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审计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1-11-24 07:01黄少容
活力 2021年16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机关监督

招 燕 黄少容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7)

2017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体制和制度进一步完善。《意见》指出,国有企业、国有资本走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不要留下死胡同。《意见》为新时期国家审计机关与企业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国有企业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审计对象严重萎缩

随着以提升经济效率为目标的改制工作的推进,审计机关监督的企业对象急剧萎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国有工商企业、供销社系统企业和国有控股三资企业在内,全国国有企业的数量不断下降,下降比例在80 %以上,导致多年来审计机关开展的企业审计工作相对较少。

(二)国有企业审计力量大幅削弱

一方面,随着审计工作的重点逐渐从企业审计向财务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转移,地方审计机关对企业审计的力度也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由于业务量大幅减少,导致平时缺乏培训,再加上知识结构更新缓慢,审计人员在企业审计中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三)国有企业审计理念逐步弱化

虽然随着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对象发生了重要变化,国有企业的总体数量也大幅度减少,但是这些不能成为弱化企业审计的理由。目前,企业审计工作必须得到强化,因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审计监督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责,是审计机关审计内容的组成部分。

二、国有企业审计发展的新思路

审计机关应从体制机制、组织模式、技术方法等多方面积极探索实施审计全覆盖;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财务、业务数据进行审计监督全覆盖;将企业的采购、销售、投资、资产处置等各类业务数据与工商、税务等外部数据联系起来,筛选问题线索,有效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成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注重审查内部控制及经营环节,推动企业完善发展

在企业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团队成员密切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和特殊的审计调查,可以有效把握审计工作的力度,加强审计工作的宏观性、全面性、及时性。通过对重大经济政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实施监督,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资金使用、资源使用的权责监督,关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益。同时,审计组要以风险管理为切入点,针对各企业的特点,从外部保障、外部投资、经营绩效变化等问题的审查、调查和分析入手,揭示存在或潜在的金融风险、建议风险、投资风险和制度风险。

(二)加强国有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

为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审计机关应开发企业审计小软件,加强对企业审计数据的深入分析和综合利用,探索新技术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探索企业审计与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的融合,努力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企业审计不同于财务审计和金融审计,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行业特征。审计机关平时要注重信息的收集和积累,通过与财政、国资委、工信委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加深对被审计企业所属行业特点和企业背景的了解,开展相关企业的信息收集和调研工作,针对行业领域存在的重大问题,锁定审计重点,从而使审计人员尽快在审计重点上找到突破口,提高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效率。还应该探索大数据思维、技术和方法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实现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的集中关联和综合分析,探索和应用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综合分析金融、税务、企业、工商、社保等各个领域的数据,为现场审计提供优质的线索来源。

(三)强化国有企业审计理念

强化国有企业审计观念,是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管理者的共同责任。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不再是单纯的生产经营,涉及资本、金融、房地产、风险投资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国有资本投资安全监管尤为重要,这也对审计机关加强企业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国有企业承担着政府的职能,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这些企业使用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公共项目,应是审计机关关注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强调,国有企业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维护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继续增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国有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主体之一,在新时期新常态下,依法加强国有企业审计监督,既能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又能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可以促进国有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产业政策,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

(四)传统审计手段与创新方法相结合

目前,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具有规模大、周期长、要求高的特点,但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不足。审计人员不仅要能运用分析性审查等传统的审计方法,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审计人员可利用计算机审计,将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结合起来进行趋势分析、结构分析、数学分析,明确审计重点,发现审计线索。也可以将点与面相结合,以点带面,通过审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线索找到共同存在的问题,扩大审计的范围,提高审计效率。还可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充分利用内外部的信息资源,通过制订研究计划,组织座谈会和专题调查,全面、客观、历史地看待问题,更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核心,提出更可行的建议。

(五)把握总体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现代企业规模大、层级多、经营范围广,但审计时间短、人力少。为解决这一矛盾,审计机关应查阅其年度工作总结、会议记录、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内部控制制度等内部信息,参考主要行业法律法规、财政政策、价格政策、资源配置政策等外部信息,对某一时期的主要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应了解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决策事项和发展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明确几个重要业务部门的工作流程和核心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外部环境。确定企业领导在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履行经济管理和监督职责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将其作为审计的重点。

三、推动国有企业审计发展的途径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逐步启动,国有企业审计工作逐渐显现出诸多问题和困难,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是摆在国家审计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审计必须有更宏观的视角。

(一)树立科学的国有企业审计理念

确立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的指导思想。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都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经营管理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审计机关应根据自身的职能和责任为国有企业服务。审计机关要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就必须始终站在改革的前沿,紧握时代脉搏,努力取得良好的审计成果,围绕“反腐、改革、法治、发展”的要求,加强企业审计,要把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和重大决策在国有企业中的贯彻落实放在首位。审计机关应着力推进国有资产安全、规范、高效管理经营,督促国有企业领导守法、遵规、尽责。企业审计要始终坚持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关注重大经济案件,在企业中找出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和形式,关注投资决策,重点抓好改制重组、资本经营、产权交易、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供应、补偿补贴和裁员等工作。重点加强审计监督,督促企业完善惩戒和预防制度,把廉洁工作的要求纳入企业决策、管理、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使企业健康发展。

(二)树立辩证的审计理念

审计监督是审计服务的基础,审计服务是审计监督的目标,因此要把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充分揭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深入地分析问题产生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原因,才能为企业做强做大服务。只有始终把握真实性在国有企业审计工作中的基本地位和作用,真正了解国有企业,找出健全有效的制度建设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审计监督,为审计服务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企业审计要大力推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履行职责,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企业增强风险意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三)在国有企业审计中树立改革、开放、发展、安全的全局性意识

国有企业审计在坚持财经法律法规的同时,要有市场视野和整体思维。企业审计既要反对无为、乱作为,更要鼓励积极进步和创新,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容错的环境。同时,在股份公司中,无论国有资本是否处于控制地位,国家都有维持和增加国有资本价值的基本义务。审计机关应当通过适当的手段,反映国家对国有资本经营的要求,努力保证国有资本在股份公司的价值。在审计过程中,要关注企业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情况,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从看似普通的经济业务中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一些建议。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认真执行了厂务公开制度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是否正确处理了推进改革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关系,特别是在企业重组改制和关闭企业破产过程中,不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法规和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等问题,要促进企业协调发展。

(四)重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以权力监督为核心,在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包括被审计单位有关经济活动的财政收支情况,还包括决策程序的科学性、民主性,执行情况及效果,同时也包括领导个人廉政纪律性的表现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作用。目前,在开展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审计评价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评价具有随机性和盲目性,缺乏系统、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和工作流程。有时评价自我矛盾,如审计报告认为“被审计单位较好地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内部制度的执行健全有效”,但下面的陈述是“审计发现该单位存在违规决策造成损失、私设小金库等问题”。评价是主观的,语言是绝对的,结论很简单,不仅缺乏具体事实证据材料的支持,而且增加了审计风险,没有明确规定责任的性质、责任的大小、问题的起因、主客观因素及如何追究。审计和评价应围绕经济、社会、企业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和科技创新等重要问题进行。审计人员应当坚持客观审慎原则,依托审计职责范围,严格规范审计评价的程序和要求,根据经审计核实或者确认的事实,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缺乏确凿证据或审计证据不足、缺乏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超出审计责任范围的事项,不发表评价意见。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机关监督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