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云南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2021-11-24 13:03
创造 2021年3期
关键词:聚力南亚东南亚

霍 强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路径选择。立足新发展阶段云南基本省情,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云南找准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2019年8月底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设立,标志着云南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里程碑,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云南自贸试验区,是推进云南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十四五”时期以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云南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统筹四大关系、聚力四个打造”,力争在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体系中形成独特优势、有益探索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为我国新发展格局构建做出云南应有的贡献。

一、统筹好对外开放与省际合作的关系,凝心聚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循环和我国西南地区一体化的重要枢纽

我国对外开放按照沿海到内陆沿江再到沿边的布局次第展开,加快沿边开放是新时代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潜力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云南是中国连三亚(东亚、东南亚、南亚)、肩挑两洋(太平洋、印度洋)及陆路进入印度洋最便捷的省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同时,云南是长江经济带上游省份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省份。云南在国家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大局中区位十分独特。独特的区位决定了云南担负的重要使命,正如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所指出的“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加快形成通往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的陆海联运国际大通道是云南对外开放的应有之意。然而,长期以来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制约,云南独特的区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当今世界经贸规则亟待重大变革,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对标国际高水平贸易投资的重要载体,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尝试和重大举措。在我国已设立的自贸试验区中,形成了横跨沿海、内陆沿江和沿边省份的雁阵式自贸试验区基本架构格局。具体到云南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其核心要义在于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沿边开放的要求,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推动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云南应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及生效机遇,更大程度发挥在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跨省合作机制中的作用,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老、中缅等铁路、公路等陆路交通枢纽建设,携手共建通往南亚东南亚和印度洋的陆海联运国际大通道,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沿边资源储备基地,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更加高效的整合优化国内与国外两种资源,更加便捷的连接利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

二、统筹好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凝心聚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驱动力。在制度创新层面,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外交场合阐明中国依法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世界银行编制的历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营商环境由2018年的第78位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第31位,是中国取得的最好名次,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在科技创新层面,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科技创新由过去的跟跑为主逐步转向在更多领域中并跑、领跑,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升,但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自贸试验区肩负着扛鼎科技创新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任。云南良好的生态和气候为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沃土,可以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起到试验和探路作用。

自贸试验区建设要突出制度创新,对于重大的制度性改革开放措施,通过自贸试验区内的探索和试行,进行必要的压力测试,形成经验后再在全国复制推广,其本质不是形成“政策洼地”,而是通过制度性创新形成“制度高地”。要求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大简政放权,推进行政管理职能与流程优化,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体制机制,降低制度交易成本,营造一个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朝着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加速迈进。另外,自贸试验区建设还要突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领域国际合作力度,紧密围绕创新资源“引进来”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走出去”,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培育区域性创新系统、构建科技创新交流平台,尤其在数字经济和重点产业发展领域打造科技创新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

三、统筹好对外贸易与产业支撑的关系,凝心聚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区域性经济贸易中心

产业是对外贸易的基石,对外贸易对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促进作用,二者能够形成良性互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就是不断融入全球产业分工、抢占全球价值链和创新链制高点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同时还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云南对外开放起步晚、对外贸易体量小,2020年云南省货物进出口总额创同期历史最好水平,达到2680.4亿元,增长15.4%,高于全国13.5个百分点。但从西部省份的比较来看,2018年云南省货物进出口总额低于四川的8081.86亿元、重庆的6513.36亿元、广西的4861.34亿元,差距十分明显。对外贸易存在差距的背后反映出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差距背后反映出四川、重庆、广西甚至贵州等省份过往在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布局谋篇、有所突围,对出口贸易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相较而言,云南产业发展虽然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产业,但总体而言缺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有力支撑。

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应着力构建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八大重点产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要抢抓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机会,前瞻性引进一批符合云南特点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新兴行业企业;要提高产业开放度,给本地传统产业形成竞争压力,促进转型升级;要利用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为本地产品找到更大的市场空间,培育一批投资与贸易领域相关的新型产业;要强化以竞争政策为基础的高水平开放,吸引高质量的外商直接投资;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借助沿边优势创新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不断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要利用金融创新政策,为产业发展更方便地筹集资金,同时加强对重大风险的识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总而言之,要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推动云南建立彰显特色、突出创新、效率更高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凝心聚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区域性贸易中心。

四、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的关系,凝心聚力打造沿边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和区域性人文交流中心

云南与老挝、缅甸、越南接壤,这三个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近年来,云南在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人文交流方面成效显著,教育合作方面,云南省高校招收留学生大幅增加,位居全国中上游,其中南亚东南亚国家留学生占比较高;卫生合作方面,在边境地区开展传染病联防联控国际合作,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境外支援等方面展示了云南的积极作为;旅游合作方面,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跨境游市场有望在疫情控制住后得到恢复;生态保护合作方面,云南省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示范等次区域环境合作交流,承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云南在此方面的示范效应有助于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广泛地被南亚东南亚国家所接受。

除了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层面的显性功能外,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应当在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和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地方探索作用,积极推进中越合作深化,通过人文交流等形式展示我国在扶贫开发、教育文化、民族团结、社会民生、医疗卫生、生态文明等全方位的进步,有利于促进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云南自贸试验区建设要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的关系,凝心聚力打造沿边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和区域性人文交流中心,带动和辐射南亚东南亚国家全面可持续发展,使“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南亚东南亚国家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猜你喜欢
聚力南亚东南亚
以侨为桥再出发 同心聚力谱新篇
凝心聚力 发挥优势 扎实有效开展海外统战工作
凝心固本 引智聚力 创新开拓
活捉一只“怪怪虫 ”
凝心聚力谋跨越 砥砺奋进启新程
《南亚》教学设计
山推成功拓宽南亚销售渠道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
“9.11”事件后美国南亚政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