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玉 董宏杰 程博宇 吴成结 广州航海学院
继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后,党十九大再次提出要加快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同时,广东在改革开放前沿,港珠澳大桥的正式开通,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接过经济特区建设的接力棒,作为改革开放的新试验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进入新阶段、新起点,这是新时代对广东的新考验、新机遇和新挑战。广东地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窗口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起点和桥头堡,新时代下正处于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多重组合机遇期。多重战略的实施与推进离不开航运业的托举,更离不开优质航海类人才资源的培养支撑。航海类学生毕业党员作为本专业毕业中的佼佼者,是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的领头羊和中坚力量。加强航海类毕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为海洋强国战略建设输气换血,是培养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和国内外的影响力的需要。
海员是海洋强国的基石,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及完成需要航海教育源源不断的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航海人才。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也是航运大国,船员对于促进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航海类毕业党员在船员工作中无形中扮演者文化大使的角色作用,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培养高素质航海类毕业生党员为着力点、出发点、落脚点,充分发挥了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作为海事院校服务战略布局的支点作用。
有助于航海类院校通过教育自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建立国家忧患意识,完善、优化航海类学生党员培养方案,培养出除满足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高级船员提出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还能为国家航运建设做贡献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质的优秀航海人才。
高校教育和航运企业联合培养党员,巧妙融合了企业的资本优势和高校的教育资源整合,很好地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高校毕业学生党员中预备党员占比高,党龄相对较短,整体处于预备期考察期中,思想上还需加强理论学习,容易被社会不良因素所诱导,个别毕业党员思想站位不够清晰,党性需加强、党组织观念和理想信念与党员意识淡化,易于受多元文化、新鲜事物、新知识的影响。
航海文化是支撑航运业发展的支点,是航运业软实力最为核心部分,但现阶段航海类高校教育中航海文化氛围淡薄,航海文化的传承出现明显的断层,且扩大的趋势不断加强。而航海类毕业生党员整体年轻,容易受多元文化、新鲜事物和各种各式样的思潮影响,导致个别航海类毕业党员对航海文化信念不够坚定。
航运企业由于船员工作特殊性存在对航海类毕业生党员管理教育难,开展党组织的活动难,考察和转正流程难,按时收缴党费难的“四难”现状
远洋船舶往来于全世界的各大港口、海上信号不畅、靠岸社交交际等特点决定了船上工作岗位是具有很强的流动特性,工作环境具有极强的封闭性特点,海上工作强度大和工作内容枯燥性,导致了海员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滞后性、党员组织活动开展的多方面困难。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对于职业的要求也提高,选择工作的舒适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标准,故自然对于航海远洋工作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工作。从之前海上工作的高就业高回报的行业到至今陆上专业直逼海上薪资付出不看回报,对航海类毕业党员来说无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理想上看起来分量并没有那么重了,但是普遍上对海上工作也不再是那么的向往了,加之近些年来航海业的不景气,造成航海类毕业党员远洋的理想信念不坚定,不明确的现象时而出现。
由于航运工作的涉外特殊性,船员从事远洋工作内容,导致航海类毕业生党员在长期的海上漂泊或者靠岸到其他国家港口停泊劳作。而航运企业没有相对应完善的党组织,没办法按要求如实具体的对航海类毕业生党员进行切实的考察,严格规范航海类毕业生党员的言行举止,按要求加强实质性地教育管理,故导致党员存在个别的流失,缺乏一定的党组织活动,难以满足党员发展的需求,难以更好地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
(1)高校教育和航运企业联合培养党员,巧妙融合了企业的资本优势和高校的教育资源整合,很好地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
(2)高校建立航海类毕业生党员的跟踪系统,实现航海类毕业生党员从校园毕业到航运企业的全程追踪,构建毕业生党员培养体系的反馈机制,实现双向培养体系的健康和平稳运转。
(3)航海类高校院校党组织专门成立校企合作对口基层党组织,加强党组织建设,加强毕业党员跟踪,加强对党员的考察,避免党员的流失,为航运经济建设培养出优秀和先进的人才。
(4)提出架构党员联合培养体系反馈综合系统和毕业党员培养成果保障机制的设想,全方位地排除党员发展培养方案盲区。建立航海类的模范毕业生党员奖励机制,高校党组织加强在航运企业中毕业生党员船员的考察,对积极参加党组织举办的活动、有坚定的思想站位、强烈服务海洋意识、组织性未松懈的船员党员加以奖励,以便激发激励着其他航海类毕业生党员船员学习,强化航海类毕业生党员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提高远洋工作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断加强党员意识,履行党员义务和权力,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文化软实力传播作用。
(5)成立基层党组织。倡导校企合作培养党员新模式,实现毕业党员从校园到上岗就业中学习教育的无缝衔接,创新党员培养模式。
根据正式党员人数超过3名可成立基层党支部的相关政策,如何考究就实际情况成立临时党小组,加强海员党员思想政治引领、强化党知识理论建设,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充实党员的精神生活,提高其思想境界,平衡工作与在文化软实力的传递、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船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知识活动的可行性具有一定难度。
同时,校企基层党组织定期组织举行党员民主生活会,可通过港口停靠会议或者视频会议;举办党员学习活动,要求企业党员职工积极参加,以党性标榜自己,在工作岗位创先争优,在岗位中发挥党员光辉的身份,起到企业员工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6)搭建毕业党员培养体系成果保障机制。摸索校企合作培养毕业党员新模式,把学校党员培养工作延伸到企业工作岗位,确保高校毕业航海类毕业党员从校园到企业组织关系的顺利转移。
(7)开设公众号。通过新媒体技术,搭建航海类毕业党员自主学习平台公众号,采用视频学习、知识答题和小组学习研讨等形式。改变传统的党员管理流程,变原有固定党员汇报、会议、联系人考察等模式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为主的新型方式。
(8)宣传印发报刊简报,并定期出刊,定点港口派发。加强航海类毕业党员在船上理论学习,提高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
我国是贸易大国,也是航运大国,船员对于促进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航海类毕业党员在船员工作中扮演者文化大使的作用,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远洋船舶往来于全球各大港口,船岸联系不畅等特点决定了船上工作岗位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工作环境具有封闭性等特点,导致了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滞后、党员组织活动开展的多方面困难。
因此,第一、考量校企合作模式联合培养党员的可行性,帮助企业补齐党建短板、提升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能力,做好毕业党员的接收工作,实现党员从校园学习到上岗就业的无缝对接,进而加强航海类毕业党员管理建设;第二、建立航海类毕业党员跟踪系统,实现航海类毕业党员从校园毕业到企业的全程追踪,构建毕业党员培养体系反馈机制,实现培养体系的健康、平稳运转;第三、企业与高校牵手培养党员,巧妙融合了企业的资本优势和高校的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最有效配置;第四、探讨航海类毕业党员培养方案中融合航海文化传承的可行性,优化、创新航海类专业毕业党员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