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磊 陈晓明
(淮阴工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决定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最主要、最直接的影响因素。然而,目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渠道的高校思想理论课,存在教师重理论灌输、趣味性差、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对进一步提升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有着直接促进作用。作为一种课程观,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和课程资源开发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实现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格局。[2]“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涉及多个层面和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课题。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为思想政治教育贡献力量,让学生以良好的“德育”面貌步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是当前全国高等学校食品类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包括:总论、物料输送机械、清洗机械与设备、分选分离机械与设备、粉碎切割机械、混合均质机械与设备、热交换热处理机械与设备、浓缩设备、干燥机械与设备、成型机械设备、包装机械设备、杀菌机械与设备、冷冻机械设备、典型食品生产线及其机械设备等十四章内容。[3]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掌握食品工业常用机械设备的类型、原理、结构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是一门为学生在食品工艺学课程与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课程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的桥梁性课程。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利用“食品工程原理”“化工原理”“机械制图”与“电工电子”等工程知识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能够综合利用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对食品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改进和创新;能够对目标产品的加工单元和设备进行设计、选型。旨在培养食品类专业学生了解食品机械专业常用国家标准和国际规范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使用条件和方法;了解食品工厂机械设备的发展前沿及趋势,掌握食品工厂机械设备的基本结构、性能、主要工作部件与参数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食品工厂机械设备运行、维护保养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对食品工厂机械设备选型和设计的基本能力。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的德育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对食品加工过程中常见机械设备的运行和功能有更加深入、系统的理解,能合理安排各种类型机械设备保障食品加工生产,服务国计民生。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培养其竞争意识与创新精神,增强其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提升其职业素养与爱国主义情怀。
“民以食为天”,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最大的支柱产业,同时食品工业也一直以来承担着保障国民健康、稳定社会就业和全面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当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食品格局深度调整,老百姓逐步由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这就对食品工业尤其是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食品类专业的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德育元素渗透到教学大纲、课程目标、教学设计、考核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引导学生遵守职业道德,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使学生成为政治正确、技术过硬、理念先进的综合型食品行业人才。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进一步发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精练其政治内核;有助于在全体专业课教师中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有助于逐步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新机制;有助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主线;最终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4]
课程思政对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在课程教学中达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需要突破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发挥教师融合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等关键点。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以讲述食品工厂典型机械设备为主,教材中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内容,但并未包含思政内容。在讲述该课程过程中,要想达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需要任课教师充分挖掘课程元素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经系统规划后以恰当的、多样的教学方法呈现出来,将思政元素有机渗透、行云流水般地融入课程,做到无形无色却又无处不在,最终在完成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5]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大多数高校在总学时数设置上一般都会超过30学时。虽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已根据设备的单元操作功能进行分类讲解,但仍存在每一章节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多的问题。通过对机械设备的发展历程讲解,可提高学生对机械设备的系统认知,也可作为一种独特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食品工业以粮食生产加工为主,主要业态为传统的手工操作、作坊生产;进入50年代,我国的食品机械设备才开始发展;到80年代形成了一定规模;进入21世纪,食品机械设备的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在看到食品机械设备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我国食品机械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产品品种及成套数量少、产品质量差、技术水平低、重复建设、开发能力不足、利润率低等问题。[6]当然,我们的祖先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也曾走在前列,如在讲解食品加工机械的材料时,介绍中华民族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采铁、炼铁的活动,中国传统的刀剑工艺在一段时间也曾位列世界顶尖水平;在讲解包装机械设备时讲述我们的祖先在新石器时期已有陶罐制作技艺,鼎的使用也有8000多年历史。但是,也需要看到目前食品机械设备中用的多种特种钢仍需从国外进口,在我国绝大多数大型饮料企业的生产线上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罐装设备。
讲述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相应知识点的发展历程,可以让学生更深刻感受到发展历程的艰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来之不易。面对“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的时代课题,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机械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的迫切需要,青年一代必须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进而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课程思政”的推进,需要在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中加入行业大事件,通过介绍该课程及国内外食品工业相关的热点技术和时事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随着人们对食品的可持续性、健康等因素的关注,植物基蛋白肉制品受到广泛关注。美国Beyond Meat公司作为植物肉产品生产的开拓者,2019年其产品已出现在全美几乎所有的零售店和餐厅中,并将当年定义为植物基汉堡之年,2020年植物肉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2021年7月21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在杭州召开,大会的主题为“夯实基础 融合创新”,大会指出休闲食品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同质化严重、质量防控体系薄弱、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将这些行业大事件融入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既要培养全球视野,又要牢固树立本土意识,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课程发展的走向与坐标,进而培养学生敢为人先、敢于拼搏的竞争意识与自强不息、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是一门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课堂理论教学可使学生收获基础理论知识,形成基本的工程学思维方式,而通过实践教学则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基本的动手能力。目前我国学生普遍缺乏实践体验,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思想易受左右。他们不了解只有亲自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的作用。
在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为促进学生对部分重、难点知识点的理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拆装一些已经报废的机械设备,如胶体磨、磨粉机、离心机等,加深学生对机械设备的感性认识。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化生产线,如正大集团鸡肉加工生产线、双汇生猪屠宰与冷分割生产线、旺旺食品全自动饼干生产线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我国食品机械设备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了解食品机械设备的复杂性,感受我国食品工业的强大活力和发展潜力,认识到只要肯用心、肯钻研,就能成才,大有所为,增强其能力自信、专业自信,引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当今时代信息化教学迅速发展,资源库课程不仅拥有实现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样的智性教育和文化思想教育功能,还因其特有的学习方式灵活、时间空间限制小、覆盖面广等特性,已成为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阵地。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以“章节资源”组成“课程资源”,采取多层级建构的原则,筛选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案例,取材范围从国家主旋律到社会热点再到学生生活。学生在学习相应的章节课程的同时,可以进行“章节资源”的学习。
《大国工匠》中讲述了一群普通劳动者的成功事例,那些人大多没有进过名牌大学,拿不出耀眼的文凭,但是凭借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默默坚守、精益求精,最终成为所在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大国重器》中讲述了国产航母、高铁、深海潜水器和大飞机等众多高端装备背后的故事,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使中国跻身装备制造业强国的行列。[7]将这些在课堂上因为时间、空间限制不能完整播放的案例、视频、文字资料等通过课程资源库的形式推送给学生。与传统的教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这种从普通劳动者视角观察拍摄的纪录片等素材更能打动学生的内心,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是许多高校食品科学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涉及内容繁多、实践性强。依据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课程内容特点,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想道德的同步提升,从而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