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祥
这是一部厚实缜密,有品质有意义的小说。丰沛的细节、克制的情绪、清醒的逻辑、体恤的目光,以及理想主义光芒,体现出作家对小说独特的美学追求与文学格局。
如果说这是一部创作手法新颖的小说,那么,作品中人物的穿插移动,环境的更替变幻,精神的执着追求,火车的时隐时现,都能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小说这个独立的世界,和现实生活,真就不一样。
小说以“双树生花”结构叙事。不知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某种巧合,小说奇数节,重写实,以兄弟孩童时的火车情结、当兵时各走一边,加上我军攻占兰封火车站为主要情节;偶数节,主打虚,以情感类书信完成人物塑造,为故事情节做补叙。同时,埋设了另一条隐性线索——代号“红牛”的地下党人、火车司机李红忠,一场看似老生常谈的战事,呈现出小说的立体化布局。作家试图厘清生活更为复杂的秩序,确信那些看似普通的人生,照样蕴藏着值得肯定的品质,家国情怀不单是一句简单形容,总有我们还不知道的无名英雄,为了信仰,为了新中国,不畏牺牲,前赴后继。
当然,这种“蛛网状”的小说叙事结构,一旦操纵不妥,有陷入混沌之忧。好在作家游刃有余地以一场战事为叙事主线,娓娓道来之间,讲述了这样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得人心者得天下,共产党凭借这种精神,以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几百万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王牌军。
小说中,有正面精神层面描写,有侧面国民党军官临阵脱逃情节,加上以火车司机“红牛”为代表的铁路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的不可磨灭贡献,如此,这部手法上另辟蹊径的小说,没有了叙事方面渲染和战事频繁羁绊,呈现出宏大叙事的家国情怀。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火车在这部小说中作为一种意象存在。尤其两兄弟对火车声音的模仿,使血与火的疆场厮殺,揉入了凄美的乡音乡情。这里的火车,一是大忠的火车、小忠的火车,暗喻对于前途与命运的追求与向往;二是赵长林的火车、季森的火车,是两军相争之物;三是无法寄送的家信时空穿梭,赋予了火车更深的主题内涵。
早年乡事,如一幅画卷。李家兄弟与兰子的纯真情感,那种似有非有的爱恋情怀,通过乡村少女对老槐树的述说思念,呈现出人们渴盼和平的真实愿望。
作为探寻精神品质的小说,丰满的、智慧的,同时也是复杂的,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力量。这是小说的魅力所在,也是文学追求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