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伟
(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社区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民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我国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以问题为导向”的理念,结合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十九大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康运动,加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成为体育强国,要求成功打造出健康社区、健康城镇、健康工作环境、健康家庭的全民健康事业。”[1]正式将“全民健康”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康”的实现,需要社区体育提供助力。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热情与日俱增,各级政府也为实现全民健康事业,将“健康社区”作为主要的工作任务,建立适应我国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2016年5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不断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加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与管理”[2]。自“十二五”之后,随着在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社区体育也随之快速发展,对完善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虽然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很快,但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的不足和差距,需要学习国外社区体育的发展经验,使我国公民享受到更好的社区体育服务。社区体育的发展未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只有实事求是地提升公共服务体系管理水平,才能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体育迅速崛起,带动了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却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概括为以下几点: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水平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社区体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相对于一些欧洲国家,我国的社区体育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社区体育公共项目吸引资金能力不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完善,居民参与锻炼的热情度不高等问题。
首先,我国没有一整套完整体育公共服务的体系,包括法治体系、制度建设、赛制策划、明星代言、版权保护、场馆利用、网络媒体传播等多个方面。
其次,国外一些国家培育了属于本国的体育文化产品,如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世界知名运动品牌,国际化趋势明显。而我国的著名体育品牌如李宁、安踏等在专业和高端领域尚无席位。
最后,我国体育产业收入相对较低,盈利能力差。需要向国外借鉴经验,如美国的媒介传播主要以体育节目和电视网为主,每年的收入超过了100亿美元,通过体育产业带动,加快了社区体育发展。
1989年,“社区体育”这一概念作为社区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被提出来,“社区”为社区体育的载体,应当先界定社区这一概念。[3]不同的学者对“社区”概念有着不同的认识,综合可知,社区是宏观社会的缩影。有学者将“社区体育”概念分成四类,即以单位辖区组织、基层行政区域、居民生活区域划分的体育活动及体育活动的动机为观念的体育活动。[4]第一类概念是我国对社区体育的初期定义。当时,我国各方面发展具有局限性,该定义不能作为社区体育的定义;第二类基层行政区域的“社区体育”,只是从基层的行政机关为区域来区分定义,此概念用社区定义来理解社区体育,本质上没有定义社区体育;第三类从居民生活区域理论,混淆了“生活圈”和“体育活动方式”的概念,缺乏准确性和全面性;第四类从体育活动的动机观念出发,只表达了社区体育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没有涉及社区体育在社会定义中的科学性。
“社区体育活动形式多样,活动内容多姿多彩、活动项目种类完整,参与主体对参与类型具有选择性等特征”[5]。对社区体育特征的认识,没有抓住时代特点,只是浅层地从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形式、内容去理解认识,大多数以城市社区来分析社区体育,不仅没有深入分析时代的特性,也没有强调社区体育本质特征,在这种前提下无法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体育活动。社会在进步,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社会体育的特征也会随之改变。体育理论工作者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系统深入地研究社区体育。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6]体育的人才教育是推动社区体育发展进步的关键,我国受条件、经验及资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脚步受到制约。虽然民众健身意识与日俱增,但是体育相关的人才资源还未达到应有的水平,高校体育人力资源是现在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主力军。现阶段,我国注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182万,社会体育指导协会数量达到1774个[7],但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凭借自己运动的经验或简单的理解传播体育知识,导致社区体育没有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性,限制了居民的运动兴趣。社区体育指导员应是国家各级机构培训的认证的、不同级别的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
国外发达国家的社区体育组织比较完善。首先,国外社区体育俱乐部是在政府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具有立法资格、实行自我管理、自我运营、自我创造的组织,政府只为俱乐部提供资金资助和制度保障。社区居民在享受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同时,也对俱乐部的管理和发展同时起监督作用。
其次,国外社区体育经营模式有半公益半消费的特点。在发达国家,社区体育是以经营活动的方式开展,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政府对俱乐部和企业有资金的资助和帮扶,俱乐部大多是半公益半经营模式,目的就是为了把社区的居民吸引到健身俱乐部进行锻炼。与我国的“全民健身”的福利相似,向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推广,进而达到全民健康的水平。
最后,欧美国家对体育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很有效率,欧美国家社区体育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大多数的体育设施对民众是全面开放的,学校和社区的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尽管俱乐部租用了体育设施,也是无偿或低偿地拥有体育设施的使用权,大大提高了体育设施的使用率,提高了俱乐部在资源管理方面的效率。
我国社区体育当前主要依靠政府的资助。应广泛建立基层的社区体育俱乐部,做好俱乐部独立自主的经营和管理,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保障,资金上给予部分帮助,并可以将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交付俱乐部管理,由俱乐部负责,使俱乐部自主经营、自办公帮、自治自理,成为社区体育俱乐部主要运营和管理方式。这样不仅能高效率地利用资源,也能更好地管理社区体育设施,使体育部门之间做到“互相帮助”“互相制约”“共同进步”的理念。
首先,体育局要总体制约和管理,协同城建局制定好居民小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公共健身场所建设政策、社区体育健身场所管理政策;与文化局和广电局一同制定好健康宣传、体育文化企业参与社区体育政策、互联网体育信息共享政策;与教育局一同制定好社区与学校体育互动政策、学校体育资源共享政策、社区健康教育政策。各部门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使社区体育的发展越来越稳健。
其次,在体育局总体协同相关部门(规划局、医保局、社保局、教育局、文化局、城建局等)同时,要让这些部门清晰自己负责的领域,做到统筹推进,协同发展。体育总局总体监督,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率,使社区得到快速发展。
最后,在体育总局与各部门协同工作的过程中,使各部门将独特的理念、好的工作方法融入体育社区建设,各部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少数民族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同时,我国还具有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群众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我国社区体育具有地域性、兼容性、自觉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五个特征。各民族通过长期以来的生产、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现代文化价值。在坚持民族体育的基础上,群众体育才能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各地区应结合各民族的体育文化特色,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如哈萨克族的赛马、摔跤、套马等。政府应根据我国社区体育的特征,把民族体育和社区体育相结合,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情况,探索出适应我国社区体育特色的发展道路。在政府的引导下,将多元化的群众社区体育体系建立起来。
社区体育俱乐部可以聘请一些高校中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做社区体育指导员,建设科学的社区体育,解决社区居民在健身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指导居民科学健康地健身。
第一,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优化高校体育教师资源配置,利用高校体育教师人力资源。让高校体育教师指导社区体育,加强高校体育教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二,优化社会环境,加强体育教师的文化内涵。通过“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为高校体育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地位,使其与其他教师一样受到社会重视。教师的职业一直是一项神圣的职业,高校体育老师也能大放光彩。
完善社区体育的法治体系,其中包括对社区体育的功能定位、法律依据、运行保障、权益救济、权力监督、评估反馈和行业自治等。建立严格完整的社区体育管理制度,使其按部就班地管理和运作,实行长效机制准则,细化经营服务的职责。制定社区体育要长期发展方向和科学施行计划、规章制度,设立完备的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积极与社区居民沟通反馈意见,让社区居民成为监督员,提高社区体育服务质量。确保每一个社区居民都能享受社区体育的服务,做到依托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使社区体育保持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