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林
(中共镇安县委党校,商洛 711500)
在百年光辉历程中,我们党总是根据某阶段的发展形势和任务,针对党自身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党自上而下开展集中学习教育。
建党以来,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先后开展过15次规模较大的全党集中学习教育活动,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延安整风运动(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中国共产党从1941年5月开始到1945年4月党的七大召开前,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为主要内容,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主要目的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三查三整”运动(1947年10月至1948年8月):解决农村基层组织中成分不纯和作风不纯的问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部分农村基层组织中成分不纯和作风不纯、部分党员干部及军队领导干部中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党中央在解放区开展以“查阶级整顿组织、查思想整顿思想、查作风整顿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整党、整军运动,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1.整风运动(1950年):解决骄傲自满情绪、命令主义作风问题。
1950年上半年,在全党集中开展了以各级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为重点,以克服骄傲自满和官僚主义作风,以及少数贪污腐化、违法乱纪行为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展开的第一次整风运动,为新生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2.整党运动(1951—1954年):解决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问题。
1951年至1954年,党中央集中在农村尤其是新建立的党组织和发展新党员较多的地区,以支部为单位,分批进行,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后进行党员登记、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组织处理,有力地推动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3.1957年整风: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
1957年4月,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运动后期有极少数右派分子捣乱,危害国家政权,从此开始反右斗争,随着斗争的严重扩大,一大批学术界的大家被打成右派,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1.整党运动(1983—1987年):解决思想、组织、作风严重不纯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党内存在思想、组织、作风严重不纯的状况,党中央从1983年11月开始,自上而下,开展以整顿组织、整顿纪律、整顿作风为主要内容的大学习、大整顿活动,历时3年半,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二大会议精神及党的文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除党籍3.3万人,处分党员18.4万人,统一了思想、纯洁了组织。
2.“三讲教育”(1998年11月至2000年12月):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998年11月开始,党中央在县处级以上干部和领导班子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教育,着力解决他们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3.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解决思想、组织、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2005年1月开始,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为目的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涉及党员7 000多万人、基层组织350多万个,进一步改进了党员干部的作风。
4.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
2008年9月开始,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以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全体党员参加,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总要求的集中教育活动,提高了全党科学发展的思想意识。
5.创先争优活动(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创建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十八大召开前夕,党中央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全国各地共新建党组织6万多个,整顿基层党组织5万多个,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广大党员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解决“四风”问题
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党中央以全党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凝聚了党心民心。
2.“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5年4月):解决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2015年4月,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教育,为进一步转变作风积累了经验。
3.“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6年2月):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6年2月,党中央在全体共产党员中开展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简称“两学一做”,推动了党内集中教育从“关键少数”向“绝大多数”扩展。
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年6月):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党性、理想信念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9年6月开始,全党开展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总体求,以“理论有收获、思想受洗礼、干事敢担当、为民解难题、清廉做表率”为目标,分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全党为建设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5.党史学习教育活动(2021年2月):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2021年2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主要内容,以“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为目的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不同历史阶段开展了15次规模较大的党内集中教育,都有力地推动了党的思想建设,为新时代开展党内干部教育提供了借鉴。
1.坚持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原则。
回顾建党以来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历史,可以发现每次都坚持紧扣中心、服务大局这个主题,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反之,则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会对党和国家造成严重危害。1957年的整风运动就由一场正常的教育活动转变成一场反击右派斗争,活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并不断扩大。因此,新时代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内容要根据党的自身建设需要而决定,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原则,不断调整、创新集中教育内容,使教育活动顺应时代发展,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线。
2.坚持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的原则。
在党的历史上,通过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和大搞政治运动的方式来解决党内思想问题的做法,曾经给党带来十分惨痛的教训。在红军时期王明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文革”中“四人帮”的“无限上纲”和“大批判”,极大地降低了思想政治的信誉,党的形象受到损害。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果断摒弃了这种做法,特别是从1998年的“三讲”教育开始,不再专门设置“组织处理”阶段和重点审查对象,注重坚持正面教育和党员自我教育为主,自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个别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严格按照党章和党内文件规定进行处理。这些做法,尊重了党员权利,维护了党内团结,保护了党员的积极性。
3.坚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原则。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之一。纵观建党以来的15次集中教育活动,每次都倡导和重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曾回忆道:“延安时期红军所办的墙报,表扬勇敢、无私和勤劳的个人或者集体;批评胆小怕事、斤斤计较,不积极工作的个人或者集体。这就是我们党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身问题的光辉典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等历史时期,不断发现错误、修正错误、自我完善,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为世界其他国家的道路探索提供了借鉴。
4.坚持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原则。
回顾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历程,自建党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15次较大规模的集中教育,其中7次明确以党的领导机关或领导干部为重点,这就是坚持“关键少数”原则。实践证明,只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集中教育活动成效就很突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开展的5次集中教育,就以“关键少数”为重点,取得了突出成效。因此,在建设现代化强国征程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要牢牢抓住“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