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壮壮
潍坊市潍城区财政局 山东潍坊 261057
时代的发展使得近年来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应用变得规范化,资金的拨付和使用变得更加透明,由以往的分散变得更加集中。同时,在实际的专项资金监管过程中,依然会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何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是财政部门应当思考的问题,也是社会发展必然解决的问题。
我国设立了多种类型的财务专项资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面对同一个项目出现多批资金的下发,也有可能一个项目在申请之后,久久拿不到资金。尤其是针对一些市级支农和城市一体化、自主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等,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没有得到精确的划分,公共部分和个人部分也没有明确划分,更加谈不上购置费、业务费的板块划分等,由此使得实际的使用中常常出现反复多次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阻碍了管理工作的发展[1]。
专项资金在分配过程中,通常情况下财务部门都是采用“切块”的方式,这一模式存在较高的主观性。同时,针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项目来说,财务部门在安排资金的时候很难把握定额标准,在编制预算的环节效率较低,进而造成了专项资金的实际需求和预算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此外,还有个别财政部门重申请、轻使用,在申请环节没有对相关项目的资金使用充分论证,从而造成了后续资金浪费的现象,阻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建立了专项资金的管理和评价机制,但是依然存在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制度内容不具体、不详尽、针对性不强,对于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指导性不足。同时,在实际的管控过程中,个别财政部门只是照搬其他单位的管理方案,并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使得制度的操作性不强[2]。而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存在的缺陷,也会造成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受到很大限制,相关监督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并且在资金使用之后,也没有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审核检查,最终降低了资金管理的工作效率。
首先,政府部门必须要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各项资金统一起来,完善相应的资金管理机制,使得资金能够更好的被集中管理。其次,在实际整合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基于法律法规,遵循有序运行的要求,对各项资金的管控科学分类,而后再在试点推行。由此不仅能打破传统部门观念和利益相等的原则,还能够为后续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奠定基础。负责管理的人员需要全方位的考虑,结合不同的项目内容,从多个层面着手,对资金进行考核和分配。例如,对于一些相似度极高的项目如自主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就可以将二者的申请资金合并,大大避免了资金重叠的现象。对于一些不同部门可以实现相同资金的整合,最终合理的将资金分比例投入到特定项目领域中,最大程度的发挥资金的使用价值。
预算编制作为专项资金申请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各个部门必须要安排专业人员对项目进行论证,基于项目的可行性展开多层次的分析和评估,由此明确各个资金的使用效能。加强对资金的审批力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预算编制标准,对各个环节实施审批工作,由此得出结果,成为科学合理的参考建议。与此同时,成立权威性的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机制,由专业的人员应用先进的计算方法,对各项预算标准数据库实现有效建设。应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历史数据,从中探索出参考数据的规律性,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预算定额标准。
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不仅需要完善的规章条例,还需要绩效评价和反馈机制的构建,在实际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利用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方法,从多个层面展开绩效监督,促使整个过程的资金管理具有规范性。例如,工作人员在引入综合绩效指标体系时,就应当围绕投入产出分析构建模型,基于各项维度的具体标准,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客观分析,由此公正的评价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应用软件系统,将最终数据整合并分析,最终形成一套真实的反馈结果,工作人员参考此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合理的安排后续的工作内容。除此之外,要明确财政部门、专项资金使用单位的各个职责,在财政部门内部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确保各个环节的规范实施[3]。充分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公众的外部监督,针对资金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财政专项资金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必须要明确专项资金和日常经费之间的差异,掌握专项资金的特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多个层面调整管理模式,由此确保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