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菁菁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浙江 东阳 322100)
围绕生产流动性、建设周期长、项目分散等特殊性以及数字建筑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建筑企业对数字化建设尤为迫切。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财务共享、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工作领域得到不断的普及和应用。面向建筑企业财务领域的工作岗位群也随之转变,开始聚焦数字化应用相关的工作任务,要求建筑企业财会人员掌握业务、税务、资金、财务四大板块的财务数字化应用。实施财务数字化转型策略,对建筑企业的转型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近年来,数字经济驱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019年近1/3的中国企业铺开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的应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纳。将来所有企业将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转型。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下,财务的运营模式将发生变革,未来财务工作将向财务数字化转型[1]。
当前,建筑企业面对着日益变化的外部环境以及不断增加的内部管控需求,这一切都对建筑企业数字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营改增”税制改革,要求建筑企业对发票、税务管理进行变革,管理模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四流合一要求打通发票、税务、项目业务、财务,保证合同流、资金流、发票流、物流的一致[2]。二是建筑企业虽然有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但存在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不同步,施工进度、建造合同收入、工程成本数据不同步以及统计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各项目、各部门信息数据孤立,无法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无法为项目级及企业级提供有效的大数据精准决策分析。三是随着外部监管要求的增强以及EPC和装配式建造的发展,对建筑企业管理的企业与项目关联以及业税财数据关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建筑业智慧建造4.0时代的来临,要求建筑企业实现项目业、税、金、财的融合,实现建筑企业数据的贯通。
因此,建筑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建设,建立以工作流为驱动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业务系统和税务系统操作时,将相关信息数据通过集成传递到财务系统,自动生成凭证和相关的财务报表;同时支持逆向操作,通过账表、记账凭证,反向追踪到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单据,满足项目级、企业级不同层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内部监督、内部控制等的需要;并为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经营数据,提高项目部以及企业自身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最终使项目级和企业级信息化管理做到基础数据规范、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信息可视透明、管理流程可控,以更好地满足各级管理的需要。
1.外部因素
(1)政策因素
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对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等做出了一系列的指示,采取多种举措推动数字化生态系统的建设。《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显著提高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到2035年要取得显著进展。颁布的《指导意见》促使建筑企业进行转型和突破,能有效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的转变,促建企业快速、绿色、健康发展。“中国数字建筑峰会2020”以“数字时代,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题,把脉产业升级与数字技术融合趋势,探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之道。
(2)信息技术因素
伴随着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数字化应用的场景无线扩展。BIM+智慧城市、BIM+数字孪生,结合北斗技术、无人机以及精密测量技术,实现毫米级的数字孪生。BIM+ERP能有效找到建筑企业的“痛点”,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打通。区块链技术能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所有历史信息记录下来,实现数据全程可追溯,促建诚信体系建设。在现场施工环节,运用建筑机器人,实现少人或无人作业。多种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使建筑企业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领域全要素实现数字化和虚拟化,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实现实时化和可视化,建筑企业的管理决策实现协同化和智能化。
(3)建筑施工因素
