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瑛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上海 201620)
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管理理念,主要应用于企业管理。目标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理念,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以明确的管理目标为实践导向,把目标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的始终,利用系统的管理体系把管理活动中的关键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让组织运营更加高效,获得更佳的绩效。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性质不同,但是学生管理也是一种实践管理活动,也有其明确的管理目标。因此,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目标管理,比传统的说教管理或强制管理更有优势,可以增强学生对管理目标的认同感,在目标的指引下更好地服从管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本身也会逐渐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力,促进自我的良好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大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自我意识及自我观念更强。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不能很快地融入集体生活,缺少与同龄人分享学习、生活的经历,甚至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诉求,不会处理和同学之间因为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不同带来的小摩擦等。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比较丰富,思维比较活跃,因此,很多大学生都喜欢追求自我,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有对抗心理,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过大学生活。但是很多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没有根据学生的这些新特点来开展,管理的理念滞后,还是以硬性管理为主。在规章制度约束的基础上,管理者习惯以高高在上的态度来管理学生,没有重视学生的实际诉求,缺乏和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对于学生的管理主要集中于出现问题后的被动处理,缺乏对学生发展动态的关注,缺乏对问题的预防,这种单向性管理的方式弱化了学生管理的服务功能,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1]
明确的目标是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和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作为导向,管理工作就会失去方向。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学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确定的,即在本校发展实际的基础上,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专业人才。总体目标确定了,具体的实施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及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每个部门都要承担其相应的职责,但是高校在对目标进行分解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明确学校不同部门及个人的目标。目标划分不明确,就容易导致在具体学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出现职责不明、任务不清等问题,让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没有准确的定位,使得实际工作开展偏离目标,工作的实效性不强。
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不断成长变化的群体,因此,需要必要的沟通反馈来确定工作开展情况的优势与不足。沟通反馈需要所有师生共同参与,在管理目标的确定、分解、评价等方面集思广益,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在有的高校中,学生的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沟通反馈途径,或者是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管理者往往是利用学校的规章制度来硬性的管理学生、约束学生,很少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诉求。另外,对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考核也可以反映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但多数高校对学生工作的评价是侧重结果评价、重视上级评价,而且评价往往是定性的,对定量评价不重视,导致学生管理工作目标难以达到预期。[2]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学生管理工作也具备了一般管理活动遵循的规律。特殊性表现在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是面向大学生开展的,大学生的三观尚未成熟,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是要学生服从学校管理,遵守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培养大学的良好品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高校学生管理和其他管理不同的地方。但从一般管理的视角来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生管理工作明确的工作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对目标进行分解,因为这个总体的目标是不可能一下实现的,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结合学校的实际分阶段完成。目标管理涉及任务目标、成果目标等内容,而且目标管理又具备激励、引导的功能,可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将目标管理应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契合了学生管理工作规律,可以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目标管理具有激励和优化的功能。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将目标分解,分配给学校的相关部门和管理者。相关部门及管理者有了明确的职责后,会按照职责的要求来开展管理工作,让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有据可循。而且工作的完成情况,也能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激励相关工作者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学生管理工作。优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不同部门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因为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工作面比较宽,单凭一个部门是无法很好地完成管理工作的,需要多个部门承担职责,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应用目标管理,可以让承担学生管理工作的不同部门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履行各自的职责,同时同其他部门进行相互分工协作,实现人员和资源的最优配置,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3]
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的,这个需求过程也是人不断自我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生从小到大,都是在一个个的目标驱动下不断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目标和实现的过程成为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动力。目标管理结合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不同阶段制定子目标,子目标也是学生努力的方向,因为学生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子目标的实现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管理者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管理子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在子目标的指引下获得自身的发展,并积极为实现下一个目标做准备,确保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目标管理是制定目标、完成目标、评价目标的管理方法,可以将总目标分解成为独立的子目标,通过每个子目标的实现来逐步实现总目标。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目标管理,需要高校及管理者有目标管理的理念。高校要改变传统的一个目标压下、全体师生执行的管理理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管理者定位于学生管理目标实现的执行者、监督者和为学生服务者,利用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管理者的工作热情。[4]学生管理者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工作理念,要平等地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诉求,结合学生的日常来开展工作,树立全员参与、共同努力的管理理念。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岗位职责,了解学生的切实需求,强化学生管理的服务功能,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工作。
确定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目标是确保学生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环节。目标管理是由上而下将总目标逐层的分解,再由下到上逐步完成目标,具体到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所有师生参与。首先,要制定明确的量化目标,划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评价指标,每个指标对应相应的分值,让目标管理更有针对性,利于考核评估,是否达到了目标,一目了然。通过明确量化的目标,为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衡量依据。其次,目标的设定要有层次关联。学生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是确定的,每个被分解的子目标要与总目标的方向一致,还要与学校、学生管理某阶段的任务一致。总目标是子目标努力的方向,子目标是总目标实现的基础。利用这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有层次关联的子目标设定,逐步实现学生管理总体目标。再次,子目标的设定要具有连贯性和动态性。子目标的设定要切合实际,既不要过高,又能太低,而且子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保持连贯,要持续进行。此外,目标设定是动态的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合理地调整优化,让目标近期可行、远期可望。[5]最后,子目标的设定要有时间限制。如果目标的设置没有时间限制的话,那么目标的设定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比如,针对大一阶段主要的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的时间设定应该在一个学期或一学年,如果在两年、三年后达到预期的目标就违背了目标设定的初衷,因此,科学合理的时间限制为检验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提供了条件。总之,学生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既要侧重某个工作环节,又要做到协调目标的整体全面性。
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可以结合目标管理理论,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过程控制,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目标达成。首先,任务的分配要明确负责人及其职责。由专门的校领导在把握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将目标层层分解为子目标,分配给相关的部门,确定部门的专门负责人。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让学生管理工作层层稳步推进。其次,各个相关部门要协调合作,各相关部门间要通力合作、相互帮助。部门负责人要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全力完成本部门工作,同时,尽可能地去和其他部门协调相关工作,以促进目标的达成。通过发挥各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工作开展顺利无阻碍。最后,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信息反馈体系,通过信息反馈可以将下级管理层的建议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层,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反馈及时向管理者反馈需求、建议。通过信息反馈可以监督学生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也可以检验出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上级学生管理部门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合理的评估,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存在问题的环节,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稳步开展。[6]
学生管理工作采取学期或学年的周期性管理,每个管理周期内的目标和任务都不同。因此,对周期内的工作实施测评,与既定的目标进行对比,查找差距和不足,总结经验,为下一个目标的实现提供经验基础,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测评可以激励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各级学生工作负责人要定期的评估自己负责的工作,向上级部门提交工作报告。上级的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要定期对下级部门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根据完成情况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工作开展优秀的部门或个人要进行奖励,对于工作落实不到位的要进行督促,多次落后的要进行惩罚,但惩罚不是目的,要帮助其查找症结所在,解决问题,促进其进步。同时,结合测评的结果来弥补管理目标制定的不足,如量化操作难度大且烦琐的指标,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定性定量结合,去繁就简,确保目标的方向正确,可操作性强。一个周期内的测评工作结束,也意味着下一个周期的工作开始,而且学生管理工作也不是单一的,常常是旧的方案和新的目标相互配合进行。因此,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工作规律,合理的按照既定目标来开展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就要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果。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面对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烈的大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目标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实效,是一项有益的尝试。但学生管理工作复杂多变,在具体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