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婷婷 郭绍霞
(1.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9;2.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 青岛 266109)
城市公共空间是一座城市的“眼睛”,充满了历史和生活的印迹,反映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城市的品牌与特色。济南历史文化悠久,是省会城市,也是重要的旅游城市,文旅融合理念能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文化旅游景观的综合应用价值。[1]城市空间建设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文化是知识型城市建设的发动机。随着城市现代化气息的不断加重,地方文化和艺术更受人们的重视,济南市公共空间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济南的传统文化缺失严重,老街老巷、护城河和古建筑等消失速度加快,外来文化入侵导致“同质化”问题加剧,景观设施趋同,缺乏城市内涵特色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要加快研究传统文化在城市空间建设中的作用,力争打造创意城市,创新城市建设,发扬城市文化。[2]
我国城市建设面临景观特色丧失、城市文化趋同等问题。为了提升城市品质,防止城市更新急于求成、盲目求大求新之风,需要打造济南特色城市空间。通过“微更新”“微绿地”等路径,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空间建设中,让城市释放、营造和重组更多绿色宜居、健康人本的城市公共空间;通过“保绿”“引绿”和“还绿”,提高城市更新的适应力和城市生态韧性,且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高度融合,可以增加城市历史韵味,实现城市蓝绿空间的布局均好和功能包容,构建和谐共生的人居系统。
当前,国内微更新的实践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2015 年,深圳推出“趣城计划”,城市微更新首次尝试成功。2018年,上海市已经形成了22个社区空间微更新试点,浦东新区所有36个街道和镇也陆续开展缤纷社区空间行动。2019年苏州地区也多处开展社区微更新项目。2020年承德市开展“山地公园+城区口袋空间”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建设。[3]国内多城市积极贯彻落实“生态优先、文化内涵、绿色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鼓励“文化+城市”“文化+风景”的混合发展模式,将文化力量注入城市更新工作中,在文化传承中容纳新兴的城市功能,从而激活城市的活力。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可以使城市成为传统文化的名片,让市民在生活点滴和举手投足间感受当地民俗和历史文化。在城市空间建设中,一方面,城市空间建设融入民俗文化,保护、保存历史建筑和老街区,可以增加城市与民众的亲近感,修复、营造唤起“乡愁记忆”的传统景观风貌和空间场景。另一方面,注重“文化遗产活化”,营造识别度高、吸引力强、独具特色魅力的共享空间。在现代化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使现代城市更有文化内涵,使工作生活快节奏的年轻人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通过“微更新”“绿更新”和“口袋公园”等策略,改造原有灰色基础设施,构建全域覆盖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体系。[4]如晋中榆次“139”的记忆,利用城市废弃铁路设施改造成为城市新绿廊的139铁路公园;唐山市迁安滨湖,由城市废弃地改造成为雨水设施与景观高度融合的开放空间;2017年获“园冶杯”大奖的“焦作七贤园”通过绿色空间传承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竹艺。最终通过城市空间更新,挖掘、重塑城市的人文精神内涵,全力打造更具温度、更有情怀的人文城市。
济南的旅游景点较多,有佛教圣地千佛山、以水闻名的大明湖和以泉闻名的趵突泉等A级景区。2019年6月,济南市印发《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多项措施,活化文化遗产,解决济南市夜间旅游发展的产业结构单一,受众范围小;空间分布不均衡,旅游资源集中;基础设施不完善,特色化体验亟须改进等多个问题。[5]文旅融合背景下,要明确城市空间建设理念,力争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和景观设计手法,推动济南传统城市旅游与“夜间经济”的发展,结合科技、文化与体验,打造属于济南本土的“泉城夜宴”。
济南独具特色的齐鲁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于世界各地。齐鲁文化是追求创新的齐文化和鲁文化结合而形成的文化体系,济南的地理位置成了齐鲁文化汇集的重要枢纽地。另外,以孔、孟的儒家思想为主的齐鲁文化也深深地植入济南这片文化气息浓郁土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济南人的思想和品格。世界儒学看中国,中国儒学看山东,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从古至今在济南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很多历史事件和重大变革,济南的纪念馆、历史遗址、名人故居等众多“红色遗产”使红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如五三惨案纪念碑、解放阁和济南战役纪念馆等,也作为济南旅游文化的景点,传承和保护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呈现济南珍贵的物质文化,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精神旗帜的引领力,乐观、积极、包容、开放的激励力和辐射力,众志成城和无私奉献的凝聚力与感召力。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宣传、开发和利用,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提升对社会的认同,从而使红色文化精神深入人心,强化红色文化自觉意识,构筑红色文化长城。