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江苏古籍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1-11-24 12:28韩德洁
现代交际 2021年17期
关键词:普查古籍十三五

韩德洁

[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00]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果断实施,扭转了我国古籍保护面临的困境,以古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十三五”期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业上升到国家层面,中央做出重要的决策部署,《“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新阶段古籍保护事业发展的目标与重点,为更好地适应“十三五”期间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江苏省积极落实规划,细化措施,推动古籍保护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古籍保护工作概况

1.古籍普查与分级管理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协调组织各方人力物力,完成省内99.8%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收集到全省156家古籍收藏单位的古籍书目数据26万条,由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审核校对,审核合格的单位数据交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截至目前,南京图书馆、徐州市图书馆等22家单位目录已经正式出版,正式出版的古籍书目数据达16万条。

伴随着古籍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古籍分级管理制度也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完成申报国家第五批、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与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有209部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家单位(泰州市图书馆)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同时江苏省开展了第四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江苏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江苏省古籍保护单位的申报评审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评选出22家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6家省古籍保护单位,古籍分层保护体系逐渐完善。

2.古籍保护人才培养

一是江苏省高校林立,近几年省内众多古籍收藏单位面向社会公开遴选了不少专业人才;二是重视员工的职业培养。“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了8期古籍保护培训班,内涵古籍编目、版本鉴定、修复技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内容,省内各古籍收藏单位均积极派员参加,培训学员达680余人次。各古籍收藏单位也以讲座、培训等方式不定期开展员工培训;三是古籍保护志愿者队伍快速发展,在古籍普查与保护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截至2019年年底,我省主要古籍收藏单位古籍从业人员达173人,省内本科学历以上古籍从业人员占比超过90%,平均年龄在40岁,古籍保护人才梯队业已成型。

3.古籍整理与研究

在做好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的同时,江苏省还以项目为抓手,强化全省古籍整理与研究能力。“十三五”期间省内各古籍收藏单位立足馆藏,积极申报国家级古籍相关科研项目4个,省市级古籍相关科研项目27个,截至目前已完成结项2个,出版专著7部,特色数据平台6个,发表系列文章超过30篇。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还牵头省内多家古籍收藏单位申报参与各类古籍整理研究项目与重大文化工程,如《江苏经籍志》《中国茶文化资料集成·江苏卷》《江苏文脉书目编》《中华古籍总目·江苏分省卷》等工作,推动全省古籍保护与文献整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古籍保护工作实践分析

1.工作机制优化完善

古籍工作因其专业性与特殊性,有着一套规律、独立完整的工作机制。[1]自“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江苏省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应省情的古籍保护工作机制,在“十三五”期间有效运行并逐步完善:一是在组织保障方面,延续省厅级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工作职能,成立并调整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持续保障古籍保护工作所需要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要求;二是相关制度的落实细化,自2008年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厅际联席召开首次会议以来,审议通过的《江苏省古籍普查方案》《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在古籍普查、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持续发挥指导作用;三是创新实施“三方联动”模式,即由省中心、基层单位和志愿者三方联动,有效地帮助相关单位完成古籍普查、整理研究等项目,在人才培养、古籍普查等工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工作思路适时调整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初期,古籍保护形势严峻,古籍家底不明,首要任务是对全国古籍收藏和保护状况进行普查,逐渐形成完善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使我国古籍得到全面保护。[2]根据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2007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率先下发了《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苏政办发〔2007〕85号),探索实施古籍普查与保护的工作机制。

“十三五”期间,随着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基本完成,文化部制定了《“十三五”期间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江苏省把握时机,思路与国家相统一,在开展古籍普查登记扫尾工作的同时,坚持“藏用并举”的原则,积极开展馆藏历史文献的整理,出版了一系列质量较高的,并包括原本影印、书目整理、图录编纂等形式的历史文献丛书,重点出版项目超过20个。在打造古籍宣传品牌活动、保护地方文化、发展文创产业等方面积极探索。

