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11-23 14:18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5期
关键词:商务职业技能证书

朱 青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一、“1+X”证书制度出台的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对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这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解决市场上人才供需的矛盾。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指导文件,用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衔接,进而深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之后,教育部推出了“1+X”证书制度,其主要是指学历证书和多样化的职业技能证书组合,借此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1+X”证书制度能够让学校按照企业岗位需求来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优化课程资源配置,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够有效地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1+X”证书制度在我国多个院校都已推行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1+X”证书制度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我国的各高校纷纷加入其中,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来推进“1+X”证书制度的落实。

二、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商务专业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该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覆盖的知识范围较广,学生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教融合有待深入

产教融合对于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的衔接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和扩大就业创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在产教融合方面仍然有待深入,很多情况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没有企业的参与,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岗位技能配套课程设置上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脱节,这就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往往无法适应岗位。

国际商务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近几年我国相关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这为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但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仍然不够紧密,很多学生没有真实地接触到国际商务的过程,这就导致了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与实际岗位工作要求相脱节,该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教学内容与国际商务运营实际存在脱节

国际商务的发展十分迅速,因此,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他们不仅要熟悉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而且要掌握企业管理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处理各类国际商务的事宜。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关于国际商务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实训课程等,但是很多理论都滞后于国际商务的发展,而且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的时间也十分有限,未能充分掌握最前沿的技术。这就导致相关课程的开发与企业的发展不配套,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学生在步入就业岗位后很难完全适应,往往还需要借助企业的培训才能胜任。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因此,其教学要和企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但是由于国际商务发展过快和理论更新较慢等原因,导致当前国际商务教学与实际运营存在脱节的问题,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可能已经过时,因此,在入职后往往无法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有效实现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是关键所在。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整体缺乏配套的专业教师,而且很多都不具备国际商务的相关企业实践经历。很多高职院校在招聘时虽然提出了学历和实践经历的要求,但是应聘的教师往往不能满足,通常是就职后再进行相关技能证书的考取。

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任务相对繁重,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多个学科教学,所以教师很难有效的协调教学与实践。虽然高校也出台了鼓励教师实践的政策,但是安排进入企业锻炼的教师颇为有限,师资队伍整体的实践能力提升较为缓慢,进而影响到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学校对教师的培训也略显不足,所以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能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商务教学的质量。

(四)学生对“1+X”证书制度认可度较低

“1+X”证书制度在近几年才开始推行,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其个人成长。但是由于该项制度推行的时间还较短,所以很多学生对“1+X”证书制度的认可程度还较低,他们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各项证书的考核中,甚至还有很多学生并不明确各类证书的用途,这就导致相关培训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

高职院校在推行“1+X”证书制度时开展了各项证书考核的培训工作,但是各个专业开展“1+X”考证工作的进度不一样,有些专业已经申请到了“1+X”证书制度试点,有些则没有。而已经申请到试点的专业,证书和本专业课程体系相距较远,没有对应的课程做基础,学生通过考试的难度大,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考试,进而使得许多学生对参加“1+X”考试望而却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1+X”证书制度的落实,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创业。

三、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优化产教融合的模式

在“1+X”证书制度推行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应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设置时也应邀请企业的人员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有效明确岗位职业技能的需求,进而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当然,在这方面各高职院校还可与企业签订协议,定向输出人才,这样就能有效地优化产教融合,一方面减轻毕业学生就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企业人才短缺的困境。

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各高职院校可邀请企业专家定期到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指导,向学生讲解当前国际商务各岗位人才的要求,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另外,深度校企合作也有利于提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各高职院校可承接国际商务的相关经营项目,例如,帮助企业通过网络寻找和联系客户、开展网店运营推广、辅助外贸业务员完成制单工作等项目,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直接了解国际商务相关工作内容,同时也能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让他们提前进入岗位,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产教融合单纯地依靠各高职院校很难实现,往往会遇到政策和资金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一方面,政府部门可参与其中,主导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络,帮助学校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这样就能持续地推进产教融合。例如,政府可出台相应的政策,对于和高校合作的企业可适当的减免税收,这样就能提高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另外,政府部门还可引导高校与高校之间形成联盟,为他们搭建沟通的平台,共同分享教学的经验,增强资源的共享,进而为“1+X”证书制度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1+X”证书制度优化课程体系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应结合职业技能标准,将课程与职业技能标准有效的对接,这样一方面可减轻学生考取各类证书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能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例如,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可考取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证书,所以在《跨境电商运营》《跨境电商推广》《电子商务实务》课程中可穿插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证书考试的知识点,同时针对性培训学生证书考取的技巧,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另外,可以开设书证融通课程,供学生选修,将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内容合理穿插在课程内容中,学生通过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兑换相关课程学分,以此来缓解学生考取证书的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考取证书和完成专业课程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国际商务专业还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更新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相对应,这样学生在毕业后才能快速地融入岗位,并且胜任工作。

为优化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还可采取网课的形式开展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的工作,让培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在这方面,高职院校之间可合作开发教学资源,推动网课的共享,这不仅可以缓解教学资源建设的压力,而且还能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网络课程的建设工作,在“1+X”证书制度下可进一步分丰富内容,借助网络和移动终端来推动学生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通过率。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高职院校要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安排教师进入企业实践锻炼,这对于提升教师国际商务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也要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对深入企业学习的教师进行奖励。其次,学校也应鼓励教师参与各项职业技能证书的师资培训,不断更新其教学理念与方法,让教师具备培训学生参与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参加各类实践活动,让教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然后在实践中完善知识体系提高业务能力,最终打造出优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在理论研究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但是难免会有经验的欠缺。因此,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各高职院校还可邀请行业内的精英进校讲座为教师和学生授课,传递国际商务的实践经验。甚至可直接聘请行业精英来校内就职,针对性地培训学生实践的能力。各高职院校在培养校内教师的基础上还可拓宽招聘的范围,让更多有实践经验的人来教导学生,形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互补,在不断的发展中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以此来保障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的质量。

(四)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

当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在课程考核上与“1+X”证书制度隔离开来。学生一方面要完成课程学习,应对课程的各项考核,另一方面又要花时间学习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试内容,努力考取各类职业技能证书。学生承受了较大的学业压力和考证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考取各证书的积极性。因此,在后续的改进中要注重课程评价模式与“1+X”证书制度相结合,适当让学生用证书来代替考试成绩,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学生考取证书的积极性,另外,也能为学生留出更多的学习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内容的时间,提高考证成功率。通过这种改革,可以将职业技能证书融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中,根据学生的技能评级来获得相应的评价结果,对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通过实践能够帮助学生提前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丰富其经验,提升其综合能力。但是当前国际商务专业教学中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教学,相应的评价模式也对实践不够重视。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的,因此,在课程评价模式中要体现出多元化,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等也要纳入评价体系中。对于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过程,可由企业来对其表现进行打分,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出评价的客观性,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自身存在的不足。另外,增强课程评价模式中实践的比重还可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职业技能证书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实践能力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除此之外,学生的各项职业技能证书还可作为奖学金以及校内竞选的加分项,引导学生积极的考取各类职业技能证书。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提升课程评价模式的科学性,与“1+X”证书制度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考取各类职业技能证书的认识,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为了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部推出了“1+X”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考核与学历证书相结合,意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但是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产教融合不够深入、教学内容与国际商务运营实际脱节、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学生对“1+X”证书制度认可度较低的问题。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优化产教融合模式、基于“1+X”证书制度优化课程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评价模式改革四项措施,希望可以借此给我国高职院校在“1+X”证书制度下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方向。

猜你喜欢
商务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