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雯 卢梦筱 闫涵 王梦丽
(1.河北经贸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河北 050061 2.河北经贸大学 会计学院 河北 050061)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加深,厨余垃圾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难题。城市厨余垃圾占生活垃圾比重的37%~62%。自2017年3月《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后,中国生活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由以往的自愿参与,逐步向在法律法规条款下的强制执行中过渡。因此,城市垃圾治理看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处理看厨余垃圾。
厨余垃圾泛指家庭生活饮食中所需的生料及成品(熟食)或残留物,还包括用过的筷子、食品的包装材料等。我国所产生的厨余垃圾主要呈现高钠且水占比巨大的特征,若分类处理不到位,会导致不可逆的环境污染。尽管政府不断试错,但从分类及再利用方面的数据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因此,贯彻落实规范化、精准化的厨余垃圾分类是解决我国 “垃圾围城”问题的当务之急,且处理好厨余垃圾对改善生态环境、资源再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模式,即从垃圾制造出来的一刻起便始终伴随着严格的精准化分类,且层层监管,直至垃圾资源化处理完毕。这种模式下,可实现对厨余垃圾的及时清理,并以分类和监管作为防治垃圾混杂所带来的交叉二次污染等问题,从而实现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和环保化。本文将对厨余垃圾分类及构建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从而为我国厨余垃圾处理提供新思路。
本文查阅国内外厨余垃圾的相关现状作背景探究,对专家学者与业界人士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厨余垃圾处理方式和收运垃圾的行驶路线;借助数据透视分析、交叉列联、对应分析对对垃圾分类的分类认知及行为习惯进行关联性探究。进一步,采用结构方程构建了对居民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模型,并进行了深度探究。
预调查依据就近原则,选取石家庄市新华区的柏林小区、联强生活小区作为调研区域。在社区微信群内发放有奖电子问卷,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访者进行电话访谈,收集其对研究主题与问卷内容的意见与看法。对于某些存在歧义、过于抽象化的问题进行删改,为正式调查打下坚实基础。
据石家庄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石家庄市长安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的城镇居民共298.1万人。利用预调查数据,得出总体方差S2=2.45,令相对误差限不超过7.5%(即绝对误差限d=1.86),置信水平为95%,得出的初始样本量为:
依据有效回答率r0=93.25%,结合多阶段抽样特征与本次调查项目特点,确定设计效应deff=2,最终得到调查所需样本量为592份。
为尽可能充分地利用辅助信息,减少抽样误差,正式调查采用多阶段PPS抽样法,依据河北政务服务平台与石家庄市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本次调研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抽样单元PSU为石家庄市长安区、裕华区、桥西区、新华区四个区的下辖街道(镇);第二阶段抽样单元SSU为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社区;最终抽样单元USU为社区居民。
将受访者的基本信息特征进行汇总,发现男性受访者占41.7%;女性占比约为六成。从年龄构成上看,25~60周岁及以上的受访者占比62.3%;60周岁以上的受访居民占比较少,约为8.4%。整体看来,受访者在各年龄阶段均有分布且多为中老年群体。普通市民占比最大,约为64%,此外,餐饮店主或店员的占比高达28.4%,该群体有较强的代表性,符合本次调查的样本要求。
有68.6%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对厨余垃圾精准分类,而热情度受限,导致不分类的首要原因是分类困难处理麻烦。另有9%的受访居民表示垃圾桶外部脏乱,清洗困难;另少部分人表示日常产生的厨余垃圾会堵塞下水道,导致其疲于分类。
通过对应分析可以得到对厨余垃圾分类的自身感知与周边邻居行为两者间存在密切关系。调查结果显示,针对自身对厨余垃圾的环保性处理问题上,分别有48.6%、17.6%、 3.2%的居民选择了一般、比较好及非常好。进而反观对邻居的环保性评价大致趋同。说明居民个人对厨余垃圾的分类行为受到身边成员的较强,自我约束力有待提高。
将政策感知、感知价值、处理质量、公众满意度和公众信任作为潜变量,进行路径分析,得到满意度模型如图1。
图1 修正后的最终模型
检查违犯估计可知模型无负的误差方差出现,且各项标准化估计的系数均<0.95,此模型并未发生违反估计的现象,运行结果中的适配度指标:GFI、AGFI、CFI、IFI均大于0.9,RMSEA<0.1,模型拟合良好。
标准化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反映了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对被解释变量的重要性,见下表1为标准化路径系数表。
表1 修正后的结构方程路径系数