3.数字技术智慧运用

“十三五”期间,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迅速,古籍数字化共建共享成为趋势。江苏省积极加快古籍数字化的进程,数字化古籍公开发布数量超过4776部,省内馆藏纸本数字化数量达19528部15042350拍。目前,省内数字化古籍公开发布数量超过4776部,南京、镇江、扬州、苏州、南通、徐州等地图书馆均建立了馆藏特色古籍数据库,免费服务大众阅读和学术研究。

在学术交流平台的搭建上,数字技术的运用更为高效,“江苏古籍保护网”开通,成为江苏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展示和交流平台,省古籍保护中心还利用QQ、微信等网络媒介建立古籍普查工作交流群;此外数字技术还开拓出网络培训、网络会议的模式,突破了时间与地域限制,扩大了培训受众群体,在疫情防控阶段发挥重大作用。

4.社会宣传扩大影响

社会宣传的价值在于普及古籍保护知识,提升民众参与古籍保护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古籍保护氛围,让古籍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各古籍收藏单位在线下举办宣传讲座270场,展览数量175次,特色宣传活动超300场的;还利用信息技术尝试与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微博等网络平台合作,开展古籍宣传,仅2020年度江苏省内各级图书馆采取线下与线上结合方式,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有序开展“晒国宝”“晒经典”“晒技艺”“晒传统”系列活动50余场,不但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加深入大众日常生活,还充分展示了江苏珍贵古籍风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十四五”期间古籍保护工作建议

1.重视基层帮扶工作

据普查统计,江苏省共有古籍450多万册,分布在156家收藏单位中。[3]许多区县级图书馆藏量可观,但古籍保护工作基础薄弱,在财政支持与专业人员配置方面需求迫切。鉴于此,在今后工作开展过程中,一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协调职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开展“三方联动”模式与古籍保护培训班模式,缓解基层单位面临的困难;二要优化交流平台,引导基层古籍收藏单位合作开展古籍宣传、研究整理等项目,利用优势互补,形成影响。

在切实贯彻落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我们应该深入基层开展古籍保护宣传活动。当前,省内主要的古籍宣传活动开展多限于古籍收藏单位内部,社会影响有限,广大城市社区、农村地区对文化活动需求较高却少有问津。2020年扬州市宝应县图书馆深入基层,接连在4个乡镇社区和中小学校举办古籍保护体验活动,社会反响良好,群众参与度和体验度很高,这为今后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相关活动开展开拓了思路。

2.加快古籍数字资源的整合利用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的开发飞速发展,资源共建共享成效显著,但仍普遍存在共享率低、资金与技术不足、选目重复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进入新时期,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的完善,我们应该探索更高规格、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建共享合作模式,确保各古籍收藏单位的平等互惠;制定古籍数字化相关标准,让古籍更好地服务大众阅览与科研,进一步提升江苏古籍工作者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助推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3.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古籍文献资源的整理与发掘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重要环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代表,古籍的文献价值不言而喻。对古籍文献资源的发掘,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一是结合非遗技艺开展复原和体验项目,如苏州图书馆开展的桃花坞木刻年画体验等活动,受众群体较多,参与度与体验度较好;二是依据古籍记载打造文化景点或丰富已有景区的文化内容与活动,提升旅游品质;三是发展研学旅行,将旅游体验与文化讲解深度融合。江苏省内文化历史积淀深厚,旅游与教育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目前已有南京图书馆开创“文化走读”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古籍除了拥有文献价值,也独具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发展文创产业,需要我们对古籍的艺术元素深入挖掘,精心设计、加工,通过创意联想,结合新科技手段,增强研发产品带给大众的体验感与娱乐感[4],将古籍文创产品推向市场,获得消费者青睐。

四、结语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当前古籍保护工作依旧面临巨大挑战,在新形势下还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十四五”期间取得良好的成绩。

猜你喜欢
普查古籍十三五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学习调查要“四会”
广西古籍保护中心积极推动古籍普查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举办古籍保护知识展
与普查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