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国
(潍坊乾晟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山东 潍坊 261011)
内部控制有助于组织策略的执行与组织目标的实现,目前已得到深入而广泛的应用。财务内控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与企业资金活动紧密相关。科学开展财务内控工作,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进而顺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因此,企业需充分认识到财务内控的价值,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健全财务内控体系。
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能够将关联岗位之间的牵制关系有效构建起来,促使各岗位的职责得到规范履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全面分析和梳理业务流程涉及的职务,将针对性的隔离措施制定出来,避免不相容岗位的人员勾结、舞弊等,保证业务流程的正常运行。
通常从常规授权、特别授权两个方面划分授权审批,企业要明确岗位业务的审批流程与权限。常规授权主要在日常经营业务事项中应用,企业需明确权限;特别授权则在特殊事项中应用,企业要合理确定特别授权的范围、程序等。此外,较为重大的经济业务事项,则要将集体决策制度落实下去[1]。
会计系统涵盖会计工作、会计资料等方面的内容,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如果会计工作不够规范,或者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等得不到保证,企业的实际利益会受到损害。因此,企业要严格控制会计系统。
定期、不定期地审计与评估企业的各类经济活动,能够及时发现与控制潜在的风险。为保证内部审计控制的成效,企业要独立设置审计部门,保证审计监督权能够独立行使,这样其监督作用方可以得到全面发挥。
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受内控环境的直接影响,目前部分企业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知不够全面,仅仅将财务规则、制度制定出来,且规则、制度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导致财务内控的有效性受到影响。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积极宣传财务内控理念,导致业务人员并不了解财务内控,无法深度参与进来,导致企业无法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部分企业的财务内控意识较强,但制度制定的时间较久,并没有根据企业的发展进行同步调整,导致其与现阶段的业务模式不相适应[2]。
目前,一些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各类财务风险得不到高效防范。首先,部分企业没有配备充足的专业人才,没有设置风险评估岗位,仅仅是管理人员依据主观经验评估风险,难以发现潜在问题。其次,部分企业没有科学构建风险应对机制,将事后控制作为主要手段,忽略了事前预防。一些企业虽然开展了风险研判工作,但主要采取定性分析技术,且没有动态跟踪调查各个风险点。
首先,没有构建全面预算体系。目前很多企业由财务部门编制企业预算,因为信息不对称,预算管理计划的作用遭到削弱,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企业业务部门并不能正确认知预算工作,往往抱着应付的态度编制预算方案,导致预算方案不具备较强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影响了后续的贯彻与执行。其次,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控制体系。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务人员,没有深入贯彻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支付流程由财务人员独立完成,这样财务人员的个人素质会影响财务内控的可靠性。同时,很多企业由管理者集中掌控资金支出审批权力,受专业等因素的限制,管理者不一定能准确判断不同类型的资金活动,容易引发资金问题。
目前,部分企业虽开展了内审工作,但内审工作并不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容易受管理层意志的影响。同时,部分企业配置的内部审计人员知识面比较狭窄,业务经营等方面的经验不足,无法将深层次的问题挖掘出来,影响了审计监督的实施效果。
首先,企业管理层要正确认知、充分重视财务内控工作,给予财务内控人员必要的支持。要对各管理人员的财务内控领导责任进行明确,促使管理层的财务内控意识得到增强。同时,要借助晨会、例会等方式广泛宣传财务内控的理念、知识,帮助各部门职工树立财务内控理念,并深入参与财务内控工作,成功构建财务内控的全员参与局面。其次,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财务内控体系进行完善。全面清理、检查财务内部控制的各项制度、规则与程序等,修订、调整与业务发展、内控要求不相适应的条款。部分新兴业务并没有构建配套控制制度,则需与业务部门联合起来,将针对性、适用性的制度文件尽快拟定出来[3]。
为促使财务内控目标顺利实现,需切实做好财务风险管控工作。首先,在具体实践中将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建设风险文化,培养风险意识,使职工能够主动发现、预防和规避各个工作环节中的风险问题。其次,对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持续评估,结合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环境变化,将动态风险管理机制构建起来,促使各类型的新风险得到及时鉴别与防控。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需科学排序风险,定量分析各种风险,判断风险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同时,充分结合风险管理与日常管理,及时发现企业的薄弱环节。此外,要对风险识别手段进行完善,跟踪通报那些量化难度较大的风险,切实加大风险事前预估、事中控制的力度。
首先,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入实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大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以预算目标量化处理战略目标,促使预算管理的约束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可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企业预算管理工作。预算职务由财务人员担任,且对预算编制、审批等各个环节的流程、要求等进行明确。在预算编制环节内,贯彻上下结合的原则,由委员会对企业整体预算目标进行拟定,之后分解预算目标,向预算执行部门下达。各执行部门要综合考虑年度经营状况,将本部门的年度预算编制出来,保证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预算执行环节内,需对执行过程严格监督,如有较大差额,要深入挖掘和分析背后的原因,及时调整经营计划。若不可预见因素对预算执行造成严重影响,则需履行相关程序,合理调整年度预算目标。其次,加强会计核算控制。企业要对财务部门的岗位职责进行系统梳理,配备足够的财务人员,彻底分离不相容岗位,且尽量推行岗位轮换制度,这样能够及时发现各岗位工作存在的问题。在资金支出业务审批方面,可将联签制度构建起来,由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共同审核资金支出业务。若资金支出额度较大,企业管理层需共同商议决策。
企业需严格监督检查财务内控的运行状况,结合暴露出来的问题,持续对财务内控体系进行完善。首先,企业要设置独立的内审部门,避免内审工作受到其他部门、人员的牵制;配备充足的高素质内审人才,保证各项内审工作顺利实施。其次,要对内审工作的职责进行明确,在分析会计账簿的基础上,将财务内控运行监督作为工作重点,科学预测和研判各种类型的财务风险。由于内审工作覆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内审人员除需掌握过硬的财务基础知识,还需充分了解企业各项业务。因此,企业要大力培养内审人才,构建长效锻炼与培育机制。部分企业不具备良好的内审基础,内审工作的质量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可利用外部专业审计机构的力量,促使内审工作高质量完成。
财务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以及战略目标实现的影响较大。因此,企业要全面审视财务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挖掘、分析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财务内控水平;注重吸收其他现代企业的成功经验,调整不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制度与规定,增强财务内控体系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