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鑫龙 四川省宜宾普什集团有限公司
当前,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全球经济正在经历着2008年金融危机未来最严重的动荡和衰退,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正在面临加速重构,我国提出的“双循环”也在加速构建。在此背景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将受到极大影响,市场竞争不仅仅聚焦于传统的业务层面,在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目的之一的管理方面的竞争也开始凸显。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管理行为,财务风险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安全。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将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整体看,企业应该基于更精准的财务风险识别,联合更高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切实做好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我们将以生产制造企业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和经济发展“新形势”下,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加速变化,企业所面临的各项风险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来说,更加多元和更加隐蔽成为了新的特点。在更多元方面,以前传统制造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资金占用风险方面,而当前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不仅仅在资金占用方面持续加大,并且在资金成本、财务预警、投资行为等方面的风险逐步凸显。在更隐蔽方面,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呈现出更加隐蔽的态势,风险因素往往深度嵌入在业务操作环节中,在风险暴露之前更不易被企业察觉。这主要还是由于在业务拓展面临更大市场竞争压力情况下的操作监督滞后。
通常,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识别是方式主要基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来进行,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具体方式主要有指标法、测试法等等。在这些方式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对于当前的财务风险识别来说越来越难以适应,主要体现在识别的难度越来越大,识别的准确性有逐步下降的态势。究其原因,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财务风险识别的主动性和预判性不足。传统方式下,几乎都是财务风险已经发生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找到或者显现出来,难以实现较好的风险预判[1]。
上文已经提及,在传统模式下,企业在财务风险识别方面的滞后,直接导致了其在财务风险管控方面的被动,而被动型的风险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更加多元化且多变的财务风险。被动的财务风险管控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最为致命的是资金效益的打击,主要包括资金链安全和资金使用效益及成本两个方面。鉴于此,企业急需要通过具体执行层面的方式创新和完善,来更好的实现财务风险管控。
当前,看待企业的财务风险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在财务管理方面,而是应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最底层的业务经营管理出发,以此为基础来做好财务风险的管控,特别是财务风险更好精度和效率的识别。因此,企业需要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坚持与业务管理的融合,持续提升财务风险识别的精准度。具体来看,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做好流程融合。全面梳理企业的业务经营流程和财务管理流程,进行详细对比后,探索两大流程在关键节点上的互为前置设置。即是说在这个环节上,只有经过了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双重确认,才能够进行下一个流程,以此来达到共同控制的目的。二是要基于业务视角进行财务风险识别。追根究底,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一方面有纯粹财务层面的流程缺失等导致的财务风险,但同时另一方面也有众多的财务风险是起源于业务经营。从财务视角进行财务风险识别更多的是强调流程合规、勤勉尽责义务履行等等,但是从业务视角进行财务风险识别强调的是操作逻辑,在实务中,前者的识别往往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后,而后者往往能够在风险发生之前就进行预判。因此,企业应该在财务风险识别中贯彻业务思维,提升财务风险识别的预见性,提升识别主动性和精准度[2]。
新时期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更多元更隐蔽的特点,因此在财务风险管控方面,需要贯彻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理念,逐步建立和强化多层次的风险防线。具体来说,企业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从业务经营流程和财务管理流程出发,从把握关键环节的角度出发,以环节控制来做好风险防范。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风险的关键环节涉及到采购、生产、销售、储运、回款等诸多步骤,成本管控和现金周期管控时其中的核心。在这两个关键环节的风险防范,一定要从具体操作本身出发,利用制度建设、机制建立、流程固化等方式,实现风险交叉检验和管控,从而降低关键环节的风险。二是要从管理维度上建立多层次的风险防线。生产制造企业的管理维度主要有生产维度、市场维度、职能维度,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不仅仅需要职能维度的支撑,同时也需要联合生产维度、市场维度,进行多维度的交叉管理和防范,着力提升财务风险防范的深度和广度,以更好地应对财务风险的多元化和隐蔽化,促进风险防范的高效提升。
当前,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加快发展和渗透的背景下,企业的风险管理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管控理念和管控工具方面,逐步显现出了明显的趋势。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说,需要积极应用这种发展趋势,切实提升财务风险管控和防范的能力水平。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依托历史经验进行方式完善。基于不同企业的不同特点和具体情况,其往往积累了丰富的财务风险管控经验,基于此,依托历史经验对财务风险管控进行不断优化完善是企业在风险管控执行层面最实在的举措,可以保证较高程度的契合度和实用性,具有较强的落地性[3]。二是要积极了解基于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新的财务风险管控和防范工具,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适时开展具体应用。在财务系统方面,一方面是要全面打通各个环节和流程的财务系统,以及财务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接口,打破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于财务系统的深度应用,特别是在风险管控方面,增强财务系统在风险防范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在新兴工具方面,企业可以基于具体需要,定制具有高度针对性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发挥识别“机器人”的智能化作用,提升识别精准度。在管控和防范理念方面,基于新兴技术,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和防范可以实现动态化和数字化,风险量化将成为常用工具,在此情况下,理念转变是必要的,要摈弃传统方式中的定期分析汇报的模式,而是要强调动态实时监控,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阀值,做好精准识别、及时响应、高效应对。同时,企业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数据,搭建和优化监控模型,不断优化控制阀值,提升监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新时期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和风险防范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执行层面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企业应该基于现状的梳理和分析,充分认识到当前的财务风险管控和防范手段和工具已经难以适应更加多元化和更具隐蔽性的财务风险,急需在理念和执行手段层面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不断提升财务风险管控和防范的精准度,通过全过程风险防线的构建以及对新兴风险防控工具的应用,不断提升防范效率,优化财务风险防范效果。在此过程中,企业要注重历史经验的积累和应用,在行业通用的财务风险管控和防范手段和工具的基础上,打造更具针对性更具契合度的具体措施体系,强力防范可分散或可规避的风险,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