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飞
(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 300000)
成本核算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审核经营管理费用,检查费用是否应当发生或已经发生,并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将已发生费用正确计入各部门业务成本,以实现对医院经营成本、各部门业务成本的直接和精准控制;二是按照不同标准分配、归集已发生费用,精确计算各部门业务成本,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真实的成本数据。医院作为公益性医疗机构,成本核算方式、费用分摊方式等都有别于普通企业,为此,医院需要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以实现降本增效的经营管理目标。
在新医改政策推行的背景下,医院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医院收入结构由原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收费+医疗药品及机械收+政府补偿性收入”转变为当前的“医疗服务收费+政府补偿”两项收入,医院收入减少,经营压力增大。同时,随着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私立医疗机构凭借其医疗服务质量、专业技术等优势迅速占据医疗服务市场的大量份额,对医院的经营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医院管理模式下,医院成本管理范围较大、管理对象组成复杂、管理环节零散。
医院是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力量,随着医院公益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公众对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量的提升,医院亟须通过完善的成本管理模式、先进的成本管理技术减少各个经营与业务环节的资源消耗,缓解公众的医疗费用负担,以彰显新时代医院的公益性使命以及为公众提供公平的科技医疗卫生服务的责任。成本核算能够为医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事前的成本预算及计划为各部门费用支出提供范围框架,通过事中的核算监督各部门预算成本执行情况,通过事后的考核评价各部门的成本绩效。由此可见,成本核算不仅仅是一种成本控制措施,也可与绩效管理结合约束各部门费用支出行为,能够有效避免日常工作中的浪费现象,继而基于成本预算定额促进医院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成本预算制定上,我国多数医院都是应用基数增长法,尽可能将影响预算的各种要素纳入其中,虽然这种方式便于操作,但是预算的制定缺乏理论依托,不够严谨、科学。在基数增长法中,只是简单地调整预算金额,经常会导致基数小预算更少、基数大预算变得更多,容易加深科室矛盾。
当前医院成本核算属于事后核算,即财务部门每月对各部门成本进行归纳整理和对比分析,再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各部门,部门间协同能力缺失,难以形成全员参与的成本核算氛围。此外,部分人员片面地认为成本核算及控制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在提交部门成本相关信息等方面积极性较差,导致财务部门人员对信息的获取不及时,严重弱化了财务部门的成本管理职能。
绩效管理是提高成本核算质效、激励全员参与成本核算的重要手段。但从当前部分医院绩效管理实践来看,其并没有将各部门预算成本执行效果、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等纳入绩效管理,存在对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导致成本核算工作难以开展、阻碍因素较多、质效较差。同时,医院各部门员工没有在成本核算执行上形成合力,成本核算的作用无法得到最大化发挥。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工作模式,许多医院都习惯于关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成本定性管理,缺少行政后勤相关的成本控制管理,与行政后勤相关的成本情况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无法进行量化核算,收支问题上更没有真正列入医院的奖金分配依据,成本花销也没有纳入对应科室的成本计算。此外,很多医院更注重直接成本的花销,缺少对间接成本花销的重视,比如医院常见的物资以领代耗,硬件设施采购不计入产出比等,由于并不是所有科室都会单独安装水电表等,所以在成本核算上很难精准计算到每一个科室,进而就会出现部分科室严重浪费资源的情况。
大多数医院在逐渐落实成本核算工作的过程中,前期就会表现出所开展的成本核算工作并不完善、细致,只是对日常相关的成本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而且只是对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额进行计算,以此来进行成本控制,只能反映已经发生的成本花销情况,不具备预知、事中控制的能力。严格而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对科室的考核工作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未将预算的理念真正利用起来,对于差异性的变化无法进行深入的判断和分析,更无法追究责任,进而就会导致医院的成本核算工作最后只能成为一种形式化的刻板工作,很难协助医院真正加强成本控制能力,更无法实现减少成本浪费的目的。
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对大多数医院管理者而言都较为复杂、专业,必须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才能够实现医院资源配置的科学化、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大多数医院在进行单独的经济成本核算时,安排给独立的经济部门来开展,经济部门会承担完成全院成本核算的职责,而原有的财务部门则变为简单的出纳角色,每月只需要做账即可,却没有对医院内各个科室的成本收支情况进行统一收集和计算,这就导致许多数据并没有真正反映医院的实际成本运营情况,更无法体现出医院在对外合作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有时甚至会出现机构重复导致的人力资源浪费问题,而且如果机构设置不科学,也会导致各个科室之间衔接不畅,进一步造成成本核算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
制定成本预算是开展成本核算的前提条件。部分医院财务部门在编辑预算成本时通常以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结果为主要依据,根据各个部门、各项业务所需要的费用,对上一年预算进行简单的调整,这种成本预算编制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影响医院发展的外部因素及内部的非财务因素,容易使成本核算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为此,医院财务人员在编制医院总成本预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医院费用支出的内外部因素,如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趋势、医院改革相关政策等,在真实且全面的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医院费用支出的限额。同时,各部门在编制部门成本预算之前,财务人员可以制定部门成本预算模板,并指导各部门人员明确列出预算细则,一方面可以实现成本预算编制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部门成本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程度,继而为后续的成本核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集中支付系统集合了费用支出和费用定额两大系统。首先,财务人员根据各部门编制的部门成本预算,按月为各部门发放费用额度。其次,各部门所有的费用支出都经由该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存储、分析等功能,可以存储各部门费用支出记录、费用明细、费用的收款方等,便于追溯各部门人员成本责任;分析功能有助于财务人员实时掌握各部门费用支出的情况,如果发现某一项支出较大且超过月额度的50%,就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确定费用支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最后,如果某部门未到月末便已使用完当月成本额度,则需要按照申请标准向财务人员告知费用超额的原因,财务人员再将申请递交给管理层,由管理层商议后确定是否为该部门增加额度。
一方面,医院需要加大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力度,不仅要使其掌握成本核算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培养其互联网与数据思维,使其能够从成本数据中分析出影响医院成本的关键信息,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另一方面,医院需要将成本核算的成本控制、预算执行监督、绩效考核等职能延伸至医院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项业务,在促进业财融合的同时前置成本控制环节,以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协同的成本控制氛围,并且可以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落实。
为增强医院全体人员的成本意识,建议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绩效考核制度,将成本费用的消耗与员工个人薪酬水平挂钩。在实行过程中,要在综合考虑各部门具体岗位工作风险、难度、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成本与部门费用支出之间的关系,以保证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的公平性、精准性。
加强成本核算有助于稳定医院竞争优势、实现医院资源的合理分配。当前医院成本核算存在成本预算制定方法不科学、间接费用分摊模式缺乏精准性、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缺乏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的问题。为此,建议医院注重成本预算的制定、构建集中支付系统、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完善成本核算绩效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