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亚 郭桐君 蒋丽芳 柴 健 张军喜 张 远 彭左旗 王媛媛*
1.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1;2.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3.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
育龄妇女的生育能力已成为当前女性生殖健康研究的热点之一[1]。生育能力是指妊娠的能力,即有正常性生活,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妇女妊娠的能力。妊娠等待时间是生育能力的直接评价指标,其定义为夫妇双方从未避孕且规律性生活开始达到妊娠所经历的时间[2]。由于获取方法简单且与生育能力联系密切,妊娠等待时间已作为生育能力的评价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计划妊娠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中[3]。了解育龄妇女的妊娠等待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育龄妇女生育能力,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河南省953例育龄妇女的妊娠等待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育龄妇女生育能力、缩短妊娠等待时间提供参考。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随机抽取了10个区县,以2015年12月1日-2016年1月31日在10个区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接受妊娠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妇女经纳入排除标准的筛选后,在知情同意前提下加入本研究,共有1007名育龄妇女成为研究对象,剔除数据缺失者54例,最终共有953例(94.6%)纳入分析。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在签订知情同意书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在技术服务机构利用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项目家庭档案对研究对象妊娠等待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础信息、生育史及月经特征、 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等,并由专业医务人员测量育龄妇女的身高、 体重根据测量结果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BMI<18.5 kg/m2为偏瘦,18.5~23.9 kg/m2为正常,24.0~27.9 kg/m2为超重,≥28.0 kg/m2为肥胖[4]。之后对研究对象的妊娠情况进行为期1年的电话随访,记录妊娠时间。
如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内妊娠,妊娠等待时间(备孕的月经周期数)=(随访时的末次月经日期-纳入时的末次月经日期)/月经周期+1;如果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内未妊娠,妊娠等待时间=(随访时的末次月经日期-纳入时的末次月经日期)/月经周期[5]。
研究对象953例中妊娠463人(48.6%),未妊娠490人(51.4%);平均年龄31岁(19~42岁),职业以农民为主(45.5%);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为主(51.6%)。 两组对象年龄、曾经妊娠和月经不规律比率、妊娠等待时间等有差异(P<0.05)。
表1 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
(接下表)
将上述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并筛选风险因素。结果显示,仅年龄、职业、体质指数、曾经妊娠及月经不规律与妊娠等待时间相关。其中,与<25岁相比年龄更大女性妊娠等待时间更长,其中30~34岁女性最长,与职业为农民的女性相比,公务员的妊娠等待时间更短;与正常女性相比,肥胖女性妊娠等待时间更长,曾经妊娠的女性妊娠等待时间更长,月经不规律的女性妊娠等待时间更长。见表2。
表2 育龄妇女妊娠等待时间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接下表)
生育能力对育龄妇女的妊娠及其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而妊娠等待时间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改善育龄妇女的生育能力。影响育龄妇女妊娠等待时间的因素有很多,既往研究报道育龄妇女的妊娠等待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而年龄≥35岁的高龄产妇可能对生育能力更加重视,从而积极进行体质的调节,这可能是≥35岁组比30~34岁组妊娠等待时间短的原因之一。应加强对年长女性的生育健康与保健知识宣传,以提高该人群的生育能力。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农民相比,公务员妊娠妊娠等待时间更短,可能与该人群的受教育程度更高,所能接触到的健康宣传知识更多有关[7],提示加强农民人群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逐步加强农村育龄妇女的生育保健知识教育。
研究显示,肥胖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而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月经紊乱从而影响女性生育能力[8],与本研究肥胖人群妊娠等待时间更长的结果一致。肥胖者生育能力较低,同时其也是早产、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低出生体重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人群,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应将体重异常妇女作为生育健康宣教的终点干预人群。
本研究结果显示,育龄妇女的妊娠史可能影响其生育能力,与未曾妊娠的女性相比,有妊娠史妇女妊娠等待时间更长。此外本研究中月经不规律妇女妊娠等待时间更长,与既往研究得到的月经周期延长会导致育龄妇女生育能力下降的结果一致[9],提示应重视女性月经状况的改善,通过减少月经不规律的发生缩短妊娠等待时间,从而提高女性生育能力。
综上所述,建议对30岁以上、农民、肥胖、曾经妊娠及月经不规律的人群有针对性的开展生殖健康教育,从而减少妊娠等待时间、提高育龄妇女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