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的相关研究

2021-11-23 12:23
少年体育训练 2021年9期
关键词:协同体育教师技能

刘 章

(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上海 201112)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一书中专门对运动技能和体能的内容与要求进行了详细解读,虽然对两者设立独立模块阐述,但文字解读中处处体现了二者的相互性、相容性及不可独立性等关系特点。同时,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发现,在体育教学中对体能和技能的融合以及协同发展等方向还有很大探索和研究空间,本文就以此为立脚点进行阐述。

1 体能、技能概念界定

1.1 体 能

体能(Physical Fitness)一词最早源于美国。从广义上讲,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在英文文献中,常被用于表达身体对某种事物的适应能力。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体能”一词在西方体育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过程中被大众熟知,1984年出版的《体育词典》中较早对体能进行了解释: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2个部分:(1)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和灵敏等基本身体素质;(2)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和支撑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称体能也叫体适能,主要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耐力、身体成分等,以及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从事运动所需的速度、力量、灵敏、神经肌肉协调性、平衡和反应时等。虽然目前没有统一的概念解读,但其核心内容都相通且可相互借鉴。

1.2 技 能

体育教学中技能一词通常指“运动技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中有明确的运动技能目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则在课程目标部分指出: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2 体能与技能的协同性

2.1 体能是保证有效完成和提高各种动作技术的前提

个体拥有良好的体能是有效完成各种动作技术的前提条件,也是不断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保障。每个学生在进行运动时都需要一定的体能,但每个人的生理特点、体形、性别等有所不同,所以在运动中反应出的体能水平高低也会不同。例如,在学习韵律操时,有的学生较胖、有的学生体质较弱、有的学生活泼好动等,但学得较轻松且容易完成目标的学生往往拥有良好的体能。因此,体育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学生体能的差异性,并对其进行有层次的因材施教,从而确保学生拥有足够的体能完成运动动作技术。

当一项或若干项熟练掌握的技能运用于实战过程中,往往是质的提升还是整体受限都取决于体能的优良程度。以篮球课堂教学为例,学生在掌握一定运球、突破、挡拆、跑位、投篮等技术动作后,随即开展相应的比赛,比赛过程中会有一些学生出现突破速度慢、对抗力量不足、耐力弱等体能问题,直接导致难以突破、容易出现失误等问题的出现,相反体能好的学生则在个人表现和团队合作中都会表现出很多亮点,使自身突破性提升。因此,当个体之间整体体能与技能水平都处在一个相近段位水准时,最后拼的就是体能,或者即使有再好的技能,当体能跟不上时,高技能水平也很难正常发挥出来,另外,好的体能往往还能对技能正常或超长发挥提供一定的支援和保障。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需不断通过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多元类型、简明扼要、趣效结合的体能练习促进学生体能不断发展。

2.2 运动技能学习是体能练习的载体及着力点

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与专业竞技训练有很大区别,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追求单一枯燥的体能练习,看似直接、正中靶心,实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积极参与运动的兴趣。目前,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依然存在,把体能练习合理有效融入技能学习中,以载体和着力点形式让体能在多种类型的技能学习中得到提升。以50m快速跑教学为例,运用“小小伞兵(阻力伞)”“驾马车(橡皮筋)”“流动六边形”等趣味性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起跑、蹬地、加速、摆臂等技术动作中提高速度、协调、力量等,在技能提高过程中体能也充分得到发展。

体育教师在运动技能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各种形式的组合练习内化技能,各种负荷组合形式的练习对学生体能发展意义非凡。以自由泳教学为例,“爬浮板打腿+腿夹浮板划手”组合练习在解决上下肢技术动作的同时能促使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耐力、协调等发展。因此,课堂中体能的练习应该更多地在以技能学习为载体的基础上进行,把每个技术动作都作为提升体能的着力点,充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并为其他各种综合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3 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的途径

3.1 对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重要性的渗透

3.1.1 思想上渗透体育教学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体育课应该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的,需要各种身体练习和科学的运动量,不能过于强调技术教学而忽略一定负荷和练习密度的锻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了解和理解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在其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思想上的渗透,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1)开设专门主题的室内课进行相关知识普及;(2)对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效果明显的典型内容以及案例等推广普及;(3)结合在课内课外多种渠道进行思想渗透等。

3.1.2 实践中渗透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方面目标中明确指出运动技能目标和身体健康目标,对运动技能和体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二者看似分开阐述,实则相辅相成。另外,体育课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说明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能锻炼是常态化内容,因此,实践过程中对其重要性渗透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1)教学中整理和整合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学习;(2)练习中运用及时叫停、有效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形成肌肉和有意识记忆;(3)挖掘多种趣味教学方法,融入游戏、戏剧等元素,让学生易接受、易融入等。

