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萍 黄小萍 林燕娟 黄耀奎
我院是粤东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实际开放病床2 000余张,年门急诊量135万例次,收治住院患者每年约6.4万例次。为解决院内人工物流运输拥挤、耗时、相关科室满意度低下等问题,我院于2018年3月建成医院轨道物流系统。该系统建成后,在A楼的22个科室正常运转。较成熟的医院物流输送系统主要包括医用气动物流输送系统、轨道小车物流输送系统、自动导引车输送系统、箱式物流输送系统等[1],主要用于静脉用药流通[2]、消毒供应中心器械与相关物品的传输[3-4]及物资配送[5]等。我院使用的“TElelift”医院轨道物流系统为箱式、单轨传输、可变轨。目前消毒供应中心将该系统主要用于与A楼各科室间进行医疗器械及其他物品的传输。本研究主要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使用医院轨道物流系统的效果,分析其应用后在运输时间、无菌物品接触次数、物品损伤率、运输工作效率和科室满意度等方面与人工运输的异同。
该轨道物流系统主要包括连接各个科室的轨道主体(图1),箱体(图2)和变轨器(图3)。变轨器在转换点并联2~n个轨道作为转换,可减少实际使用轨道的数量,减少占地面积。闲置小车自动存放在车库。
图1 轨道分布
图2 轨道小车箱体
图3 变轨器
收发站包含轨道和中控触摸屏。触摸屏包括调车、发车、存车及站点管理。箱体内部空间为50cm×17cm×40cm,限重15kg,空箱上下各有厚、薄2块海绵,可固定箱内物品,避免剐蹭损伤。
需要发送物品时,点击“调车”键,系统将就近调取或由车库调取空车,等待装载完毕后,点击站点管理选取目标站点,再点击发车,箱式小车即可直达目标科室。每部小车均有唯一的二维码编号,监控系统实时显示各个小车的轨迹,记录各项指标。保密物品可以设置一次性密码。
医院轨道物流系统于2018年3月在我院建成并投入使用,经过调试,整改到成熟运行的时间为2019年3月。A楼共21层,由于轨道设计的特点,每层都分布有变轨器,A12楼的变轨器比较集中,集中发车发生避让的机会较多,A12楼整形外科为目前使用该系统与消毒供应中心之间物品运输时间最长的科室,A11楼泌尿外科为目前日均发车量最多的科室,主要发放的无菌物品为拆线包、急救包、拆钉器、湿化瓶、止血带及科室专用器械,如泌尿外科的膀胱镜包等物品。轨道运输旨在满足无菌物品使用的时效性和需求,对于污染物品的回收还是采用下午14:30 ~ 17:30人工整车逐层接收、运回、清点的方式。我院所有标准物品均采取统一标准和包装,收集污染器械只校对数量和完整性,不区分具体某个科室使用,科室专用物品有专门的标签,以便与其他科室相区分。
调取2019年12月1日—31日轨道监控系统中发往A12楼、A11楼所有物品的传输时间数据,同时收集总运输物品量、次数、无菌物品接触次数、单次耗时、器械错送、签收单遗失情况及该月的满意度情况。为与使用轨道物流系统前的人工运输效果相比,调取2018年12月1日—31日人工运输时A12楼、A11楼的对应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委托工程师由系统调取并整理2019年12月A12楼、A11楼轨道运输资料,科室翻阅收集2018年12月人工运输的数据,包括:月总运输物品量、运输次数、无菌物品接触次数(采用人工观察)、单次耗时、器械损耗、满意度。
无菌物品出库到病房储藏区接触次数观察方法:轨道运输与人工运输时,连续2天每天抽取运往A11楼、A12楼的无菌物品各100份,贴上观察标识。人工运输为观察员跟随输送员运送全程,登记各个标示无菌包接触次数。轨道运输采用双登记法,即出库装车由一人登记,病区轨道终端由另一人登记,综合所得结果。登记人员不干涉病区工作人员的任何操作过程,仅客观登记。
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等,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使用轨道运输前,整车输送,各科逐步分发,常规为每天上、下午各1次,特殊情况加送。2018年12月,共发往A12楼整形外科物品1 592件、72次,每次平均耗时45分钟,包含装车、运送、等候电梯、分发到位的时间,当月满意度88.0%。发往A11楼泌尿外科物品合计2 574件、86次,每次平均耗时42分钟,当月满意度90.0%。根据记录,当月A12楼因误送到其他科室而致整形外科少送器械1件,A11楼泌尿外科漏送器械1件。
使用轨道运输后,2019年12月共发往A12楼整形外科物品2 296件、287次,每日平均(含周末)9.3次,每次平均耗时6.3min,当月满意度96.0%。发往A11楼泌尿外科物品合计3 423件、339次,每日平均(含周末)10.9次,每次平均耗时6.2min,当月满意度97.0%。轨道运输中均未发生物品损坏和遗失。
