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2021-11-23 19:15黄晓红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文/黄晓红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和国内教育新常态的需要

从创新创业教育这一层面来看,有的高职院校没有设立相应的辅导部门或课程。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创新创业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足。部分高职院校课外教育过于枯燥单一:仅限于报告、讲座、信息发布、政策解释等形式,更多的都是理论讲座,缺乏自主参与实践性。其教学效果自然也不尽如人意。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国内教育的常态,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来解决教育枯燥单一、专业知识、“分类辅导”材料不足等问题,优化课外教育形式[1]。

(二)实现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缺乏第三方监控指导,相关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不到任何形式的监控,对于授课方法、形式、内容等方面也缺乏明确、科学的相应考核、评价标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投入不足,也缺乏相应的服务,相关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激励保障机制尚未真正出台,因此难以有效发挥创新创业的课堂教学指导作用[2]。

(三)推动新时代国家建设与科学发展的需要

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高职学生在工作经验上存在不足的现象,对他们各自所从事的专业都没有真正的全面的了解和正确认识,很多学生对自身将从事的行业都不了解。从创新创业这一层面来看,高职院校学生数量数众,缺乏应有的职业目标,不知道如何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以某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一个学生以幼儿园园长为职业目标,但根本不了解幼儿教师从最基层的最高幼儿园园长这一位置要经历“副班幼儿园教师→主班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学组长→幼儿园园长助理→幼儿园园长”。以上种种,可见如今高职学生在专业认知方面的缺乏,这些问题在实践中极易对学生创新创业这一层面的主动性、积极性产生影响,导致创新创业失败[3]。

划分职业目标并最终制定相应的措施,是高职学生规划自身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在实际活动中,不少高职学生虽然对自身的职业目标有了明确的定位,但却缺乏对目标实现过程方面的认识,换言之,很难在具体的职业目标阶段作出正确划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职业目标措施制定活动的重要性知之甚少,因而具体措施缺乏实效,即使有所制定,也大多是不切实际的。

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困惑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教师相应的认识“失准”,缺乏科学判断的能力,也缺乏各方面变化和发展的预见性。但在实际情况下,这一现象也占据了很大比例,在以质量为中心的教育环境的前提下,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存在的。在农村留守学生中,由于教育观念的滞后,缺乏正确的思想指导和创新创业能力,从而造成了不良的后果[4]。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如何科学合理

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实践中的地位不如专业课程,而创新创业能力未得到充分重视,也必然难以得到应有的定位,这就导致了培训工作难以脱离“形式化”的窠臼,其效果也自然可想而知。这种背景需要学校方面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而学校又受到了现实与需求二者之间矛盾的制约。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如何凸显

如果没有相应质量的教材来支撑,作为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支撑点”,必将影响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活动。目前,这方面的相应教材虽然数量不多,但拥有合格质量的教材却寥寥无几。就整体情况来说,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最大问题是应用效果不佳,难以满足需要[5]。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课堂教学在提高办学能力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益处,将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高校要建立“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督导委员会”等机构,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文化氛围。第一,从制度的角度,形成对创新创业课堂教学共同参与、集体关心的环境;第二,开展一系列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类型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和适应职业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此为目的,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即令学生了解:创新创业课堂教学除了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作为目的之外,更需要的是帮助学生借助于相关活动来认识自己,从起点上规划未来,寻求到与自己相互契合的发展道路。应从学生入学开始就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宣传和树立此方面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可以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从而加强自我认知,准确定位自身的职业方向,促进学习目标的形成,树立自己的就业动机,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知行合一、逐层递进”的全过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教育应从自身出发来开设“职业(工作)指导”创新创业等课程或培训课程入手,作为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的补充。正如前面所指出的,目前高职学校新生大多不太了解就业形势,所以在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应该贯穿创新创业的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来确定“个性化”的教学重点,完善和丰富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体系。尤其要帮助新生了解自身的专业特长,使之明确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及其发展前景,特别是要了解相应的市场需求,将就业压力内化为学习动力。借助于社会实践、课堂教学、辅导、专业测试等活动来指导如大二学生创新创业,帮助学生对自身的长处和短处有所了解,明确自身的就业意向及潜力,形成与专业相结合的“个人发展目标”“量身定做”自身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以岗位技能指导作为重点,利用模拟面试、制作简历等形式,开展就业政策方面的法律咨询、知识问答等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劳动就业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提供单位选择、录用人员等真实可靠的信息等。

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建设或开发相应的“职业指导”辅助系统。如清华大学设立了第一个网络高校“职业评估”系统,它是北森、清华大学职业中心、劳动与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就业评估系统。不少专业机构、高校等都以之为契机,借助社会专业资源的整合,逐步发展导师辅助、创新创业自助服务、创新创业网络课程等系统,在相应领域获得了不小的成绩。

(三)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最优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探索并建立一套对学生各方面活动进行“全过程指导”的教学机制。目前,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实施“组长责任制”,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小组长在课堂外监管和反馈组成员个人创新创业、实践参与、作业执行情况,并将结果反馈给综合评价结果,有助于提高教育监控学生创新创业这一方面的“实效性”。

建立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以学校为例,可借鉴实施具体制度、制定相关政策等形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计划中,并在相应的经费方面予以支持。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比赛”之类的常规活动,对于那些在竞赛中得奖的人和指导老师,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并将此作为评优的先决条件。同时,要进一步鼓励学生从事各种类型的课外职业实践活动,并将创新创业内容纳入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等评价体系。对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者将其作为“就业推荐依据”,这类机制的实施将对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咨询与培训的创新创业机制无疑是学校中最受欢迎的,例如:考研、外语培训在整个培训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些机构在咨询、培训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声誉、经验、运作模式。高校引进这样的创业培训机构后,可以在合作办学活动中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让学生对行业、社会有更多的了解。

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指导这一活动,尽可能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给学生:可采取建立职业指导咨询顾问、形成图书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先进科学系统对创新创业加以测量、建立创新创业指导数据库、完善科学评价方法等,全面地指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对未来做出科学的规划。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