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平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我国对高校人才培养高度重视,除了体现在教育层面之外,还体现在职能部门、分校财务管理方面。近年来,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对高校教育给予了大力支持,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随着高校工程建设数量多、规模不断加大,政府在财政力度上也有所增强。高校在开展财务工作中要注重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于当前高校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模式进行分析,应用信息技术创新管理,以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为适应环境,高校就要实施创新,摒弃传统的财务核算模式,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1]。高校需要要注重财务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管理效能。
长期以来,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即便引进了电子设备,但是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不能真正意义地实现会计信息化,依然以人工操作为主。科学技术高速发展,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实现全面信息化成为一种必然,无论是存储财务信息数据,还是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以及对于财务数据信息的分析,速度更快,而且所获得的结果更加有效,使得人、财、物投入减少。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运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建立信息管理平台,使各部门之间建立紧密的关系,财务管理信息资源在平台上共享,财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高校实施改革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信息化是重要的环节,在财务人员自身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不断加强的同时,还要与其他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沟通,对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将预算执行信息全面体现,并将单位财务信息清晰地反映出来。要使财务信息质量有所提高,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强的同时,对于高校的有关要求也要充分满足。
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应用软件上,财务人员所使用的软件引进了最先进的技术,使资源合理配置,而且提高了资源的有效性,而且应用软件还可以将旧数据与新数据有效整合并合理分配,通过对各项资源予以优化,对有关的数据进行分析,使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科学化,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结合使用先进的软件,提高了科学化决策。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所具备的特点包括财务管理工作覆盖范围广、财务管理工作敏感度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综合性非常强、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特殊性。具体如下:
高校的各个部门运营的过程中都会发生资金活动,每天都有大量的资金流动,在部门资金管理中,财务人员需要不断跟进。通常而言,部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都需要向财务管理部门报备,在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展开,还要接受财务人员的监督,财务人员对于有关的账目需要统计分析。
新时代下,高校要提高经营效益,就要在财务管理中全方位展开,充分反映资金活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所以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中,其资金管理质量如何直接决定了高校战略目标是否实现。
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与其自身所具备的性质有关。高校具有公益性,也有经济性,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无论是管理流程,还是管理内容都比较复杂,需要从单位的具体性质出发实施系统化管理。高校的任何一项管理中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问题,都会产生局部效应,对整个的医院财务管理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要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对资金活动进行规划,维护高校持续稳定运行。
高校与其他事业单位有所不同,体现公益性的同时,主要是通过展开教育工作创造经济收入,这就使其在运营及业务管理上都能够将行业特殊性体现出来。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特殊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其一,收入业务流程比较复杂,有多种类别、业务量非常大,而且往往账期比较长。高校的经济收入方面种类也非常多,诸如开展教学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财政部门提供的补助,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的补助、科教经费以及其他各种名目的收入等等,如果规模比较大的高校,平均每年的业务收入是非常大的。
其二,财务管理内容中涉及到业务经费、教育成本,费用报销的归口比较多,有很大的工作量。高校具有服务性质,还具有商业性质,是非常复杂的单位,会涉及到材料成本、商品成本,也有劳务成本。
其三,高校的科教经费以及财政补助经费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需要很长的使用周期。
其四,应付款经费非常多,汇总成本的时候比较复杂,而且支付的时候还需要跨周期实现。
其五,从高校的管理人员层面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来看,对于报表有不同的需求,此外,财政部门、发展改革部门以及人社部门也有各自的报表需求,这就对财务管理工作有较高的要求,才能做好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
中国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还要强化资金管理,对于资金的使用合理控制,对于高校教育的价值创造以及战略管理却没有予以关注,导致这些外在需求无法满足,依然停留在核算的层面。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在现在的高校中应用存在明显不足,具体如下:
当前多数的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没有与时俱进,依然重于基础性工作,比如,会计凭证的制作、进行会计账簿登记或者对收付款交易进行处理等等,而且还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无论是人力方面,还要物力方面,都造成了浪费,在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中,对于通用的会计准则予以运用。在高校中,财务管理人员在收集会计信息的时候存在事后性,高校不能根据财务数据对未来发展状况做出准确预测,不能将此作为重要的参考内容制定高校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也不能展开目标考核工作。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展开的过程中,由于经营环境比较复杂,而且呈现出多变的趋势,不能在事前将财务预测做到位,也不能制定财务规划,导致大量的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因此,无法保证管理工作质量[2]。