3.2 教学中体能与技能的相互融入

3.2.1 教学计划镶嵌体能练习设计体育教师每个学年开始时都要制订相应的体育教学计划,包括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它是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然而,日常在以课程标准基本内容Ⅰ、基本内容Ⅱ和拓展内容等为核心制定和设计计划时,往往只凸显技能学习目标,而忽略对体能练习的科学、系统化设计,从而造成目前现实存在的2种课堂现象:没有运动量、没有比赛、没有战术的纯技能学习课堂和“徒有其表”的体能与技能课堂即课中单一、枯燥的体能补充练习。一种是没有体能练习,另外一种是随意性很大的体能练习,而这2种模式的课堂对学生全面发展都起不到积极促进作用,相反会阻碍兴趣、积极性等健康发展。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同时选定相应体能与技能内容,把相应的体能类练习也写进计划中,如民间体育——跳短绳的单元设计中,在学习跳短绳各个技术动作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变节奏、时间、形式等模式去体现体能练习设计,让学生在练习技能的同时体能也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3.2.2 体能练习融入技能学练之中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包括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4个阶段,特别在分化和巩固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反复性练习去对技术动作进行定型,在这个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能练习,把体能发展融入技能学练中。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烦琐的讲解以及不必要集合停顿等,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练多动。另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组织形式,合理增加能支撑技能提高的相应体能负荷密度,并结合场地、器材等巧妙设计、创新、丰富练习形式,将技能学习和体能练习充分结合。例如,四年级支撑与悬垂——靠墙手倒立,该教学内容对学生上肢力量以及身体协调等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单元教学中要针对此技术动作设计一些专门的上肢体能练习,如推小车、趣味俯卧撑、支撑拍气球等,把这些体能练习以趣味游戏形式贯穿于技能学练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发展。

3.3 其他相关途径

3.3.1 通过评价检查和监控评价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融合体能与技能内容时的相关表现进行有效跟踪记录,在实践中真实反映学生练习过程中的掌握程度、参与度等,并以此检查和监控体能与技能目标完成情况。另外,评价的方法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等,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运动兴趣,形成稳定内部驱动力,促使学生在不断提升运动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身体能状况。

3.3.2 体育课堂不同模块的融入体育课堂一般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4个部分,基本部分由技能学习和综合活动2个环节组成。开始部分为课堂常规内容,包括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安排见习生等,此模块可以进行语言引导;准备部分一般为热身操或专项热身游戏等内容,可以选取技能类内容进行热身,同时也能够在大强度运动中提升相关体能水平;基本部分中技能学习环节主要是针对每个项目中的动作技术学习,此环节中可以有效融入体能练习,以达到体能与技能的同时提高;综合活动环节可以紧跟技能学习环节进一步提升本课中体能与技能的同时,也可以进行补偿性体能与技能练习等;结束部分可以在放松活动前加一点该课堂教学目标中的专项素质练习等。整个体育课堂各个模块中体能和技能之间相互呼应、相互促进,从而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并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奠定夯实基础。

3.3.3 体育家庭作业体育家庭作业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学生可以在家里对课堂上已经掌握的技能进行巩固,同时也可以把没有完全掌握的技能通过家庭作业的形式练习并达到提高的目的,在技能提高的同时促进体能提升。因此,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要考虑如下因素:安全性、目的性、可操作性、趣味性、多样性等,这些因素是家庭作业可以有效开展的基础保障,也是体能与技能得以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另外,对家庭作业的实时监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我调控能力还较薄弱,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可以有效保障体育家庭作业的质量。

4 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的现实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在室外对学生进行身体和运动教育的活动性课程,强调的是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的形成等,同时也包括理论知识学习、身心健康发展、道德品质培养等,然而这一切都需要先建立在身体练习基础之上,支撑身体练习的根本因素就是个体的体能与技能水平。因此,对体育教学中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进行探索研究的现实价值深远。

4.1 凸显“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每个学生都获益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在关于学校体育这一段中论述的,学校体育开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体育课堂教学,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运动技能学习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运动技能掌握和提高与个体体能水平紧密相连。因此,体育教学中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是每个学生发展自身健康的基础,只有体能与技能一起发展才能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底。另外,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根据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体能与技能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和掌握并激发兴趣,形成终身锻炼意识和习惯。

4.2 均衡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能与技能学习比重,避免“一边倒”现象发生

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很多学者和专家对于“深化”或“淡化”运动技能教学一直存在一定争议。笔者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发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本身并不反对运动技能教学,而是反对单纯地追求运动技能学习和训练课,换而言之就是反对“一边倒”。对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的研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恰到好处避免教学实践中“天平”向单方面倾斜,让学生能在课堂中提升自身技能的同时也加强体能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4.3 明确体育课堂日常实践教学的方向,促进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体育教师日常教学提供方向性指导,可以从根本上逐步改变传统的纯体能或者技能课堂。由于体能与技能的协同发展成为课堂教学主线,必将促使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不得不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将技能内容和相关体能进行科学合理组合,从而进一步促使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等不断改进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各方面专业素养也会得到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协同体育教师技能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