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晶
(宁夏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宁夏 银川 750001)
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机制和社会企业完全不同,其核心在于公益、公共服务,而社会企业的核心在于经济效益。相比于企业而言,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面对的挑战更多,管理难度大。因此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借鉴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充分利用绩效考核机制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展开研究,充分应用绩效考核的效果。
目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际问题突出,对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进行改革十分关键。绩效考核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国计民生事业,提供公益服务等,但绩效考核不合理,导致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发展受到影响[1]。要将绩效考核作为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抓手,将监管和激励充分结合,利用绩效考核引导职工,激发职工的潜能,使其主动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同时,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要积极参与绩效考核,监督绩效考核的开展,保证绩效考核公平公正,从而完善治理体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勤政务实的高素质队伍。
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行业领域、工作进度等存在差异,若采取统一的考核体系,则无法保证绩效考核的客观性。这首先体现在考核定位不准确上,部分事业单位并未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价值,未积极配合考核工作,负责人未积极参与到考核工作中,仅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代理,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科室职能和工作的认识不全面,绩效考核的结果脱离实际情况,绩效考核很难全面覆盖。
事业单位在绩效奖金分配上,大多以科室或事业单位整体为单位分配,绩效奖金存在平均主义问题,未充分发挥出绩效考核的激励价值,对职工的激励作用小。绩效考核没有设定不同等级,即便设有不同等级,绩效分配上的差异也很小,长此以往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也会使员工缺乏竞争意识,难以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受平均主义的影响,员工的考核结果很难作为晋升评优的依据,无法指导领导决策的制定,因此很多年轻员工晋升慢,严重打击了其工作积极性,导致其产生负面情绪。
事业单位考核方法单一,在调查群众满意度方面,多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无法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考核过程中常利用人工评价,存在人情分或者随意性强的问题,无法避免人工评价的主观偏差,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性得不到保障。大多数事业单位仅公示结果,并未充分利用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对普通员工的影响较小,因此不能得到员工的重视[2],所以考核结果没能应用于服务质量的提升上,考核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
由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缺乏法律机制和规定的支持,考核方法和内容相对随意,甚至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绩效考核的价值未能充分发挥,指标体系、责任机制以及考核管理体系不完善,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公正性以及准确性。此外,事业单位的考核指标体系并未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制定,缺乏个性化,无法对事业单位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由于考核存在随意性强的问题,绩效考核结果和实际情况存在差距,绩效考核的价值也就无法体现出来。
1.建立多元评估体系。在绩效考核中,要保证评估体系的多元化,需要建立由不同部门成员构成的评估主体,消除评估主体的主观偏差,最大限度地缩小误差。绩效考核需要多方协调,避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了解业务和专业工作,使评价发生偏差。不仅需要具备专业评估能力的资深人员和各部门负责人参与,更要邀请社会公众或者服务对象参与,构成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尤其是政府部门,要积极参与事业单位的考核,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保证考核的权威性。要重视绩效考核队伍的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增强其责任意识,加深对考核的理解,以严谨公正的态度进行评价。考核主体要保证独立,要对考核结果负责,不应允许与考核对象存在利益关系的考核主体参与。同时,让群众或者服务对象参与到考核中,更能体现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以及工作质量,也便于事业单位掌握社会评价。应积极尝试引入第三方考核机构,通过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并保证考核的专业性。
