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燕丽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对高校立德树人提出了新论述和要求,这为高校辅导员在育人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化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高校实施立德树人的任务中,辅导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日常管理工作者,是贯彻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实施者和重要的骨干力量,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层面来看,一方面,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磅文件发布,以及单独招生政策、扩招政策的进一步放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逐年上升,这给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带来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着很多误区,而辅导员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对广大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来说,该如何做好角色定位,更好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亟待研究的理论课题。
长久以来,高校专职辅导员紧缺,普遍配比不足,导致辅导员陷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核心职责。新时代下,这一角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必须赋予高校辅导员比较精准地角色定位,才能更好助力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做好辅导员的角色定位[1]。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直接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与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密切相关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要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需要大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更需要提高品德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辅导员的九大工作职责中,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之一,这是贯穿学生大学生活学习成长的全过程,是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整个过程的成长成才规律,按照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覆盖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融入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原则,分年级、分时段有针对性地逐步推进,贯穿入学教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指导活动始终,推动实现学生成长、成才、成功。因此,将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定位于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骨干,是毋庸置疑的,在贯彻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中是发挥着巨大作用[2]。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要求要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各环节、各方面。对于辅导员来说,其工作是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学生人身安全小到班团建设、宿舍管理、贫困资助、评优评先、职业指导、心理疏导等具体事宜,每一个学生的大事小情都离不开辅导员。所以,辅导员是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奠基石。辅导员通过团建、班建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组织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如“雷锋月”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班风学风建设、宿舍文明评比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生活动、日常管理中。总结看来,就是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依托职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大赛等活动,强化学生的美育素养;依托“三走进”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素养;依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学生的美育素养。将课上课外相结合,课堂、宿舍、校园紧密联系,做到全面、全领域、全方位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习生活各领域,从学生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思想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性教育。由此可见,将辅导员定位于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石这一角色,对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具有推动作用。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也比较多样,有三校生、高考生、单独招生进校的以及高职扩招进校等,学生们学习背景及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特别是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其接受力和执行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也有着更张扬的个性和敏感的神经[3]。辅导员要抓住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不仅要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要筑牢网络育人矩阵。通过承担思想、法律、形势与政策课程,在课上、课下时刻关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研究中把握规律、与时俱进,要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善于用工匠精神激励学生,为造就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注入动力,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从而真正成为大学生新状况的理解者、新思想的引领者,并及时将掌握的情况反馈为实施以德育人的核心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辅导员应把德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上好培养高尚品德的“基础课”。一方面,积极发挥德育在学生成长和学校工作的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发挥“德育”对整体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把握品德建设对学生的知识、才能、业绩的主导性作用,将培养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一起抓,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以“三德”为引领,瞄准学生心理需求,把握成长规律,切准思想脉搏,不断提升思想教育实效,培养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通过强化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的大德;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新模式,培育学生维护风清气正的公德;实施“文明修身工程”,培育学生严于修身律己的私德。总之,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辅导员要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大小事务,将思想教育工作融入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不单单只是做发号施令的执行者,要在不断地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中提升育人水准[4]。
作为新时期高职辅导员,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良好的素养,要立好“私德”。对学生不要盲目引导,要以自身坚定的信念进行言传身教。要明确立德树人的内涵,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关注国内外时局形势、热点事件、学生集中关注的问题,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正确方向,以主题班会、讲座报告、社会实践、党课、就业指导等为载体,做好学生思想导向的管控。此外,辅导员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满足系统培训的硬性要求,在日常的工作积累中,将相关工作实践经验做法凝练总结,不断提升思政专业科研能力,促进科研能力与业务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时,辅导员也要把工作中的辛苦转化为经验,将所积累的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使“思想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才能更游刃有余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工作经验,总结形成的专业技能体现在日常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而工作成效则体现在工作的创新上。面对“互联网+”大数据新时代,必须要以“0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群体特点等为根本依据,开展工作要以学生易于接受、容易产生成效为主要思路。要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学生事,无小事”的意识,与时俱进地主动了解和学习网络新媒体技术。利用便利的互联网平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变化,及时发现问题,高效处理问题。通过自媒体、网络信息化平台,针对微信、抖音、公众号、易班等不同网络平台以及网络社群的特点,推进易班、微信、公众号、QQ等新媒体平台的整合,拓展理想信念教育场域;同时,主动做好网络文化内容的价值引领,依托开设微信专栏、微信推送等方式,培育并弘扬积极健康向上、向上向善的网络育人文化。利用互联网技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同时,也可以以校园文化为依托营造立德树人氛围、以实践活动为途径拓宽立德树人渠道。
作为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中的一个重要职能角色,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是十分准确且必不可少的。要确保辅导员立德树人任务中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准确做好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好新时代育人环境带给高校辅导员的重要机遇,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的精神脉络、时代任务与使命相结合,明确高职院校学生立德树人的目标新定位,适应高职学生的结构性变化,并结合学院资源和专业特点,明确学生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的方法,促进立德树人任务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