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847)
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育穗期”,需要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砺,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党史学习教育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赓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契机。学习党史、加强实践锻炼能够帮助青少年汲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引导他们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本领,既有利于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养成,也有利于他们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每一代人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为国尽责、为国尽忠。但这又是一场接力赛。近代以来,无数青年苦苦探索,一代代人接力奋斗,无论其处于哪个时代、哪个地域,无论其学历如何、是贫是富,中国青年奔向的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目标,过去一个多世纪的青年如此,今天的青年亦如此。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更是未来的,要助力青年人成长,从而实现民族复兴。
温室里的幼苗长不成参天大树,只有到广阔原野中栉风沐雨,才能成为栋梁之材。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从“耶鲁村官”秦玥飞大学毕业回农村服务,到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带领村民搬迁脱贫,再到乡村教师张玉滚始终如一坚守岗位、教书育人,无不体现了当代青年人扎根基层、不辞辛苦、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人生信念。因此,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社会媒体应对其进行宣传,学校应通过教育引导、广泛宣传等方式,将其树立为新时代楷模,以坚定青年人的人生信念,在学习与生活中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让信念成为青年人的精神动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必须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上。以大学生李任怡为例,她参加返乡基层挂职锻炼,通过锻炼的机会践行学校所学,习得成才之道,更获得了宽广的发展平台。相对而言,当代年轻人中也存在着不思进取的“佛系青年”,他们崇尚得过且过,不太“走心”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心理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思想引导与实践引导中,应使青年学生在学业上倾情投入,在实践中奉献自我,在工作岗位上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我们要用行动践行人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工作当中,做对社会有用、有贡献的青年人。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古有仓颉造字、愚公移山的神话传说,四大发明不仅是国人骄傲,更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抹东方之光,为全球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今天的中国,更是朝着更高、更远、更广阔的科技领域进军,在创新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华为拥有5G核心技术,颠覆了全球通信科技的行列序号,拥有全网5G网络的话语权。华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创新不仅有利于青年人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天地,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有利于国家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综上所述,青年成长离不开创新,青年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的教育离不开创新,并应使创新不断深入各个领域。
广大青年在哪里,思想引领就要做到哪里。要激发作为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事不网的“互联网居民”的青少年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兴趣,就要精准掌握其特点,将传统的“面对面”教育进一步拓展到“屏对屏”“键对键”。一方面,要注重精准滴灌,把体现成长规律、价值规律、传播规律的有品位、有态度、有创意的电子书、微视频等学习资料“搬”到网上,送到“云”上,开启VR,让学习党史“潮”味十足;另一方面,要注重“多”,不断开辟交互性强、信息多点开花的新阵地,在小红书、抖音、快手、微博、知乎、B站等青年人喜爱的平台上构建进驻量大、融合度高的媒体矩阵,让学习党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党史长河中,有激流涌动,也有流水潺潺。有些青年会误解,认为学习党史是枯燥的、乏味的、说教的。殊不知,党史并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记录,而是由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人物、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画面交织辉映的磅礴史实。提高“代入感”,贵在题材真;学史铸魂,重在见人、见事、见精神。在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遭遇过挫折、面临过彷徨、经历过弯路,但风华正茂的他们都有为国家干事业、为人民谋幸福的真情、真心、真作为。该剧正因其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内容,才牢牢抓住了青年观众的心。提高“代入感”,贵在切口小;学史铸魂,重在可敬、可爱、更可学。从“徐解秀的半条被子”读懂“一枝一叶总关情”,从“徐海东的5 000块大洋”读懂旗帜鲜明讲政治……。我们要挖掘好、还原好、解读好党史经典故事,把其中蕴含的信仰之坚、作风之硬、奋斗之情、规律之道讲清楚、说透彻,让青年由浅入深、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开“弹幕”、发“弹幕”已经成为年轻人追剧看视频的首选动作。“弹幕”之所以被追捧,就是因为可以在“你来我往”“一言一行”的互动中,找到情感的共鸣和强烈的归属感。增强学习党史的互动体验,就要“反客为主”,让青年自己讲、自己演、自己评。一方面,通过搭建“青年讲坛”“青年党史讲习所”等线上平台,让青年自己写评论、编话剧、录视频、开直播,分享党史的学习心得,走访家乡的红色印记,讲述身边的革命故事,自己选出最喜爱的主讲、主演、主编。另一方面,要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在嘉兴红船、井冈山、延安等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聆听讲解员的解说,在文物前、照片前、旧址前抚今追昔,接受党史的教育、精神的洗礼。
广大青年要担负起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不断了解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使命,领会党的创新理论,体认党的精神谱系,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