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根 赖晨
(江西工程学院 江西新余 338029)
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是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者应当关注的问题。事实上,在大学校园举办具有教育意义的、内涵丰富的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在体育教学改革、校园建设、学校竞争力、学生培养等维度,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随着中国逐步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随着我国体育革新的逐步深化,体育教育在高校逐渐得到重视,逐步从边缘走向中心,广大青年学生对身心健康、体育训练的重视度也正在逐步提升,高校体育日益生机勃勃、活力四射。然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问题是缺乏组合效应,导致体育育人效用没有得到充分达成。
一方面,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文体活动各自为政,二者之间没有进行相互的协同与合作,形成合力的可能性为零。另一方面,大学校园内的体育和校园外的体育差异极大,学生终究会步入社会,在学校接受的体育,如果与社会体育无法对接,甚至脱节,那么终身体育事业将成为空谈[1]。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弥补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短板和缺陷,重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和发展。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视野应该拓展,不能仅局限于运动。体育文化是大学体育教学的根基,如果没有这个根基,就不可能产生体育,也无法兴盛体育事业。只有强化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形成一个协同、合作和促进的机制,才能让大学的体育工作更加坚实和高效,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2]。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副文化,它隶属于主文化——社会文化,其存在于大学校园,主要参与者是广大青年学生,主要活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基础样式和情态是多专业、多范畴的普遍沟通和特定的生活节律。从时间上来说,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大学校园文化;从空间上来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大学校园文化。
如果体育文化是一个大系统,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则是其中的一个小系统。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特定环境中孕育而来,是体育文化这个主文化的一个副文化。就大学文明程度的层面而言,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水准和大学文明水准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换言之,某个大学的体育文化水准越高,该大学的文明层次也就越高[3]。就学生层面而言,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打造和构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让广大青年学生的精神家园更加多彩多姿,有利于陶冶广大青年学生高尚的情操,有利于让广大青年学生养成崇高的思想品德,有利于让广大青年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总之,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能极大地推动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及接班人的培养。
和谐校园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战略系统工程,其所包含的子系统比较丰富,而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则是其中的子系统之一。优秀的高校体育文化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至少包括以下子系统:一是浓郁的学术气氛;二是多彩多姿的文体活动;三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四是优雅的生活方式;五是美好的校园氛围;六是一致的价值追求。
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一方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认识者和实践者(主体);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事物(客体)。正如前文所述,和谐的大学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一是能让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的情操更加高尚;二是能让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的灵魂更加纯粹和美好。
创设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的方法如下:一是要用高校文化所包含的崇高信仰来陶冶、教化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二是要用高校文化所包含的道德伦理来陶冶、教化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三是要用高校文化所包含的美学理念、审美情趣来陶冶、教化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让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建设崇高的、健康的、优雅的大学校园文化。
和谐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存在意义在于:一是能让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在直观、形象和真实的各种体育活动中,接受以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时代精神的陶冶,接受良好社会风尚的熏陶;二是能建设宽容、宽松、宽厚、民主、平等、公正的体育教育氛围,从而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制,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方面形成独立自主的优良作风,助推他们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全面的、自由的进步;三是能让大学校园内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友善,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彼此尊重、彼此关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换言之,让广大师生在体育文化环境中学会克己以为人、克己以爱人、克己以敬人。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竞争力。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在《天演论》中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存斗争是宇宙永恒的主题,人与人之间存在竞争,社会组织之间存在竞争,民族之间存在竞争,国家之间存在竞争。同理,大学和大学之间也存在竞争,而大学体育文化是大学竞争力之一。支撑和反映大学体育文化的指标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足球场、篮球场、田径场、体育器材、体育教师队伍、教练队伍和各种运动队等,软件包括健康理念、体育理念和体育精神等,而且软件是中心标志。
当前,我国现代化事业建设进度一日千里,经济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社会正从传统型向现代转型,方方面面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等教育改革也在逐步深化和拓展,高等教育正呈现新的变化——国际化的变化和社会化的变化。例如,大学之间可以互相聘任教职工、大学生可以跨校选修课程、大学之间互相认可学分、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资源共享等。大学和大学之间的“外交活动”,大学和社会的“外交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是可以让校园生活变得更加多彩多姿;二是有利于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三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交际水平;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而非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五是有利于拓展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常而言,凡是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度比较高的大学,其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二是五彩缤纷、多彩多姿;三是生龙活虎、斗志昂扬。
因此,在当前大变革、大发展的新时代,各大学应该创先争优,塑造自己美好的形象,创建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努力提升大学的文化内涵,努力提升大学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度,而大学体育文化的建设必然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传统观念的作用具有强大的惯性,它对大学体育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影响巨大[4]。传统观念的强大感染力,导致目前许多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局限于以下范围:一是侧重于向学生传递、讲授锻炼身心的理论知识;二是侧重于向学生传递、讲授锻炼身心的技术和能力;三是侧重于向学生传递、讲授增强身体素质的理论和方法;四是侧重于培养学生养成磨炼身心的习性。这就存在一个问题,诸如乐观自信、实事求是、公平公正、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等体育精神的培养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则付诸阙如。
体育精神的缺失带来的弊端有很多,如背离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无法让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学生对体育的激情、热情、热爱得不到勉励和鼓舞。
针对以上问题,大学应建设充满正能量的体育文化,充分利用其积极而独特的作用,打造特色斐然、内涵饱满、魅力强大的体育文化场(氛围),让广大青年学生在体育文化氛围中,接受其熏陶、感染、感化、磨炼和陶冶,使他们的体育精神、体育意志和体育认识得到培养,并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形成热爱体育的好习惯,形成锻炼身心的好作风。
长久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广大青年学生的素质教育,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下发文件,颁布法律条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而体育和德育、智育、美育虽然隶属于不同的教育范畴,但是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融通之处,彼此之间有相互弥补、相互渗透的地方。建设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策略和途径,有利于助推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
大学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开展筹划完备、组织严密、目的明确的体育训练项目和活动;二是开展筹划完备、组织严密、目的明确的体育竞赛;三是开展筹划完备、组织严密、目的明确的课外体育社团活动;从而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5]。
在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中学习、生活、工作的教职工和大学生,他们的身体、精神和行为均能得到良好的调整、休养,师生的素质均能得到充分、全面、自由的发展。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但能助推学生体育才华的发展和身心健康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美德,如乐观自信、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坚忍不拔、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等[6]。假如能联系各所大学的实际情况,独创性地举办各种形式的、充满正能量的体育活动,那么广大青年大学生将树立“健康至上”“终身体育”的正确体育价值观,素质教育便能够在无形中得以实现。因此,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校体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和目标。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深化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有利于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竞争力,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如培养其体育精神、体育意志和体育认识,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于如何进行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