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泽林 广东科技学院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出现了巨大变化,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持续增加,尤其是近些年,在政策的倾斜和鼓励下,更多中小型民营企业获得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在多变且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小民营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大,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容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想要获得稳定的发展,则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进而在竞争中建立优势,实现更加稳定的发展。
盈利能力主要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利润的能力,同时也可称之为资本增值能力和资金增值能力。企业运行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开展各项经营生产活动中,要将盈利能力置于首位,强化盈利能力能够促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获取优势,实现自身的稳定以及快速发展,打造具有社会知名度的品牌。
中小民营企业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在技术创新方面明显不足,面临着产品质量缺乏竞争力、人才资源匮乏、装备技术滞后以及职工素质不高等窘境。创新能力不足直接导致了企业缺乏行业竞争力,而采取保守的经营模式,也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陷入恶性循环中。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大型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模式出现了巨大变化,积极参考和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模式,获得显著的发展成果。但是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受到思维和模式的制约,管理水平难以提升,一些企业依然采用家族管理模式,岗位任职考虑亲属关系而并非人才能,对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造成一定程度的挫伤,进而致使人才大量流失。同时,一些中小企业在管理中过于依赖人情世故,没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或者制度没有落实到实际管理中,难以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
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实力较为薄弱,而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较多,例如成本控制水平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人力成本难以降低等。当企业遭遇经营困难后,无法通过融资缓解现状,而资金缺乏为难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支撑,进而盈利能力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
当前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中小民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难以获得稳定发展,很多企业在与大型企业的竞争中落败,进而寻求更加稳定谨慎的发展模式,在业务数量、人员数量、生产规模方面都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同时,中小民营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稳定性不足,也难以吸引高端人才的加入,自身培养等人才在高薪的诱惑下离职,也进一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规模。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的要求趋于多元化,而想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进而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则要注重开展技术创新。基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特点,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中小民营企业要积极开展市场调查,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技术更新,组织技术骨干参考行业大型企业以及高新技术,结合自身的生产规模、行业发展、产品类型以及消费者需求,确定技术创新方向,在既定的方向下开展创新工作,以技术创新带动盈利能力;第二,技术创新要以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而言,资金匮乏是大部分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难以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中投入大量资金,导致企业发展受到制约,企业管理层要认识到技术革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结合企业资金实力,合理、持续的在技术创新中加大投入,以技术作为企业在行业中的立足之本;最后,中小民营企业要注重开发新型的前沿技术,以技术作为引领行业的重要保障,用技术弥补与大型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差距,积极发展创新型、科技型企业。
盈利能力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盈利能力,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而言,管理水平不高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想要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则要积极优化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手段,以管理带动盈利。首先,企业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核心内容,摒弃以往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积极聘请财务方面的专业人才,全面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发挥财务管理在盈利方面的价值和作用;其次,制定完善的管理结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框架,所有管理工作都要在既定的制度和流程下开展,尤其是员工晋升制度、奖惩制度,要杜绝裙带关系和亲属关系,转变以往家族式管理的弊端,为员工创设公平的管理环境,促使所有员工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最后,对各个岗位的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划分,在开展管理工作中,实行追责制度,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在明确的岗位责任约束下,员工能够主动地规范个人行为,在企业内部营造浓郁而良好的浓郁氛围。
中小民营企业在资金方面与大型企业存在较大差异,而资金方面的缺陷也是中小企业无法与大型企业竞争的重要劣势,直接影响自身的盈利能力,因此,企业想要提升盈利能力,则要注重开展资产管理,发挥资产的价值和作用。首先,现代企业在发展中对资金流的要求较高,资金流可以为企业创造直接利润,因此,在提升盈利能力中,要对资金流进行科学管理,尽量避免消耗流动资金,促使其发挥盈利作用;其次,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当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主要采用系统分类的管理模式,对无效资产和闲置资产进行合理利用,同时,企业还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避免个固定资产流失,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督,发挥固定资产的生产价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后,在资产投资中,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不足,在投资中要做好市场调查,不能盲目投资而导致资金流浪费,影响自身的盈利能力。
成本控制与盈利能力密切相关,尤其在现代市场环境下,降低成本可以提升企业利润,促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中小民营企业要注重强化成本控制,其各项控制举措落实到各个生产环节中,要贯穿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市场营销以及企业运行。首先,加强原料成本控制,对于制造业中小企业,原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核心和重点,企业在采购原料中要积极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市场原料价值走向,可以与当地原料供应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不仅能够进一步降低原料成本,还可以减少原料运输成本;其次,人工成本在企业生产成本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现代人工成本不断增加,企业更加注重加强人工成本控制,综合考虑企业产能合理规划岗位人数,实行岗位精简管理,通过降低员工数量、提升生产效能的方式节约人工成本开支,将工资绩效和生产效能挂钩,可以调动员工参与生产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编制月度、季度以及年度成本预算,保证预算的合理性以及指导性,将其落实到实际运行生产中,以预算为支撑对成本开展精细化管理,如果超预算情况要及时报告,按照正常的流程审批。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是企业获得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大企业也纷纷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网罗人才,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在发展规模和工薪待遇方面与大型企业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加入,对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巨大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要转变固化思维,给予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度重视。首先,中小民营企业要注重从高校和社会中选拨人才,提升岗位工薪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而为了弥补和大型企业的差距,中小企业可通过职位晋升、学历深造等方式吸引人才,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才储备;其次,中小民营企业要注重自己培养人才,对现有的企业人才进行定期培训,传授其专业知识、前沿技术,或者与大型企业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将人才有组织的送到大型企业中实训,完善人才队伍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最后,发挥人才的创新性和能动性,给予人才更大的发挥空间,利用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优势,将高端人才与企业命运充分结合,起到挽留人才和吸引人才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发展大趋势下,中小民营企业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其在经营中与大型企业依然存在一定差距,抗风险能力不足。因此,中小民营企业要认识到自身在盈利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不断提升和优化盈利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知名度,循序渐进地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更加稳定且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