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视角透析高校创新创业项目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11-23 14:41:42颜丽娟杨学丽蒋天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大学生企业

颜丽娟 于 波 杨学丽 程 巍 蒋天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创新创业项目)最早起源2007年,教育部旨在促进高校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而实施的建设工程[1]。至今为止,已十年有余[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分为三类,这三类项目具有相互支持与转化的有机整体,目的是锻炼学生科研能力与商业基本素质并能服务于社会[2]。从十二五期到十三五期间,各高校在创新创业研究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同时也在探索中发现了很多的不足,成为今后进一步蓄意进取的空间。本文将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参与主体学生、指导教师、企业三方的主观看法出发,全视角透视创新创业项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辅助创新创业项目更好发展。

为了收集大学生、高校指导教师以及企业三方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看法,2019年特针对这三类群体,面向全国分别发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调查问卷(教师版)》《产学研协同创新意向调研报告(企业版)》《高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调查问卷(学生版)》,通过对问卷收集回来的信息,总结归纳出以下现状与问题。

一、师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评价

学生:大学生参与完成的大创项目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表现形式主要是以论文,其中省级论文为主,参与竞赛是研究成果的另一重要形式。事实上,这两项基本上是大创项目结题的必备条件。也是最容易达成的目标。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以这两类成果居多。而形成专利或实现转化的占比较低,在11.86%,这充分说明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还停留在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对项目落地转化的推动并不充分。44.07%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项目突击完成现象十分普遍,这从根本上无法保证大创项目的研究成果质量。

教师:教师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过程中,对项目研究进展、所取得的成果、学校给予的支持、可利用的研究设施、研究氛围、及创新创业的组织管理机构的满意程度在中等水平的最多,达到非常满意的比例不足10%。教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完成质量的评价来看,整体质量颇受教师的诟病,他们与教师的期望距离相差较大。仅13.16%的教师认为项目完成质量较高,其他的教师均认为只有部分或少数或极少数项目完成的质量相对较高。

综上,大学生与指导教师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满意度与期望值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结果具有多因性,需要系统分析,全面改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现存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来源渠道较狭窄

学生:大学生参加的大创项目来源来看,他们多来自于本校教师的课题或者是依据个人兴趣申请设立的项目。而其它院校网上征集项目占比仅为4.24%。政府提供的公益项目和企业设立的专业项目则非常稀少。事实上,大学生最想参与的大创项目来源,除个人从兴趣出发提出的项目外,56.78%的大学生希望参加由企业提供的符合未来行业发展的创训项目,同时,校外研究机构提供的切合未来社会需求的创训项目也是大学生期待的。

教师:高校内专业教师85%以上的人有过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经历,且有60%以上的教师有2次及以上的经验非常吻合。

企业:企业认为完成可以参与到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中,51.69%企业认为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宣传企业品牌项目、47.88%企业认为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企业市场调研项目、48.73%企业认为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专业技术攻关项目。这些均可成为大学生很好的锻炼平台。

综上,指导教师及企业方均可助力扩大创新创业的选题范围,满足大学生的多方面需求。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专业师资稀缺

学生:大学生对大创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时,23.73%的同学提出教师指导不充分。这与75%的大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满意程度达到满意以上外,还有近25%的同学处于中下等的满意水平上。

教师:当前高校中专职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数量非常少,仅有10%左右的院校有足够的创新创业师资配备。多数院校的指导教师均以校内普通的任课教师担当,而高校内部整体教师接受过创新创业方面正规培训的仅占15.79%。只有少数或部分教师接受过此方面的专业培训而承担指导任务,他们中绝大部分教师自身也没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企业:在人才共同培养方面,45.34%的企业并未与高校开展实质性的合作。那些已经与高校建立合作项目的企业选派专家到高校中开讲座,作导师均有所涉及。但双方联合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的占比仅为22%,这一点值得关注的。综上,企业与高校间人才共同培养方面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综上,虽然大学生偏好本校教师作为导师,但大学生、教师也都非常认同校外各行各业的实践导师,而企业方也存在较强的合作意愿。

(三)激励不足成为创新创业发展的硬伤

学生:在调研过程中,大学生指出,阻碍自身创新能力培育的因素中除学习与社会脱离,社会资源支持不足、高校教育模式刻板等因素有关外,55.08%的大学生认为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也有直接关系。

教师:高教指导教师认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困难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大学生参与动力不足、对教师的鼓励政策不充分、经费支持有限。学生与教师的动力缺失更多均来自外部激励政策。

企业:企业管理者认为,校企合作过程中,60.17%企业希望不仅仅是助高校培养人才,同时也希望提升企业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拓展自身的业务。当然,他们也希望利用学校资源节约成本,科技创新。

综上,从学生、教师、企业三方需求出发,针对不同的主体,提供不同的激励措施,提升参与动力将产生更好的效果。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发展对策

(一)校内外联合共同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政方针指导下,56%左右的企业对于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一了解。虽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未对高校此项工作给予关注。但对于在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接近98%的企业认同并愿意承担一定的责任。其中,87%以上的企业认为与高校联合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能够达成双赢的局面。校内外联合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是非常可行的。企业可提供常规和应急两类项目,提供给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专项课题,征集可研究的团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校更加发挥主动性,与外部资源积极对接,企业的专业项目、政府的公益项目不仅可以有效拓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来源,并且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转化率。

(二)高校与企业导师共同支撑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内部不足的问题,高校教师认为可以由外部师资来补充。可以胜任创新创业项目的外部导师可以来自于企业,也可来自行业专家、创业者等。98%以上的高校教师非常希望与他们合作共同完成指导任务。内外部师资的结合应该是最有效的指导搭配,不仅可以取长补短、还可以相互促进。大学生(75.42%)认同本校教师为指导教师外,46.61%的同学同时希望有外部企业导师,43.22%的同学希望有志同道合的创业人员;31.36%的同学希望有政府部门的专家。这些师资可以联合指导,高校与来自政府或企业的导师共同指导某一个项目,理论与实践就会更好地有机结合在一起。

(三)探索更有效的差异化激励机制

针对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动力不足的原因来看,很多同学参加大创项目不是出于内在兴趣,更多是为了获取创新学分,或者作为保研或就业的一个筹码而加入的。项目完成时间较长,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经历,往往让大学生感觉付出与收获并不成正比。鉴于此,增加外部激励措施外,激发大学生内在动机是关键。内在动机的产生往往来自于内在的需求,在扩大创新创业项目数量的同时,为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在征集项目团队成员时,应增加创业素质筛选环节,让内在动机达标的大学生优先入围。

对于高校的指导教师而言,他们更多出于评职称或培养人才的视角参与该项工作,但由于能力素质与知识结构与之不匹配;教师日常工作较多,指导时间与精力不足;高校管理部门对此项工作认可度不够等原因,缺乏参与热情。鉴于此,对高校指导教师的激励更应多样化。首先,按劳分配的原则出发,教师指导费用应按标准折合为劳动报酬,以示公允。当然报酬的折算,与创新创业成果要对应,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这也可有效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的产出质量[3]。

对于企业主体而言,虽然大多数企业均有辅助高校培养社会人才的意识,但他们更愿意以双赢的模式参与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参与完成企业品牌宣传、市场调研等工作任务、校企联合攻克技术难题,达成长久合作可能。由此可见,引进企业资源并不难,真实的企业任务项目是导入企业的关键,而这些项目的达成,也可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转化率。■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大学生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 13:44:48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46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学创业应用 如何选择做健康事业 范俊宏康复 火爆创业项目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