2019年12月与2018年12月相比,A12楼整形外科物品运输量增加704件,增长了44.2%。A11楼泌尿外科物品运输量增加849件,增长了33.0%。
在耗时最多的A12楼或运送次数最多的A11楼,轨道物流的耗时均比人工运输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使用轨道运输前后单次运输平均耗时的比较(min,±s)
表1 使用轨道运输前后单次运输平均耗时的比较(min,±s)
时间 A12楼 A11楼使用前 45.0±12.0 43.0±11.5使用后 6.3± 5.0 6.2± 4.1 t值 18.709 24.435 P值 <0.01 <0.01
虽然轨道运输单次运输平均时间较人工运输减少,但是轨道运输为单箱,数量有限,而人工运输为一整车输送,数量比轨道单箱多,需要引入工作效率,即单位时间完成运送的件数作为比较。比较结果显示,轨道运输的综合工作效率相当于人工运输效率的2.6倍。见表2。
表2 使用轨道运输前后工作效率的比较
分别记录使用前和使用后连续2天,无菌物品出库后到A12楼、A11楼病区储藏区域各100份的接触次数,2天每组各收集了200份样本。结果显示,使用后与使用前在无菌物品出库后到病区储藏区的接触次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值为(4.0±0.1)次,差值的95%CI为3.8 ~ 4.2。轨道物流无菌物品从发车到接收入库共接触(2.4±0.6)次,多数情况为出炉-装箱接触1次,开箱-储藏区接触1次,部分病区使用清洁治疗车从轨道终端至储藏区之间的中转,多发生接触1 ~ 2次;人工运输接触平均(6.4±1.4)次,除出库和进入储藏区与轨道运输相同,更多的接触次数发生在分发过程中的临时翻出放置和翻找,其中A11楼有1个无菌包共发生12次接触。
使用轨道运输后运送A12楼发车287次,需回收签收单287张,实际回收286张,遗失1张。运送A11楼发车339次,需回收签收单339张,未发生遗失。使用前运送A12楼发车72次,需回收签收单132张,实际回收130张,遗失2张。运送往A11楼发车86次,需回收签收单151张,实际回收148张,遗失3张。轨道运输未发生器械错送,人工运输错送2件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使用轨道运输后,签收单遗失率、器械错送率均低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医院物流传输建设的现代化、智能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6]。轨道物流系统作为现代医院的一种有效硬件设施已经得到初步应用,传统的“人力推车”模式有望逐渐被高效的物流系统代替[7],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这种物流系统更是体现了其重要价值。该系统能提升电梯使用效率,降低医务人员、后勤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提高后勤服务能力,节约医院成本,减少无菌物品输送过程中与人员的接触,提升了医院整体运营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更快捷和更高质量的服务[8-9]。
本研究就TElelift医院轨道物流系统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进行探讨,发现轨道系统相对于传统人工输送有明显的优势,其输送负荷远远超过人工运输,单次输送物品的平均时间较人工运输明显缩短。这是因为轨道运输路线由系统控制,可自行避让及变轨,从而减少了运送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而人工运输需要整车收集,人力推送到电梯间,虽然人工运送时段尽量避让电梯使用高峰期,但是医院的客梯极少出现空梯状态,输送人员只能优先避让患者及家属,然后再逐层分发,等待电梯,实际花费的大部分时间在于运送过程中的等待,这对于普通器械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专用器械来说,影响较大,有可能因为转送不及时而耽误专用器械的使用。因此,轨道运输在通用器械及物品的转运或专用器械及物品的转运上,时间花费方面均占有绝对的优势。