结果显示:感知价值是影响居民对厨余垃圾分类处理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即个人对厨余垃圾精准分类认知程度越强、个人及他人垃圾分类环保处理行为习惯越好,城镇居民对厨余垃圾分类处理满意度也会越高。这就要求居民有较高的环保忧患意识,政府应多加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分级管理,切实做到对每一个居民普及厨余垃圾分类知识。
对于处理质量,其观察变量路径系数均在0.7以上,说明居民对厨余垃圾分类收运的硬件设施及政府监督指导工作均很看重,处理质量对公众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对于感知价值,居民个人行为习惯与他人行为习惯对其有较高的正向影响,培养居民的良好厨余垃圾分类习惯,是提高居民对厨余垃圾分类满意度及信心的重要举措。对于政策感知,破袋投放和入户宣传理念这两个观测变量对于厨余垃圾分类处理的满意度影响较大,说明开展入户宣传手段传播理念是规范化处理厨余垃圾和提高公众满意度的最佳途径,目前居民对实施破袋投放处理垃圾的政策要求满意度较高。此外,定点进行有偿回收对厨余垃圾分类处理也具有较高正向影响,相对于实施奖励制度,实施定点有偿回收更易于政府推行厨余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实。
对于公众信任,公众满意度对其具有一定正向影响,而公众信任主要表现在对加强厨余垃圾治理环境工作的信心,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会提升居民对未来厨余垃圾治理环境工作的信心。
本文将受访者的体验满意度评分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满意度的评价标准,结果显示,目前小区针对厨余垃圾分类处理现状满意度较差,硬件设施仍需加强,厨余垃圾桶配备完善度仍有欠缺;政府还应加强错误分类的劝导和监管措施,可以在每个小区设置专员咨询,开展讲座普及知厨余垃圾分类知识等。
当前居民已从心理上逐渐认可了垃圾分类,但由于厨余垃圾的特殊性,对其的精准处理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在面对面访谈中获悉“看别人没分类,感觉自己白分了”,这是影响不少居民进行厨余垃圾分类热情的重要因素,周边人对厨余垃圾分类的行为机制会潜在地影响个人。加大对厨余垃圾的宣传和督导工作,能更有效的激发居民的参与意愿。
现阶段,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其满意度评价标准也正不断提高。调查数据结果显示,针对厨余垃圾处理质量的满意度评分处于中等水平,设施如厨余垃圾桶的配备仍不完善,政府应做好监督指导工作,确保厨余垃圾处理硬件设施完善,确保每个地区的实施成效。
调查显示,31.4%的居民认为没必要进行厨余垃圾精准分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分类困难处理麻烦,还有不少人认为垃圾桶脏清洗麻烦。政府应采取较为适当的投放方式与奖惩制度,从根源解决脏乱与麻烦等问题,从便民性、人性化等方面尽可能提高居民对厨余垃圾分类的热情。
近年来,不少城市将探寻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焦点聚集于厨余垃圾分类及精准处理,但在处理模式方面较为单一,缺少系统性。尝试优化从厨余垃圾的分类收集、分类装运、分类预处理、分类终端处理的一系列流程,因地制宜地构建规范化和具有创新性的全流程的厨余垃圾精准处理体系,在最大程度上改变居民的生活环境,并提升居民对未来厨余垃圾治理环境工作的信心。
大部分居民的厨余垃圾分类意识较薄弱,对厨余垃圾的分类后所衍生出的产品也不了解,故常有“别人没有分类,所以我也不分类”的现象。因此,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拨款印刷横幅,在社区人流量较大地区进行海报的张贴;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手册等方式培育居民厨余垃圾分类意识,同时将活动的范围拓宽到各个机关、企业、社区、学校,以点带面,形成“轰动效应”。最后可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向社会居民宣传厨余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升居民厨余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
目前厨余垃圾处理质量的满意度评分处于中等水平,而厨余垃圾桶的配备缺失则是居民无法进行厨余垃圾分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可与社区负责人沟通,了解社区的人口情况,以及社区各户的垃圾投放频率,在不同的地区配备足量的垃圾桶以供居民分类投放使用,如有条件,也可在垃圾投放点附近设立自来水管以便居民投放厨余垃圾后及时进行清理,从而提升居民厨余垃圾分类投放的满意度。
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厨余垃圾分类行为列为法律强制行为。设立奖惩机制,以社区为单位,家庭作为分支,进行分类评选,对于模范家庭,通过公告栏进行表彰并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反之则给予一定的批评和惩罚,最后加强对厨余垃圾分类的监督考察,在相应的垃圾分类点设立人员督导,对考察不合格的单位、社区通报批评,并将结果作为单位和社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根本上规范居民厨余垃圾分类投放的行为。
政府应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给予企业一定的财政补贴,调动研发积极性,制造相关的厨余垃圾分类设备。例如,专门收运厨余垃圾的收运车、自行分拣的垃圾箱,或成本较低的家庭厨余垃圾粉碎机等。同时,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企业定期收取社区厨余垃圾,进行分类及加工处理,将厨余垃圾制作成有机肥料,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售卖,从而解决垃圾混合填埋的污染问题,使企业、政府、消费者之间形成三方互惠的“循环链”,让厨余垃圾变废为宝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