育载体,丰富宣传教育形式,充实宣传教育内容,切实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规范化水平和实效性,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公民的法治素养和诚信意识得到有效提升。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各地法治政府建设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营商环境也随之获得了进一步优化,但在个别领域和个别方面还存在改进、优化的空间。

(一)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还不够高

有的部门在执行“三项制度”过程中不够严格,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实效的问题。同时,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专业化能力不强,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仍然存在,执法规范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二)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程度还不够高

重大行政决策制定过程中,存在只注重集体决策、合法性审查,忽视公众参与、风险评估、专家论证等法定程序的问题,行政决策程序需要进一步规范。有些行政决策出台后,没有及时按规定进行备案和跟踪评估,监督机制不健全,对重大决策失误和违法执法行为的责任追究还不够严格。

(三)政府失信问题尚未完全消除

有的地区为了招商引资,随意许诺招商引资优惠条件,事后不能完全兑现或者根本无法兑现,存在“空头支票”和“JQK现象”,缺乏诚信意识、契约精神。“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市场主体投资兴业、专心发展的信心。

(四)部分公职人员以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不高

有的公职人员法治意识还不够牢固,学法用法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没有将法制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仍然习惯性地沿用工作惯例,存在“将习惯当真理”的问题,运用法律手段推动工作的能力不强。此外,官本位意识浓、服务意识差等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普遍存在。

三、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途径

(一)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

一是各级政府要把法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用法治的方式来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把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二是要强化公职人员的法治理念,以知行合一为基本原则,大力推动各级公职人员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坚决杜绝学用“两张皮”的现象。通过正向激励和追责问责,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依法行政、依法决策,自觉把法治原则和要求贯彻落实到位。三是要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发挥典型引导和警示作用。对正面典型要大力宣传,扩大影响面,定坐标、竖旗帜,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积蓄正能量;对反面典型要严肃处理,以起到警示告诫作用,进而提升社会成员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把宪法和法律要求贯穿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是要加快“放管服”改革,切实将精简审批事项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坚决取消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切实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行为。要大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投资项目、工程建设、民生服务等领域关联事项整合和“全链条”下放。二是要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大“数字政务”建设力度,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好现代网络技术优势,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工作质效,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便捷的政务服务。三是要提升“双随机、一公开”“三项制度”的执行效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执法程序。四是要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推进行政执法信息一体化,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五是要依法解决行政执法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杜绝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一是要以立法形式规范行政程序,强化对行政权力形式的制约和监督,规范自由裁量权,防止权力滥用,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免受行政权的侵害。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工作程序,充分发挥政府法制工作部门在立法草案起草过程中的审查把关作用,克服立法部门化倾向,防范立法中的利益输送和利益集团干扰,切实提高立法质量。三是要加强立法能力建设,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不断提升规范性文件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公职律师在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涉法问题咨询论证、复议应诉案件法律文书起草和代理等方面的作用。

(四)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一是要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凡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事项要深入听取各方意见,切实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二是要完善决策督查和反馈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推进重大行政决策评估机制建设,加强对重大决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调查与督促检查,及时调整不够科学合理的决策,坚决纠正执行决策不到位、不准确的现象。三是要落实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不越底线、不触红线,确保各项行政决策合法合规。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一是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对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工作人员,要通过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方式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规范权力行使,防止权力滥用。二是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公开的形式推动公平公正,真正实现“阳光政务”。三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聚焦行政执法关键环节,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流程,防止和纠正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四是要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对于确有错误的行政行为要及时纠正,对于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真正实现有错必纠、责任倒查。

猜你喜欢
营商决策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论坛(2022年5期)2022-10-25 04:47:00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人民调解(2019年5期)2019-03-17 06:55:34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8
营商环境软转型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车迷(2015年12期)2015-08-23 01:30:48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全球化(2015年2期)2015-02-28 12: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