因轨道运输每次的装载量有限,而人工输送为1次装载1车,装载量较输送箱大很多,避开工作效率仅讨论单次输送耗时是片面的,所以本研究对2种运输方式的月总输送件数与总耗时进行计算,得出了轨道运输的平均效率为95.2件/h,而人工运输的平均效率为36.5件/h,轨道运输的平均效率是人工运输的2.6倍。研究中仅针对轨道运输时间最长及单月运输物品最多的2个特殊科室进行观察,实际上轨道运输和人工运输都是同时向各个科室运送,使用过程中,轨道运输的最大效率可以达到人工运输的5倍以上。随着医院业务量的提高,患者和家属数量增加,电梯使用将会更加繁忙,从而造成人工运输等待电梯时间延长,效率将进一步下降。而轨道运输目前的吞吐量尚未达到饱和,逐步增加的输送量不会对现有的工作效率造成明显影响,如果后期注重工作协调和各个科室错峰使用,工作效率还可能进一步提高。
轨道运输未发生物品错送、误送、多送、少送等情况,而人工运输发生了1件器械送错科室,导致2个科室发生少送和多送,2件器械分发过程漏送,这与人工运输需要逐层分发有很大关系。我院电梯为错峰使用,采用单双层停靠,当人工运输进入某个电梯后,他所能到达的楼层为间隔1层,不管出发前的物品如何预先放置,都无法满足开箱由上往下分发,常常发生需要把上层的物品暂时挪开放置再寻找当前科室的物品,发放完毕再将临时放置的物品放回输送车,反反复复挪动,则可能发生部分较小物品、器械的漏送、少送、多送和错送等情况。另外,输送岗位的工作人员并非消毒供应专业人员,且加之工作量及体力消耗大,出现小的差错难以避免。轨道运输由于出库、装车均为专业的消毒供应护士进行,相对发生的错误配送情况要少很多。
无菌物品出库后应当尽量减少其接触次数,避免额外污染和减少无菌包装的损坏。本研究显示,无菌物品出库后至病区储藏区接触的次数轨道运输较人工运输平均减少了4次。主要是因为轨道运输避免了分发过程的临时翻出放置和翻找,避免了无菌包运送过程的损坏与遗失。
在轨道物流使用过程中,最实用的应该在于紧急器械的转运,如科室需常规配备的气管切开包、开口器包。轨道物流系统投入使用前,为了应对危重患者病情突然变化,部分科室均预备专用的抢救器械和物品,使用完毕即送往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送消的科室会要求消毒后即刻送回备用,不管是输送员送回还是该科人员取回,都无法避免输送过程中等候电梯,且拥挤的环境对昂贵器械的防护非常不利。而且单独输送少数物品人工成本极高,也不能保证当时恰好有闲暇的输送员,多数情况下是几个科室或者一个科室多个紧急器械一起输送,这对于紧急器械和物品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隐患。轨道物流投入使用后,可通过系统的优先级别输送紧急物品,一般不超过5min即可将特殊器械或物品输送到目标科室,保证了危重患者抢救物品的储备和及时使用。
签收单回收是消毒供应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对于器械去向完整性的追溯可起到重要作用,是科室录入确认物品顺利转交的重要依据。以往人工运输需要随身携带大量的输送单进行校对、分发、确认、签署,然后再由输送员带回,常常发生签收单遗失,本研究中,人工运输时1个月内2个科室发生签收单遗失5张,发生率为1.8%,虽然在许可范围内,但是仍然无法完全避免,给质量控制带来一定的隐患。轨道运输签收单放在输送箱顶盖侧袋中,接收科接受人开箱,取出签收单核对完毕,签字确认,仍然放在顶盖侧袋中,原车返回,故而1月内仅遗失1张签收单,追溯结果为接收科室未及时开箱,当返回消毒供应中心时已下班,最后未能及时登记,此后通过系统追溯到具体的运输箱,开箱取回。
应用医院轨道物流系统后,科室满意度较人工运输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医院轨道物流系统的应用给各相关科室带来良好的使用体会,且对于紧急器械、物品及专用器械、物品的交接方面节省了大量的输送人力成本,避免了科室之间的纠纷和矛盾。
轨道物流系统在现代化医院中的作用显著,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需遵循标准化的操作规则和使用要求[10]。轨道物流系统的应用已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和医院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1]。目前我院轨道物流在住院部A楼已经成熟运转,医院主院区共有6栋功能楼,各楼主体与楼宇之间的轨道已经搭建完毕,在未来1 ~ 2年,轨道物流将遍布医院的各个角落,届时,检验科、配液中心、药房等主要输送科室共同使用轨道物流系统,这将进一步加快物资流通,减少人工输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人为差错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