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安荣
陈松信,1996年毕业后开始从教,他是福建省骨干校长、泉州市首批中小学名校长。2018年8月,他从泉州市实验小学洛江校区调任闽南师范大学泉州市洛江区附属小学担任校长。该校是由洛江区人民政府与闽南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一所公办全日制完全小学,2018年9月正式开办并升格为区直属小学。学校所在地洛江区双阳中心小学下辖的一所基层小学(前洋小学)整合划入该校。因此,从学校管理角度上,该校实质上是一所乡村小学的升格转型。一所乡村小学转型升格该如何破局,该如何激发办学活力,融入城区优质学校队伍,成为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有多年办学经验的校长,陈松信认为,应回到教育原点思考教育,一所薄弱的基层小学升格转型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陈松信说,作为中心小学下属的基层小学,除了日常管理外,学校工作都是在中心小学的统一框架下运行,基层小学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落实中心小学的各项决策,力求在中心小学制度和工作计划的大框架下开展教学工作。陈松信认为,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向导与核心,基层小学从中心校分离出来,若是没有自身发展目标,就会像无头苍蝇。因此,基层小学升格转型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校长应当认真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等自身建设与发展问题,并做好学校规划,以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
陈松信认为,每一所学校的地域、办学历史、生源素质、师资队伍、家长群体都不一样,都有其独特的精神面貌,若把原来的管理经验或办学主张植入这所学校,难免陷入尴尬局面。到了这所新学校,让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教育资源是如此不同,因此对教育有了更深的思考。陈松信认为学校在“教师管理”“学生教育”“课程建设”“家校配合”等方面都应回到教育的原点思考问题,尊重学校地理位置、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差异等实际。为此,他倡导并践行“原点教育”办学主张,明确了“回到原点,让每个孩子遇见最美童年”的办学理念,提出“阅读立校、养成兴校、质量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以“培育有志气、富文气、显才气、展朝气的原点少年,培养有底气、显锐气、讲和气、展大气的原点教师,创建有正气、接地气、聚人气、展灵气的原点校园”为发展目标,力争把学校办成适合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同时向教师明确学校“理念奠基”“课程建设”等五年发展规划,对学校发展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陈松信认为,学校行政班子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学校的办学理念首先要通过班子成员在管理实践中贯彻落实,班子成员理念一致、行动合拍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刚进入这个大家庭,能看到班子成员及教师的努力,但在日常管理中,一旦触及工作的方式方法,就会有老师脱口而出“我们原来是怎么做的”,行政人员在例会上布置工作时,也常有教师你一句我一句的插话。陈松信认为,作为乡村小学仅有十几名教师,这是常见的管理现象。但学校已然升格为区直属学校,教师人数大幅增加,倘若管理理念与工作方式没有随之改变,将无法适应逐年扩容增量的需求,甚至阻碍学校的发展。因此需要打破固态,改变教师原有的教育行走方式。
陈松信认为,要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首先要从改变行政思想和工作方式入手。为此,陈松信重新组建学校班子,推荐原学校有能力、有威信的教师为学校的核心领导成员;原基层小学的教导主任在教师中享有较高威信,在学校第一届工会选举中被推选为工会主席;原少先队总辅导员对教学业务孜孜以求,被遴选为新任教导主任。他还在新教师中重新选聘一名少先队总辅导员。如此,大家重新审视各自的新岗位职责,改变了平时的工作方式,进而逐步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
内动力的威力比外动力要大得多。陈松信认为,内动力是学校最可贵、最持久、最具生命力的一股力量。只有全校上下真正激发起发展学校的信心、决心和热情,学校的发展才会真正有力度、高度和速度。虽然学校升为区直属学校,但师资力量极其薄弱,70%以上学生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为了让学校尽快走上正常轨道,尽快在区域内脱颖而出,应拿出干事创业精神,构筑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积极打造团队精神,不断改良学校教育土壤,激发教师工作动力,促进学校健康向上发展。
