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久悦,刘 岩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8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下,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育发展各项保障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不断提升。最引人注目的是,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这个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高校党员干部都表现出了顾全大局、敢于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各级党组织是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党的群众工作基础是扎实稳固的。然而,习总书记指出:“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1]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对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建的新要求,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之际,高校党建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在高校广大师生员工中所拥有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仍然需要不断巩固。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部署。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特殊且极其重要的地位。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学校党建工作有效创新开展,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如果高校党建工作抓得不紧不力,高校党组织的力量就会衰弱,党的决策和部署就难以在高校顺利地推进和实现。高校党委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抓好党建工作,认真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把好办学方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高校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各种错误思潮极力渗透的重要目标。特别是近些年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更加突出,广大师生思想更加活跃,价值取向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特征也日益明显。引导广大师生把个人理想和中国梦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聚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为党和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教育发展任务非常艰巨,高校需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打造世界名校强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告诉我们,越是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越需要有党的坚强领导,越需要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高校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统一思想,营造团结和谐的创业干事的氛围,确保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更加坚定,定位目标更加清晰,优势特色更加突出,社会声誉影响力更加彰显。高校要发挥党委领导核心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为党的教育事业共同奋斗,提高群策群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能力,强化创新发展、协调推进的执行能力。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培养造就能够适应高校教育建设发展的优秀年轻干部,为高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是二级学院发展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二级院系党政领导班子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重要事项。也就是说,高校二级院系实行的是党政共同负责的体制机制,党政领导必须形成合力,这是高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切实推进党建工作重心下移,将党的建设重点放在基层,大抓基层、严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落实党政“共同负责”的要求,保证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必须不断提升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团结协作,不断增强履职能力。二级学院的重大问题,党政必须集体研究、互通情况、民主决策,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力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增强高校党支部的战斗力,就要正视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的高校存在未将已毕业、党组织关系仍在学校的学生党员信息录入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的情况,由于学校的失误,这些党员的组织关系处于悬空状态;有的学校党员管理存在失误,存在入党志愿书丢失和填写错误的情况等。针对存在的问题,高校党支部建设要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集中力量进行改进,破解制约高校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教职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采取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守信念、有本领、重品行骨干党员的传帮带作用。
据统计,绝大多数普通高校目前在岗教职工党员所占比例数,约占该校教职工总数的50%以上;在籍学生党员人数,占学生总数5%-10%左右。发挥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各级党组织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也是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党员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做普通教师和学生的楷模,诚心诚意为广大师生办好事、办实事。教师党员不仅要具备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还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责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生党员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做学习上的楷模,做文明校园建设中的表率。
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学深走实,把《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史学专著学深学透,党中央、省委组建了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宣讲团成员以党史专家学者为主,深入高校为党员干部开展党史专题讲座,帮助教师系统学习党史知识。有的高校还广泛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讲党史故事,开展专题座谈会、研讨会。通过专题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师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百年奋斗历史性贡献,不断启迪激励党员干部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基层党组织要注重增强党员干部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党史视频资源,组织高校党员干部观看红色影片。通过不同的影片,不同的镜头变换,引导党员干部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百年光辉历程,不断领悟为什么当初弱小的中国共产党,如今能够成长为百年大党;为什么当初积贫积弱的国家,如今能够凝聚起启航新征程的磅礴伟力,一步步走向团结走向富强。通过观看红色影片,以先驱者、革命者的精神感召党员干部,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璀璨的成就,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党史,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在政治理论学习中,要充分利用纪念馆、展览馆等优质资源,使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革命先辈、时代楷模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各个阶段的历史,特别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当地的历史相结合,追忆革命前辈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心系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奋斗历程、成功经验和革命精神的认识。学习新时代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创业创新创优的事迹风采,增强为实现党的初心使命而努力奋斗的自觉性,帮助党员干部在精神洗礼的同时,增强宗旨意识,汲取奋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