从全市层面整合、重组红色文化资源,推出具有丰富、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每个城市在历史发展中都会形成独特的民俗风情,逐渐成为该地的精神载体。济南的民俗与山水文化息息相关,展现了济南人独特的精神生活。济南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主要有民间传说、民间风俗、长青落子、济南相声、平阴渔鼓等多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鲁绣作为济南地方绣,是我国历史中记载最早的绣种,也是中国“八大名绣”之一。还有被人们熟知的济南面塑、千佛山庙会(俗称登高)、济南的皮影戏、济南商河的鼓子秧歌、民间剪纸艺术;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趵突泉灯会;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赏菊;七十三“放荷灯”;以荷叶为器皿盛酒、品酒的“碧筒饮”习俗延续至今。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展现了济南独特的景观形象,其中泉与水的存在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许多灵气。济南具有七十二名泉,老城区内泉脉纵横,由南向北汇聚至闻名遐迩的大明湖。济南老城东、西、南三面护城河环绕,更是有趵突泉、五龙潭、黑虎泉、珍珠泉等百余处泉眼。这些泉水也成为济南旅游业的支柱产业,闻名全国。近年来,济南市为泉水文化的传承做了许多探索,如为了展现、体会泉水文化,在泉城广场举办大型文艺晚会,在南部山区举办“南山戏水节”,还有以泉水为主题的各种摄影展、研讨会、荷灯展、龙舟比赛等,以及2013 年开始举办济南泉水节活动。
济南素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佳誉,如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闵子骞、秦琼、辛弃疾、罗士信等名人,著名小说家刘鹗和艺术家老舍先生等人都曾在济南生活;神医扁鹊、名君大舜等人都为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使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由此可见,名士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是济南城市文化的特色名片。
济南是一座拥有四千多年文明史、蕴含深厚历史文化的历史古城,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自开商埠,主动接受西方文化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风貌,济南古城具有护城河,济南古代城市建筑是有城墙和圩子的建筑结构。山东省优秀历史建筑共345处,其中济南市共有57处入选省级历史优秀建筑,主要分布在济南市7区和平阴县。如双塔哥特式建筑“洪家楼天主教堂”,始建于1901年,是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清同治元年的“瑞蚨祥布店(鸿记)”最先在济南院西大街(今泉城路)路南设立,是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瑞蚨祥”至今仍保留原有的经营行业。这些历史建筑使用功能和空间功能保存完整,一直延续至今,深受人们喜欢。
传统文化通过多样化的设计语言与丰富的表现形式,巧妙地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城市空间建设的功能个性和文化内涵需要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创新,为人们提供一个了解城市、还原文化的真实场景。以本地传统文化为核心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深入挖掘济南传统文化,可以在思想上引起人们的共鸣,如将剪纸艺术用于济南街道视觉形象提升;将当地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风貌建筑、民俗服饰等巧妙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以山水为骨架、生态为主题,使城市空间建设更具特色与魅力;创新城市高层建筑外立面的夜间照明设计;创新城市标示牌或宣传栏,定期展示不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事迹,以便加深游客的了解;在城市公共空间按比例缩小放置本地建筑和名胜模型;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空间设施、城市建筑样式中,多角度创新济南城市空间建设,以体现济南文化风貌。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将现代化的思想、审美、科技、艺术等与传统文化元素有机结合,使城市空间建设达到完美。通过录制城市综合形象宣传片、互联网平台,应用AI、VR等虚拟现实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常规景观的创新展示,在多元综合的设计元素中感受济南传统文化内涵。公众可通过多种网络平台,随时参与城市空间建设及与传承文化对话交流。另外,还应考虑主题节会、活动的举办及能充分体现济南传统文化相关衍生品的呈现。
泉水特色可通过智能技术让人们感受老济南人“枕泉而居”的惬意生活,以浮雕形式体现“隔窗取水”的民俗场景,用半条街的浮雕技术展现民间的生活场景。运用互动体验数字技术,充分展现泉水文化与佛禅文化结合的优美意境和独特的泉城文脉记忆。应用VR技术展现千年泉水历史,采用裸眼3D拼接技术和7D互动技术,让游客领略泉水形成的奥秘,回味泉城往事。通过手触屏、电子沙盘展示泉水景观,使游客们了解泉水地质,体验裸眼立体电视展示的科普资料。通过动画效果,展示以鲁绣为载体的展屏、“泺”字甲骨文、《趵突泉志》的展示及将名人咏泉佳作作成水墨动画循环播放,都可以吸引大批游客。
济南将城市精神界定为“诚信、和谐、创新”,虽然在文化和旅游发展中,济南已经有一定的城市知名度,但是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更要赶上传统文化的时代潮流,明确城市空间建设形象,创新城市空间景观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点滴细节中,综合利用大众传媒、网络媒介和信息技术等多种建构方式,以多元、新颖的角度作为载体,创造个性城市文化本原,塑造极具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彰显济南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