陈松信说,如果把学校比作一辆正在前进的汽车,“制度”是车轮子,“计划”是方向盘,“民主”是发动机,“评价”是加油器。因此,在“原点教育”办学主张指导下,他带领团队牢牢把握“制度”“计划”“民主”“评价”四个抓手,改善学校管理体系,改良学校教育生态。“考勤”作为学校管理制度的一项内容,它就像汽车轮胎的气门芯,是凝心聚气、确保学校行稳致远的关键。也正因为如此,为了让学校在较短时间内办出成效,赢取家长和社会的口碑,近三年,陈松信以身作则,严守考勤纪律,全面履行校长职责,落实工作责任。陈松信坚信,当承载学校价值理念制度成为大家所认同的价值追求,并内化为师生自觉的行为方式时,制度就会促生甚至转化为学校文化,成为推动学校发展、激励师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陈松信说,基层小学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并且,基层小学因学生人数及生源素质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很难在中心小学旗下的各校脱颖而出,鲜有机会参加县区级以上竞赛活动。即使是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因为名额限制,往往很少有机会参加。在办学之初,由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师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认为基层小学难以支撑起升格、扩容后学校的发展。陈松信认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学校办学理念的实现,决定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教师队伍中缺少教学上的领军人物,缺少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因此学校急需树立榜样,让一线教师学有榜样、赶有方向,促进教师的整体发展,这是基层小学升格转型破局的关键。
陈松信认为,破解教师难题,就要摒弃“等靠要”思想。一是要思想引领,陈松信经常在教师例会上谈业务竞赛、教师成长及教学质量提升等话题,例举学校里教师的成长案例,让教师快速锁定学习目标。二是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引导教师制定成长规划,包含“知识与技能鉴定”“专业引领”“才艺展示”等六个版块的30项内容,让教师对标对表寻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三是做好积分考评,通过“公开课”“教学反思”“听评课”“比赛获奖”等10个方面指标,在年终岁尾时进行积分评选“年度最具成长力教师”。四是开辟“名师墙”,对于参加区级以上课堂教学竞赛和获得“年度最具成长力教师”上榜公布。通过树立、宣传一批典型教师,为广大教师树立榜样,让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
陈松信认为,一所学校设置了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就决定了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因此,学校应当结合育人目标,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校内外各项资源进行综合盘点和有效梳理,使之项目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体系,健全立德树人机制,这是盘活学校资源,激发学校活力,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在“原点教育”办学思想的引领下,陈松信结合学校提出的“培养有志气、富文气、显才气、展朝气的原点少年”育人目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从“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五个维度,积极构建“原点教育”课程体系。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教好各门课程;二是开设拓展性课程;三是开展仪式活动课程;四是开展每月主题活动课程。学校活动课程精彩纷呈,先后开设了“浪漫妆园”“竞技跑道”“足球乐园”“原点画室”“科技小达人”“少儿创意编程”等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充分满足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需求。“妆糕人”是闽南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学校立足本土特色资源,让“妆糕人”走进课堂,在学生的手指尖上绽放。学校建成“妆糕人”工作室和“妆糕人”作品展厅,将每年5月设为“妆糕人民俗文化节”,充分展示“妆糕人”特色活动成果,多措并举促“妆糕人”特色课程的形成。
陈松信清晰地记得,三年前,学校安排课程很难找到合适的教师,临时通知开会凑不齐,外出培训选派不出教师。三年来,学校的师生团队在不断改变着精神面貌,办学规模从6个教学班发展到27个教学班,教师人数也从14人增加到71人。师生参加区级以上各项竞赛屡屡获奖,学校获评“泉州市优秀少先队大队”“泉州市艺术特色学校”“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书育人》等刊报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均进行过报道与推介。他说,“回到原点·让每个孩子遇见最美童年”,这是学校教育者的初心和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