多数的高校财务部门在开展工作中更为注重会计核算,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务管理目标不足,不能实现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工作不能保证高校的各项决策准确,对高校的健康发展也不能起到推动作用。高校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来,而是形式化,也就是说,预算编制体现在价值目标层面,在执行预算的时候没有强制力的约束,对于预算管理结果就无法考核,开发以及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各项工作的运行状态。
多数高校实施财务管理的时候依然采用通用会计准则,由此生成的会计报表支队外部需求予以满足,主要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等,不能发挥经营管理服务作用。高校每天的工作中都需要使用大量的资金,在运营项目的时候,往往周期长、环节多,不确定因素也非常多,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很大。所以高校在运营的时候,需要实施动态化的财务管理,对于风险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此时如果没有更新方法,而是依然采用传统的模式,即通过运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实施,就无法有效管理控制。
财务管理中如果设立有分销,由于分布比较分散,高校在建立会计机构的时候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之资源短缺,难度是比较大的,需要考虑很多的内容,要对核算职能予以满足,就要在核算主体的基础上设置会计部门,此时就会出现机构重叠的问题,导致无法整合资源[3]。由于财务部门比较分散,各种财务管理资源不能真正意义地实现共享,没有与其他的职能部门有效合作,使高校开展各项工作中,财务部门的风险管理控制不够深入,而是仅仅停留在表面,造成风险管理控制匮乏,且不能提供财务支持。
处于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社会环境中,高校要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就需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有效支配资金,在财务管理中要突破传统模式,应用信息管理模式以实现创新,推进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实现现代化。
高校的主要工作是开展教育活动,此外还有其他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科研项目和各种基建工程项目等等,这些项目的运行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基建项目,周期比较长,而且项目不同,所投入的资金量也会有所不同,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地域环境存在差异,处于不同的经济环境中,或者政策环境有所不同,同时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比较复杂。高校的教育环境变化,利润空间逐渐缩小,行业风险就会增加,高校要控制好资金,就要做好财务预测工作。将信息技术合理利用,在投资决策之前发挥校园网络平台的作用对国家有关政策认真学习,在此基础上预测市场以及工程建设规模[4]。经过调查之后获得评估结果,就可以对投资收益做出预测。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资金投入模式,获得的收益测算主要用户分析投资回收期以及资金投入之后所获得的收益。在分析的过程中停留在静态层面,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就不够真实,很有可能造成决策失误。实施投资财务预测的时候应用信息技术,对于现值指标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体现,应用动态方法对内部报酬率指标进行分析,特别要高度重视经济增加值,测算的结果可以发挥指导作用,对高校快速稳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高校施财务管理中,要充分满足各种外部需求。比如,要准时提供会计信息报告,信息也要详细,且有较高的准确度,满足高校管理需要,保证经营管理信息准确,另外,还要建立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并予以完善,基于此做出高校管理决策,用于指导部门发挥其职能[7]。高校财务报告信息需要及时传输给管理层,还要传输给职能部门,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多,诸如教育收入、科研成果所获得的收入、工程项目所获得的收入以及管理成本开支情况、执行预算情况等等。在会计报告体系中,将总校报告和分校综合报告都纳入其中,需要设计两个体系层次,还要划分为多个分报表。
1.实施动态化的财务管理
高校在开展各项工作的时候,需要实现的项目整体预算目标中涵盖预测的成本、目标以及所获得的利润等等,一旦确认之后就不能以任何的理由作出调整,主要的依据是后续的预算分解、动态化管理控制以及主要依据的分析[5]。
其中,项目预算重包括财务预算以及业务经营计划,都可以运营财务官软件将两者有机集合。高校在开展工程建设工作中,需要将各项工作分到各个部门,基于此应用信息技术实施动态成本监督控制的时候,要将合同管理手段和现金流管理手段有效利用,实施项目控制,重点控制好合同成本、非合同成本以及即将发生的成本控制目标[6]。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开发进度以及付款要求,将项目进度计划制定出来,制定销售资金回笼计划,合理安排融资等等,对于资金计划以及现金流量表都要定期编制,对于资金实施动态化的管理控制。
2.将管理报告体系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
高校在会计机构的设置上要将分散的职能工作集中起来,在业务共享中心实现。比如,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将普通会计核算工作集中到总部形成“会计核算中心”、包括资金收付以及调配等等,促使“资金管理”中心存在区域性,为财务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并实施后台服务。
将高校财务管理中心构建起来,构建财务管理体系,在管理中将目标管理战略渗入其中,项目财务为财务代表,是总部财务管理中心对分校项目的选派,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专业化,且能熟练应用财务管理软件实施管理,高校管理人员对于各项业务都全面掌握,承担这项工作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促使高校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8]。在总校的财务管理中,要负责分校的财务目标,实现预算管理精细化、落实财务制度,对于基层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发挥财务与业务沟通的桥梁作用。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明确,我国高校在城市快速发展的环境中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与中国现代化发展保持同步。处于新时期,高校在管理结构上面临转型,在此过程中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应用信息技术做好前期财务预测工作、实施动态化的财务管理、将管理报告体系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对高校顺利展开各项工作予以支持,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