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雅琪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1400)
法律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场所,所以高校法律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观念的责任。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大学生的教学,除了专业的文化知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虽然法律课程体系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学校的课程数目众多,分配给法律课程的课时并不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是法律基础课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要推动法律基础课教学创新,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主要以高校法律基础课为例,分析了法律基础课教学的现状,以及创新的必要性和策略,希望给高校教师提供一些有效意见。
虽然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教育不断改革,但是教材的更新需要很长一个周期,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缺乏新意,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更注重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枯燥乏味,也不利于学生的法律思维的培养,降低了教学的效率[1]。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所以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非常重要,要提高高校法律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进行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注重信息技术的优势。法律基础课程的体系十分庞大,教学期间融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丰富教学的资源,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所以高校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2]。
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发展,而法律人才是社会所稀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传统的专业型人才并不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创新型人才才能吸引企业的注意力,促进社会的发展。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推动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创新是必然趋势,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法律基础课教学创新,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推动学校的发展,促进人才的培养,这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是一项重要的思维和意识,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其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容易让学生的思维被固化,这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创新,可以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法律基础课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学生本身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人格,所以法律基础课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是决定学习成果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给人们的法律意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法律对于人们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毕业之后多数会进入工作岗位,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工作更是有着重要的作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的技术,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综合素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创新法律基础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3]。
法律学科本身要求理论和实践结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所以法律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必须要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条例,但对非专业的学生来说,大量的理论知识会降低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学期间,教师需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结合,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理清楚学生的思维脉络,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教学活动,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地调整和规划,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真实案例。选取社会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发挥法律课程的价值和作用[4]。
大学期间,学习模式相对自由,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非常重要。要推动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目标的明确非常重要,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所谓自主能力,从教学的角度分析,是让学生懂得应用法律基础课知识去解决和分析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则忽略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将学习和自主能力进行结合,才能适应社会的教学发展,推动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发展,所以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现代科技的应用,可以拓展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现代学科技术本身也是社会创新的成果,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科学技术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实现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创新。从教学的角度分析,利用信息技术等科学手段,可以加大课堂信息量,通过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可以将声音、文字和图形融合,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5]。从学习的角度分析,法律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和乏味,如果让学生对着书本的条例,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以“案例分析法”为例,所谓案例分析,是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融入所学的知识中,法律课程中的法理和法条比较抽象,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视频和图形,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自主讨论,但选择案例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案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法律基础课对于高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所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对法律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