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余管理动因研究文献综述

2021-11-23 22:30郭玲冰李能飞
时代经贸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动因盈余动机

郭玲冰 李能飞 胡 阳

(1.天津商业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2.天津商业大学会计学院 天津 300134)

一、引言

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以遵循会计准则为基础,通过对企业业绩信息披露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调控,以达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者就开始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展开研究。近年来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有两种比较成熟的解释:一是美国会计学者William·R·Scott(2011)所提出的,盈余管理是指在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运用适当的会计政策,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二是美国会计学者Katherine Schipper所认为的,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目前,盈余管理主要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方法。应计盈余管理是指通过运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以改变应计项目盈余,该方法往往用于并未发生实际的交易事项,因而不会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实质性影响。真实盈余管理则是通过企业发生的实际交易事项,进而改变企业相关财务报表,该方法会对企业当前和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甚至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

我国学者在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我国学者主要通过借鉴西方研究方法,利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并初步构建企业盈余管理基本理论体系。在实证研究中,盈余管理大多以某一特定动机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因而本文试图对我国近年来企业盈余管理动因研究的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并进行文献述评。

二、盈余管理动因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动因有很多方面,本文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发现,主要存在资本市场、管理层报酬、债务契约、避税以及政策五个方面的动因。

(一)资本市场动因

资本市场动因是指企业管理层为实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增发新股、配股、发债、避亏摘帽或影响公司股票价格等目的,以期从资本市场募集更多的资金、获取更高额的资本回报、达成收购目的、达到证券分析师或投资者预期而进行的盈余管理。

资本市场的企业盈余管理存在恶性和良性两种盈余管理形式。恶性企业盈余管理往往打破会计政策底线和商业底线进行会计操纵,因而只能满足企业管理层一时的利益诉求,但终将难以逃过法律的制裁;而良性企业盈余管理则严格限定在会计政策和商业底线范围之内,它通过适度的盈余管理向资本市场传递收益稳定的会计信息,从而达到稳定和提升企业股价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之目的。良性盈余管理包括会计、财务、运营和战略四种实现手段。会计盈余管理是指运用公允价值、坏账准备计提、研发支出资本化和预计负债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财务盈余管理则是通过筹资、投资和分配等财务活动的合理安排使会计报表呈现预期结果。运营盈余管理是指通过交易方式、定价和企业合并等运营模式的适当安排,使会计报表呈现预期结果。战略盈余管理则是通过战略统筹规划,同时辅以会计政策选择、运营模式选择和财务安排等多种手段实现盈余管理。

林智章和黄兴孪(2019)认为,上市公司IPO期间存在为顺利实现上市而进行盈余管理调控的动机。张岩(2018)研究发现,公司在启动 IPO 程序之初主要通过应计盈余管理调控财务报表。随着 IPO 等待时间的延长,公司的盈余管理将逐渐趋于真实。蒋秋菊和李丹蒙(2018)认为,连续分红公司存在利用应计项目和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实现利润平滑的动机。如果当年盈余较上年有所增加,则连续分红公司会进行更多的负向盈余管理,其中国有控股公司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管理层报酬动因

管理层报酬包括显性的薪资报酬与名声和社会地位等隐形的非货币性报酬。管理层报酬与企业经营业绩密切相关,而会计信息则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层报酬动机是指企业管理层在追求高额报酬利益的驱动下,为获取超额薪资报酬或更多隐形非货币性报酬而进行的盈余管理。

温日光和汪剑锋(2018)认为,当上市公司从同行业的业绩预告中感知行业竞争压力后,有可能在其对外披露年报时,通过运用盈余管理向上调整预告业绩,以降低投资者对管理层的业绩预期所形成的压力,从而确保自己的薪酬不受影响。Zahn Bozanic等(2018)研究发现当企业面临的前瞻性不确定时,企业管理者公布的预测性报告较少,并且主要公布非预测性报告。这样可以避免定量预测,也不会暴露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从而影响他们的工资薪酬。

(三)债务契约动因

债务契约是指企业经营者代表股东与债权人签订的用于明确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书,其目的是确保企业能按时偿还债务。债务契约动因是指企业为达到降低财务指标波动性的目的,提高债权人对公司偿债能力的信任度,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上市公司发生违约目的企业盈余管理。

秦璇和方军雄(2019)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检验出违约程度高的公司会在违约曝光前就采取负向盈余管理,并且在曝光后,公司的负向盈余管理程度加大,因而证明盈余管理倾向与债务违约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李诗瑶等(2020)认为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风险与盈余管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风险越高,则债权人的外部监督作用越强,就越能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贾巧玉和周嘉南(2020)认为无论企业是否存在债务契约和股利约束,一旦当期利润和留存收益无法实现预期股利目标,企业就会运用盈余管理夸大业绩,以避免现金股利下降。债务契约与股利约束并没有加剧管理层的这一行为,反而具有一定的公司治理作用。

(四)避税动因

避税动因是指企业为谋取利益最大化,在国家会计制度允许范围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进行的盈余管理。梁煊和徐璐(2019)通过研究验证了关联交易会引发上市公司的避税行为,并且税收征管会减少上市公司通过经营性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苏宏通(2019)检验出当公司增加所得税、减少增值税项目的盈余管理时,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公司需要在达到盈余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避免盈余管理带来的税收成本。刘艳(2020)通过分析数据发现,税收规避与企业债务融资能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即业务能力越强的公司对于避税的盈余管理动机越少。

(五)政策动因

政策动因是指企业为避免政策成本或欲获得政府补贴而进行的盈余管理。赵玉洁和刘敏丽(2018)通过对公共事业类公司高管的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与公司滞后一期的负向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公司通过负向盈余调控来提高其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陈德球和陈运森(2018)认为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一些具有政策关联或依靠地方政府的政府依赖型企业的盈余管理影响非常明显。王湛(2019)等学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随着监管政策的日趋完善,受政策影响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逐渐减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日趋谨慎。刘欣蕊和周爱民(2020)研究发现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与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当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处于上升阶段时,银行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与国有上市银行相比,非国有上市银行更容易进行盈余管理。

三、文献述评与结论

本文通过对近三年来国内外企业盈余管理动因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发现,随着资本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入,企业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盈余管理愈来愈成为会计领域里的重要研究课题。企业管理者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利用盈余管理调节企业会计信息,这既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政府监管部门、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共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企业盈利能力与盈余管理动机呈显著负相关性。企业实行盈余管理动机较多,但以在资本市场募资或获利、提高管理层薪酬、履行债务契约、避税和获取政府补贴等动机为主。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较为复杂,这种复杂性可能表现为企业在同一时期存在多种动机,且采取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随着国内外学者对盈余管理动因研究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研究模型与计量方法也更加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盈余管理研究工作之中。企业盈余管理方式一般较为隐蔽,因而既要加强和完善政府补贴全过程监管,促进企业盈余管理规范化,有效预防企业“骗补”,努力避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又要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监管制度,不断深化完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努力营造更加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投资环境。

综上,当今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盈余管理是不会完全消除的,需要根据目前我国的市场形势,不断完善解决措施。加强企业盈余管理动因研究,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会计监管制度,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善和深化公司治理,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监管机构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谨慎对待。

猜你喜欢
动因盈余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形而上学经验还是否可能——试论否定辩证法的思辨动机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动机比能力重要
动因、历程与启示:加拿大税收中身体活动支出专项扣除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浅谈齐白石的衰年变法
凶手的动机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风险度量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