EPC项目数字化,能有效打通设计环节、采购环节和施工环节,可以减少资本支出和经营成本,创造更大的投资价值。如今许多建筑企业把装配式建筑作为战略目标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在装配式建筑工厂采用建筑机器人应用场景,实施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数字化建造,能实现建筑企业绿色、健康发展,深度融合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提升建筑品质和效益。
2.内部因素
(1)创新发展方面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数字化转型是当下建筑企业的当务之急。数字建筑成为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将数字建筑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采用新型建造方式,实现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施工向智造、工程承包商向美好生活服务商的转型,寻求新的发展之路。
(2)经营管理方面
当前建筑企业管理相对粗放,规范化、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信息化程度往往不高,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各自孤立,融合程度低,造成数据割裂,流程、信息断裂,致使数据不准确性,难以保证时效性,管理上难以突破难点。这些现象与企业数字建筑战略发展不相适应,无法全面、及时了解工程项目的真实施工状态,也制约着建筑企业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所以,建筑企业急需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化应用给项目管理带来更大价值。
1.思想观念较落后
从领导者角度,领导们既想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又有向数字建筑转型的意愿,但对数字化转型不舍得投资,也不注重财务管理和数字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导致财务数字化转型建设缓慢。从员工角度,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企业,员工数量较多,若企业战略未能获得全员的支持并达到思想统一,就很难推进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尤其是财会人员思想观点不一致,各自有各自想法,配合较困难,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积极性不高,粗放型行业想要精细化管理面临难度。
2.财务数字化人才缺乏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相比其他行业,建筑企业财会人员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尤其项目部财会人员更明显。项目经理、总工等管理人员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不深入,对财务数字化转型流程不太了解。仓管员材料入库错误率高。财会人员专业知识不够牢靠,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人、材、机等日常业务处理不理解。建筑企业财会人员的业税金财交叉融合,成本管控,纳税筹划,报表编制,财务大数据收集、分析、应用,预决策,沟通协调,创新等能力需要提升和强化。建筑企业出现财务数字化建设中的人才队伍断档现象,旧人才不会新技术,新人才缺乏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
3.财务数据处理体系不完善
财务数据处理体系有数据爬取、处理、分析、报告等内容。而当前建筑企业财务数据处理体系还不完善、不系统,财务管理主要集中在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这两方面,数据的处理仅为编制财务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而缺少对财务决策和风险预测方面的数据分析和报告。另外,由于建筑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没有统一的管理平台,致使内部数据不贯通、管理口径不一致、信息不共享。不完整、不准确的财务处理数据难以全面反映工程项目的真实成本状态,导致建筑企业管理成本上升、决策数据不准确、数据可视化质量不高等问题,进而影响建筑企业的经营效果。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完善财务数据处理体系,明确数据处理各环节要求。
4.财务信息技术系统不先进
部分建筑企业没有开展信息化建设或刚起步;部分建筑企业没有财务软件,或是有财务软件,但没有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数据的处理仅为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单机操作,或是财会人员的手工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导致统计分析工作量大,数据准确性低,工作效率低。另外,有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筑企业对项目财务数据只有发票数据,而没有实际发生业务的原始数据;施工现场客户端初始数据难以确保真实性,落实阻力较大;同时还存在业务、财务数据不一致,项目级财务、企业级财务数据不连接,各系统之间信息数据不共享等问题。总之,目前建筑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建设较滞后。
5.转型成本高
借助BIM、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前沿信息技术,结合战略转型发展目标要求,建筑企业研究、开发数字化平台和配备相配套的硬件设备均需要大额资金投入,初始投资成本高。部分建筑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设财务数字化平台。另外,建筑企业培养数字化人才队伍,也需要资金经费做保障。
6.转型制度不完善
现有的制度没有协调好建筑企业的业务发展、流程优化与财务工作之间的关系,不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弱,流程复杂且不是自动化,数据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规章制度没有嵌入平台,转型制度很难融入整个业务流程中去。同时制度内容较滞后,没有及时开展动态修订。