2.建立科学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围绕事业单位的主要业务开展,进行差异化考核。考核指标要具备引领价值,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的工作任务和决策部署,预留发展空间,激发事业单位的潜能。同时,考核指标应当根据不同阶段和任务,定期进行调整。不同的事业单位承担着不同的社会服务职能,需要根据事业单位的特征制定个性化指标,客观评价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3.完善考核工作程序。全面开展绩效考核后,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量将大幅增加,需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从而提高绩效考核效率。事业单位需要根据服务对象及其工作范围的不同,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定性定量评价,设计明确的等级标准。优先考虑定量评价,若无法定量评价再进行定性评价,从而保证每项指标评价标准明确、公开透明。要加强对日常工作的考核,再落实年终考核、专项考核、日常监管等考核机制,可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可直接评价为“好”的等级需要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在平时考核周期内获得厅级及以上党委(党组)、政府表彰奖励的;第二,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时,表现突出、有显著贡献的。按季度进行考核,第四季度考核可与年度考核合并进行。日常考核在每季度最后一月20日前进行,对干部职工的岗位职责及考核指标进行评定。领导班子考核科室负责人,日常考核成绩=院主要负责人评分×50%+分管领导评分×30%+班子其他成员评分×20%,并确定评价等级。副科级及以下人员由所在科室考核,按照人数45%的比例确定“好”等级的人数,职工日常考核成绩=院主要负责人投票×20%+分管领导投票×30%+其他领导投票×20%+科室负责人投票×30%。对确定为“好”等级的干部职工在事业单位、官网上进行公示。
法律制度规定是绩效考核的保障,在法律层面上对绩效考核进行明确,保证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有法可依。要提高对绩效考核的重视程度,通过绩效考核提高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可以积极学习国内外绩效考核规定,在立法层面上保障绩效考核的权威性,提高绩效考核的公平有效性。英国《地方政府法》、美国《政府绩效和结果法》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明确规定,公共部门和政府部门根据绩效考核法规开展考核,以立法约束绩效考核[3]。通过不断完善法律制度规定,在法律上明确绩效考核为一种科学、强制的机制实施,明确考核主体,为绩效考核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在法律制度和规定上对事业单位进行评估,详细规定考核方法、考核主体以及结果应用,明确主客体责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应为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定实施标准、监督机制、监管机制等,充分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以及客观性。
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进考核质量的提升,积极推进动态化绩效考核,提高绩效考核的效率,提高考核结果的科学性。要构建分阶段考核、年度考核、阅读考核、不定期抽检等多层次考核体系,针对考核结果定期组织座谈会进行反思,充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发挥出持续性服务质量改进的价值,保证绩效考核持续发展。要在推进动态化绩效考核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事业单位行业、系统以及特征等因素,明确考核的周期。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公益性,且数量多,大部分事业单位直接面向群众和社会,服务内容较为明确,受到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通过绩效考核有利于准确评价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在所有事业单位中,教育类和卫生类事业单位占据着很高的比例,由于分布集中,存在显著特征,制定个性绩效指标,易于考核工作的开展。而其他行业的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具体工作内容、机构特征,明确绩效考核的周期。
现阶段,绩效考核缺乏信息技术支持,事业单位数量庞大、种类较多,绩效考核工作量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工作负担重,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事业单位信息系统需要借鉴电信部门、银行部门等评价信息系统,构建服务评价平台,由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进行评价。将公共服务全程记录在信息系统中,时间段、环节均不允许人为修改,能给绩效考核提供巨大便利,事业单位可以直接调取数据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同时,事业单位应完善信息系统的绩效考核功能,将绩效考核全部流程体现在信息系统中,根据不同的部门、岗位设计不同的考核指标,实现对员工的整体考核[4]。此外,要将服务、人事、财务、后勤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连接,实现数据共享,让系统自动统计员工的考勤情况,自动生成考核报告。为了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绩效考核的影响、缩小人工误差等,需要尽量缩短考核周期,充分使用信息系统进行考核,提高考核信度,减少人工评价环节,依据数据作出评价。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考核,提高绩效考核的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降低考核误差率,保证绩效考核公平公正公开。
事业单位全面开展绩效考核时,要更加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首先,要将其作为领导决策的依据。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制定战略、发展计划,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如根据绩效考核决策公共服务的支出预算,使决策创造更高的短期效益以及长期效益,帮助政府部门明确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其次,要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安排人员任免或晋升,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员工薪酬和绩效分配。年度评奖评优时,可以将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如对考核结果为“好”等级的干部或者职工进行选拔任用、职务晋升、职称聘用、表彰、教育培训等;考核结果为“一般”和“较差”等级的职工,由主管领导批评教育以及诫勉谈话;无法胜任工作的职工,应要求其离岗或调整其职位;存在违纪违法问题的职工,应按照法律处理。最后,要根据考核结果提升服务质量,将考核结果应用在事业单位的服务上。将考核结果作为依据,提高服务水平,有针对性地解决服务问题,可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对事业单位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主要存在考核定位不准确、存在平均主义倾向、考核方法不完善、随意性强等问题。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形成多元评估体系、科学指标体系,完善考核工作程序。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定,实现有据可依。执行动态化绩效考核、信息化绩效考核,深度应用绩效考核结果,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