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芳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二实验小学 福建 尤溪 365100)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受各方因素影响,情境创设走入了误区,使情境创设“变了味”、“走了调”,失去了他在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价值。出现了许多为创设而创设,为情境而情境,有些公开课为图热闹、出现了牵强的情境;创设的教学情境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偏差的情境;甚至出现了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情境等。
“情思数学”是在教学中,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创设合适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学习之情,使其积极投入问题思考,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数学思维的培养,感受学习带来的喜悦之情。从而实现在情感层面上的乐学和理性层面上的善学,最终促使深度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生。
如何让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具体、生动的,让孩子们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活动经验,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设计中,老师们能投入到情境创设等研究中,定能促进我们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小学数学是一门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学科。现实中我们的孩子在课堂的学习中为什么对数学提不起兴趣?调查分析之后发现很多孩子不知道数学的用途,当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突出数学的用途与生活的联系,孩子们亲身体验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自热而然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52页的例4,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时。把班级开设成小超市,小物品直接带到课堂,孩子们自己扮演收银员顾客,在买卖过程中理解总价就是求几个几,暨几个单价,用具体的实物买卖理解数量,单价及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孩子们举例说明,一个物品的价格是多少钱,我买了几个这样的物品,共花了多少钱,就是求几个几,这时要特别强调说完整话。通过大量的实例得出单价×数量=总价。孩子们学会后印象特别深刻。老师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最能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最好的老师是兴趣。编拟故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热情。人教低学段教材,单元主题图很多都是可以编成故事,让孩子们在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中产生一连串的问题意识,把一个单元知识串在一起,每个知识点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我先了解孩子们喜欢什么动画片,再引用动画片里的人物,创设故事情境:为了保护大森林熊大和熊二、光头强和肥猫、吉吉国王和毛毛准备住在森林里,看他们带了什么过冬的食物,这时孩子们看课件,找出信息。师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根据孩子们的问题,我们选取有用的问题来解答,(不)进位加,(不)退位减都可以借助这个情境来完成,形成了一串的问题链,整个单元围绕一个故事展开。孩子们从喜欢的故事情境开始,再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孩子们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课上最常见的教学活动就是让孩子们动手操作,空间感知依赖于操作活动,这是由“空间与图形”知识内容的特点决定的。曾经看到过这三句话:我听见了,我忘记了;我看见了,我记住了;我去做了,就理解了。是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操作的过程。
我们发现,在小学阶段,游戏情境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老师将孩子们要学的知识与游戏结合起来,寓教于乐,那效果就不一样啦,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将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借助游戏孩子们开发了智力发展了能力,更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之后的巩固练习中,就利用班级孩子设置游戏完成书上第11页第2题,听老师指令,完成动作,其他孩子纠正是否正确,孩子们在游戏中再次加深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接着把第10页的做一做提高,请你跟我这样做,(老师与孩子面对面),老师发出指令,孩子们做镜面动作。前面的指令慢些,慢慢的加快速度,熟练之后老师做相反的动作,孩子们看老师听指令,做正确的动作,难度增加了,孩子们就必须认真思考,冷静对待,才能获胜。
将情境的创设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孩子们将课堂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情思数学”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学方式。只要老师们能正确地处理好环境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数学教学质量必定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