7.转型初始设置工作量大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建筑企业首先需要完成前期基础数据维护,具体包括企业组织与权限维护,人员、客户、供应商、物料、工程项目、会计科目、固定资产等企业基础档案维护,财务组织体系、财务权限、财务参数设置,总账、应收、应付、固定资产等财务期初数据维护,费用、应收、应付等共享流程设计以及原始凭证的采集、上传等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等的设置。一般建筑企业拥有工程项目多,因此,项目基础信息维护、初始设置、期初数据录入工作量大。
数字化时代,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正发生着巨变,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数字化转型是建筑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财务数字化转型是最有力把手和切入点。财务数字化转型应该是发展趋势,有需要,有前景,也有挑战。尤其是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的深入应用,财务数字化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建筑企业通过整合资源、统一会计核算标准、规范执行流程、建设财务数字化应用平台、协同业税金财,打通财务系统与应收应付、固定资产、薪资以及供应链等系统模块,实现发生业务自动生成凭证、自动生成固定资产折旧、报废清理等功能,实现业税金财一体,数据共享,信息可视透明,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协同把财务、人力资源、建材、项目管理、OA等系统纳入企业数字化统一平台,实现数据接口对接,开展大数据实时分析,完善体系,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能更好地服务建筑企业转型、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首先建筑企业领导层要有财务数字化转型的新思想、新思维,明确企转型的新目标、新思路,对财务数字化转型舍得投资,并注重财务数字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增加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建筑企业应积极探索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理念,创新经营业务,重塑企业文化,调整组织架构,整合企业资源。同时,企业需要加强数字化转型的全员宣传,分层分类对不同员工开展系统性的培训,实现全体员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导向,建立激励机制,扎实推进企业战略的实施。
为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需要,建设企业应舍得对数字化平台、配套硬件设备以及数字化人才培养等的投入,并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在充分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扶持的前提下,建立数字化转型专项经费,确保数字化转型建设资金有保障。专项经费每年根据净利润的适当比例提取,专门用于数字化转型专项支出。
转型制度要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可以从战略制度、内容和范围、组织机构、过程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确保实施过程的“有法可依”。建筑企业应将转型制度嵌入数字化平台,实现工作留痕管理,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并在健全转型制度的同时,建筑企业要主动及时地进行动态修订。各级归口部门、领导要结合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树立动态修订的主动意识和管理理念,助力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效实施。
财务数字化人才问题是当前建筑企业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建筑企业财务数字化人才不仅要懂财务相关的知识,还需要熟悉建筑业务知识,又要具备计算机和互联网相关的知识技术。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培养人才;对于外聘人员,设置录用条件、标准,提高录用人员的整体素养,加强岗前培训;对于内培人员,强化财务数字化前沿理论知识、最新财税政策以及信息化技术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建筑企业的财会人员具备财务数字化平台应用能力、业税金财交叉融合能力、业务理解能力、成本管控能力、纳税筹划能力、报表编制能力、预决策能力、数据收集及分析能力、财务政策与流程的应用能力等,并使财会人员成为懂业务、精财务、会技术的数字化人才。同时建筑企业应重视人才储备,并建立一支敏捷、协作、创新、高效的财务数字化工作团队,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
建筑企业应从自身出发,结合实际,完善适合自身需要的财务数据处理体系,构建业税金财一体的财务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同源。
1.财务数字化平台流程设计
平台设计融合造价,以合同管理为源头、成本管控为重点、项目生产过程管理为主线、发票税务风险管控为手段、财务管理为终点,实现业税金财一体化为目标的九算对比的造价全过程业务主流程。业务驱动财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业税金财一体联动。通过统一建造合同收入、工程成本与财务核算会计科目口径,实现业务产值进度管理,建造合同收入、工程成本过程管理,发票的开具、收取与财务核算及资金管理互联互通。构建业务、税务、资金及财务的一体化协同管理平台,实现建筑企业基础数据统一、业务流程规范、管理信息可视透明、管理风险可控,实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口径一致、数据贯通和信息共享及时。如,建筑企业施工进度、经营收入、工程成本费用能够实时协同管理,使项目部、公司随时了解施工完成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可视化分析数据;实现项目工程施工成本分析、内部责任成本管理以及不同财务管理指标的对比分析,使数据正确,管理精细,有效控制项目工程成本,防范风险,提高企业价值。
