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震荡、心肌挫伤、心肌梗死出血的法医病理学鉴定及鉴别

2021-11-24 13:57千万斌
法制博览 2021年19期
关键词:外力作用钝性心外膜

袁 丽 千万斌

(河南国信司法鉴定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0)

一、心脏震荡、心肌挫伤、心肌梗死出血概述

(一)心脏震荡常见于胸部突然遭受钝性外力后,力作用到心脏,导致心电功能紊乱,引发心跳骤停。1932年Schlomka和Him’ichs首次发现心前区的打击可导致心室纤颤及死亡。[1]1934年Schlomka最先使用“心脏震荡”这一术语,与心肌挫伤区分,作为一个外伤性死亡的独立死因。法医检验过程中如果未检见致死性疾病或者外伤,心脏震荡将是法医鉴定工作中一个难题。

目前心脏震荡的确切发病率尚未明确。资料表明[2],1996年至2010年美国Minneapolis市心脏震荡伤登记为224例;同济医科大学法医司法鉴定中心1955-2014年共9794例尸体检验,其中心脏震荡共39例。多数死者在暴力活动、交通事故、剧烈运动中胸部遭受外力作用。心脏震荡患者胸部遭受外力后,可以出现立即晕倒,有的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少数可能在遭受外力后几秒,有一定活动能力,不同人对心室颤动、心房颤动或者传导阻滞的耐受不同。

(二)心肌挫伤的外力一般较心脏震荡伤的外力大,心肌挫伤是外力传导致心脏的结果。心肌挫伤的严重程度,直接和力的作用部位、大小、接触面积等有关。心肌挫伤与心脏震荡伤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容易发生混淆,但心肌挫伤其心脏损伤更加明显。

根据中国人创伤数据库资料显示,我国胸部损伤中钝性胸伤约占72%。但由于临床缺乏因钝性胸伤所致心肌挫伤的诊断“金标准”,心肌挫伤发生率多报道为5%-50%[3]。

形成心肌挫伤的机制[3-4]主要分为以下五方面:(1)钝性外力造成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内膜下出血,从而引起心肌缺血;(2)胸腹部急性形变,胸腹部压力升高,血管内压力升高,涌入心脏的血液增多,造成心脏损伤;(3)重度心肌挫伤,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机体通过增加释放儿茶酚胺、组织胺、缓激肽等活性物质,引起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使血栓更易形成;(4)外力导致心外膜血肿,压迫冠状动脉;(5)外力造成心脏与胸壁、脊柱接触,造成心脏损伤。

(三)心肌梗死[5]是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死亡率高,并发症多。据资料显示,冠状动脉持续阻塞超过40分钟,心肌细胞将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解决心肌缺血的主要方法是再灌注治疗,但再灌注的同时可以导致微血管的损伤,从而加重心肌出血甚至心肌坏死。微血管阻塞的一种严重的表现形式是心肌出血,而心肌出血大多伴随着微血管的阻塞。

二、心脏震荡、心肌挫伤、心肌梗死出血造成死亡的机制

(一)心脏震荡引起心脏骤停的确切机理尚不清楚,早期认为与迷走神经反射及冠脉痉挛相关,现在多认为是一种机械-电反馈机制[3]。心脏在外力作用下,心室内压力升高,心肌细胞压力感受器将机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从而诱发心室颤动。在模拟心脏震荡动物实验中,在T峰前15-30ms(易损期)给予轻微外力,即可引发心室颤动,事先给予K+ATP通道阻滞剂glibenclamide,可减少心室颤动的发生,提示K+ATP通道可能参与心脏震击的发生。另外心脏震荡与冠脉痉挛有无关系,暂时存在争议。

(二)心肌挫伤致死机制[4]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1)心肌挫伤后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导致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2)心肌挫伤后心排出量降低,导致全身各主要脏器低关注量,引起器官缺血、缺氧而死亡。

(三)心肌梗死出血的发生机制[5]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心肌细胞外间隙红细胞聚集;(2)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血小板聚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碎片引起微血栓,血管痉挛、组织水肿、内皮细胞破坏;(3)血小板聚集能力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出血引起死亡的机理主要为心脏排出量的降低。

三、心脏震荡、心肌挫伤、心肌梗死出血的法医病理学鉴定及鉴别[4,6]

(一)心脏震荡的法医病理鉴定。①案情:心脏震荡的死者生前胸部遭受外力作用,胸前区外力作用常见,在遭受暴力作用后立即或者几秒后出现晕厥。②体表检验:心脏震荡胸部体表皮肤多无明显损伤,或有轻微的擦伤、挫伤,多无胸骨、肋骨骨折。③心脏检查:表面观:一般无明显异常,表面观有时可见心外膜下出血、主动脉外膜出血等。切面观:采用水平面切开心脏,中间间隔2-5mm,切面多无心外膜下及心肌出血。④心脏组织学检查:心外膜脂肪层灶性出血,心肌间质灶性出血。⑤排除其他致命性损伤或疾病。

(二)心肌挫伤的法医病理鉴定。①案情:心肌挫伤的死者生前胸部遭受外力作用,胸前区外力作用常见,伤后立即或者数小时后死亡。②体表检验:胸部体表可有皮下青紫,解剖检验:胸骨、肋骨骨折,通常为单侧。③心脏检查:表面观:常见心外膜下片状出血,少见心肌挫伤致心脏破裂、冠状动脉内膜撕裂、心外膜下血肿。切面观:采用水平面切开心脏,中间间隔2-5mm,多见心外膜下及心肌出血。④心脏组织学检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心外膜下、心肌片状出血,挫伤区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出血坏死心肌和周围心肌分界清晰。⑤好发部位:前壁、后壁、室中隔、甚至播散在心脏各部以及心脏内膜和内膜下肌层。也有学者认为,心肌在舒张末期易发生断裂,且好发于右心室。⑥排除其他致命性损伤或疾病。

(三)心肌梗死出血的法医病理鉴定。①案情:心肌梗死出血死者生前可有轻微外伤或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立即或数分钟后晕厥,死亡过程短暂。②体表检验:轻微外伤,如皮肤擦挫伤等,部位不固定。解剖检验:各器官及组织无损伤。③心脏检查:表面观:多见心脏肥大、心尖钝圆,可以有靴型心、球状心、梨形心。切面观:采用水平面切开心脏,中间间隔2-5mm,心肌出血多为心内膜下或中层心肌。冠状动脉多见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内出血、斑块内血栓等。④心脏组织学检查:心肌纤维凝固性坏死,细胞核消失,横纹消失,心肌间质红细胞聚集,出血梗死心肌和周围心肌分界不清,心肌多发纤维化。⑤好发部位: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三分之二。⑥排除其他致命性损伤或疾病。

猜你喜欢
外力作用钝性心外膜
显微再植术在手指钝性离断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手指钝性离断伤断指再植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心外膜与心脏修复再生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心外膜在心肌梗死后心肌修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诊超声对钝性腹部创伤内脏破裂出血的诊断与研究
人教版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例的教学探究
心外膜脂肪厚度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房颤与心外膜脂肪研究进展十点小结
钝性外力作用致四肢长骨干骨折99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