2.财务数字化平台功能设计
建筑企业财务数字化平台应根据管理模式、经营方式等需要,主要设计9个方面的功能,并设计自定义、自主选择等功能,满足不同管理需要。同时财务数字化平台与人力资源、建材、项目管理、OA等对接,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信息数据互联互通,构建企业数字化平台。
(1)造价融合。按照业税金财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前端业务的管控会直接影响管理目标的达成。而业务的管控需要与造价相融合,使得项目前期的造价数据能够得到合理的复用。在平台中可以通过Excel表格、BIM模型等方式实现各类造价软件形成的造价数据的导入,实现数据融合。
(2)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设计进度、产值、安全、质量、环境等管理以及基础设置、项目注册、资源需求计划、项目事务、项目文档与知识库等功能,能实现项目信息的实时共享。各项计划可以从投标造价中设置系数降本的方式来处理,也可采用线下编制完成后通过Excel导入的方式。采用编制方式时线下主要完成工程量的分解以及与WBS的对应和拆分,人、材、机的汇总可以根据单价分析表的单位消耗自动计算,通过项目预算控制后续实际成本发生,形成工程管理的基本原始资料和数据。
(3)合同管理。合同管理设计基础设置、工程承包、劳务承包、其他收入、工程分包、劳务分包、其他支出、采购、费用类等合同管理以及项目结算单、设备租入、周转材料租入、招标等管理功能,实现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可以专项合同网上评审功能,具体操作流程为:合同评审—专项合同网上评审—会签—签订—交底—变更—签证—索赔—结算—发票取得—支付—合同统计分析—合同归档等。具有权限的经办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查询相关合同的标的信息、执行进度及付款完成情况等,合同结算、合同发票取得、合同支付情况能实时推送到财务管理模块和资金管理模块,单据实现联查功能。
(4)费控管理。费控管理包括借款报销、项目费用预算、部门费用预算等功能。通过费控管理功能,实现员工自助进行借款申请、工作流审批,实现根据借款方式自动识别审批流程;实现员工app自助方式网上报销申请,具备自助查询个人借款报销信息。平台能实现企业费用报销线上审批,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实现业务财务有效融合;实现借款、报销单确认费用记账功能,与总账集成自动生成凭证。平台支持多维度费用预算编制、下达、调整、任务跟踪、预算汇总,并实现预算超支预警和提醒功能。
(5)供应链管理。根据经营业务特点,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主要设计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功能。通过平台功能,实现计划、订单、通知单、发票等采购管理;实现入库、出库、周转材料、配料领料、盘点、库存以及基础设置、报表查询等功能。
(6)发票管理。发票管理设计基础设置、发票初始化、进项管理、销项管理、期末处理、报表查询等功能。通过该功能,分别对进、销项发票进行管理;实现与航天金税开票软件集成,实现与开票申请的数据传递,并将开票软件开出的发票信息自动返填到信息系统,自动生成销项发票台账;通过扫码枪等工具将进项发票自动转换成为电子档案,并自动判断数据勾稽关系、纳税识别号等信息;实现与发票查询平台对接,随时掌握发票在途情况;支持原始单据以工程项目为核心,快速形成工程项目相关台账,并能同步按项目、区域、时间等不同维度要求提供经营管理决策分析报表;实现与抵扣申请软件集成,支持勾选抵扣和扫描认证。
(7)税务管理。税务管理包括基础设置、税务初始化、计缴管理、跨区涉税报告管理、期末处理、纳税申报、统筹清算申报、小税种管理、报表查询等功能。通过税务管理实现一键生成对外纳税申报表,通过发票数据、项目部预缴单据等自动生成,以满足对外快速申报;实时掌握异地项目的预缴情况以及企业级的销项、进项、已交、未交及期初、期末留抵情况。通过平台自动测算每个项目及整个公司的税负率,并实时对比分析,保证税负率相对平衡,提高税务资金的利用效率。平台手机APP中自带比价器,自动识别最优供应商,大大提升采购效率。通过平台大数据的积累与分析,提高企业税负率、项目税负率的测算与分析准确度。
(8)资金管理。资金管理包括基础设置、企业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管理、结算中心、资金票据管理、银企互联、报表等功能。通过资金管理实现内部资金统一调动,有效集中闲置、分散资金,并进行资金的再分配,实现项目级、企业级资金的有效配置,提高资金有效利用率,使资金管理发挥最大效益,并能及时、全面、有效地监控企业资金。
(9)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包括系统初始和基础设置、总账、现金中心、结算中心、网银平台、客户中心、供应商中心、报表中心等功能。通过财务管理模块实现在平台内进行凭证填制、账簿生成、报表汇总追踪等功能;通过数据交换中心实现业务、税务、资金等数据按照设置凭证模板自动生成总账凭证;同时通过财务管理功能模块,实现项目级至企业级的财务数据的实时共享。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建筑企业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仍然比较粗放,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连接、协作、共享、融合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影响着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建筑企业转型的需求,财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财务变革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提高财会人员财务数字化应用能力,推进建筑企业财务数字化进程,加快建筑企业数字化建设,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实时分析,为建筑企业战略发展提供及时高效的数字支撑,推动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为建筑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财务数字化推广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