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靖 长春中医药大学 外语教学部
近年来,面临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严峻挑战,中国传统医学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国家在《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中曾经明确提出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推动中医药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而中医药高等院校肩负着推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发扬光大的重要职责,为完成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使命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的中医药文化凭借其遵循自然规律的治疗方法,以得天独厚的优势,循序渐进地化解着世界危机。中医药高等院校一直肩负着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且通识教育是当前和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1],结合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借助英语作为有效的工具,多角度挖掘中西方文化的内涵,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最终成长为中医药理论知识完备且英语实践能力强的国际化人才,捍卫中医药瑰宝在国际医药领域中不可替代的位置,诸多的使命责任都宣告了通识英语教育“校本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中医药高等院校,通识英语教育“校本化”教学改革明确了必须围绕中医药国际化的目标,融合中医药专业技能和通识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把握中医药全球发展契机的天之骄子,坚实立足于中医药专业,结合学校特色和学情特点,加强英语学习,方法加创新的理念促进学科交流,将更加充分发挥英语的桥梁作用,促进中医药事业走向全世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西医因其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已经不能在世界舞台上独占鳌头,中西医结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融汇中西方智慧结晶才能造福人类。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通识英语教育“校本化”教学改革强调利用英语作为媒介,建立以本校师生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甄选通识课程,结合中西方经典文献来形成通识教学体系,着力体现出中医药特色,整合优势资源编写出自己的教材,创办真正的中医药教学体系。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尤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的能力,通识教育强调“通”字,即文理会通和古今中外会通[2],而中医者要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通识英语教学借助英语作为桥梁,更有利于打开学生的视野,勤于交流和收获思考,“校本化”教学改革将助他们一臂之力,创建一种使课程具有中医药精髓,且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模式,塑造出新世纪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中医药人才。
中医药高等院校通识英语教育的“校本化”教学改革,虽然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通识英语教育的“校本化”教学改革从具体形式上看依然存在问题。事实上,国内大学实施通识教育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3],但盲目开设多种人文选修课,仅仅是照抄照搬,表面取得所谓“通识课”的形式,但根本没有实现真正的通识教育,且中医药院校难免存在“专业化”严重的现象,这种“通识”教育只会导致“消化不良”的后果,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师很难淡化专业来设置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不能实现重在“育”而非“教”进而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博学通识能力;不能做到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也感受知识背后蕴涵着例如大胆创新、严谨求实等课程思政内容,因此不能完成通识英语教育对每个学生由“教”而“化”,顺其自然的教育历程。
通识英语教育“校本化”教学改革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英语作为直接载体,即拥有丰富全面的通识知识和能力,又具备高尚医德情操和素养。
首先,大学英语课堂上应该注重加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突出英语学习和自身中医药专业结合的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生生互动、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4],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进步。其次,运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是学校的重要使命之一,而且中医药发展的远大前景也可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重视学生细微的情绪变化,体现出中医药高等院校的人文色彩,建立一种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学习,从而保证较高的课堂效率,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传播中医药文化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紧跟国际医药事业发展步伐,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教学模式多样化和趣味化,广泛启发学生们的思维,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释放学习潜力[5],使学生们学习兴趣盎然,自然融入英语学习的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听力训练(听英文科普材料、看英文电影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奋点;通过课本内容引发相应的课堂表演,展示和提高英语表达力;通过学习环境英语化,设定情景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来锻炼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通过诗歌(老师搜集精选英文优秀诗歌)让学生感受西方文学的语言美、语境美,甚至可以激发他们的诗歌创作灵感;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展现中医药专业知识和西方科技发展的生动表现力和深远传播力。
针对中医药理论的特点和未来发展的预测状况,扩展学生单词量储备,提高英语沟通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形成有效的综合学习策略。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疗的四大法宝,听、说、读、写、译是学生英语学习不可或缺的五个环节,教师要从二者提炼出的要点入手,摸索互相促进的学习规律,听读是由外部语言转换为内部语言,说写是由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6],学生把基本语言技能运用在中医药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和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课堂上,翻转课堂、微课和慕课等教学模式以及PBL教学法、TBL教学法等各种教学理念的全面运用和实现,这样才会形成有效的综合学习策略,才能发挥语言魅力传播中医药理论,最终提高和扩大中医诊疗效率和影响力。
通识英语教育的“校本化”教学改革是以中医药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为基础,运用自由博学的通识理念广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中医药特色课程,完成通识英语和中医药理论的有机结合。
“校本化”教学改革重在弘扬传统,针对中医药体系特点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合理的课程。这必须结合国情和校情,让通识英语教育立足于中华文明历史根基中,古代哲学及儒释道法兵诸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可谓一脉相承,不了解其背景,就很难准确地理解与把握。让学生补好传统文化这一课,这不仅是中医学子继承、弘扬传统的责任,更是学好中医药知识的必备之基。但是通识教育不能混同于通才教育,不能搞没有教学要求、没有课程设计的“大杂烩”,而应该与学分结合,精心设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少而精,所以“校本化”改革必须渗透在通识英语教学实践细节中。
通识英语教育的“校本化”教学改革着重体现在以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突破了中医药英语教学的瓶颈,结合经济、科技等宽泛全面的通识教学系统。其教学过程面临着用英语表达涉猎中医药等各领域通识内容的挑战,所以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学生不但需要具备通识的知识面,而且具备书面和口头俱佳的英语能力。虽然学校已经存在中医药各个学科的专业设置,但“校本化”思路建立在中医药大环境中,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教师灵活运用形式各异的教学方法尝试拓展大学英语的教学途径,在不断分析与总结的探索中,以实际交际需要为原则,分层次、分话题地编排通识英语教育的“校本化”教学改革内容。
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展通识英语教育的“校本化”教学改革需要融合中西方进步成果,应该加强学生对于中西方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其“教化”作用看似容易,实则把通识教育理念融入于英语课程,对教师的人文素养、知识结构、学术造诣以及教学方法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通识英语教学内容要做到题材广泛,由浅入深,难易适中,语音现象丰富,增加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训练。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积累广博的词汇量,尤其是医学术语的准确表达,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诊疗实践的表达能力,有效提高诊疗效率以及取得理想效果。
总而言之,中医药高等院校通识英语教育的“校本化”教学改革要求我们加深领悟大学英语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结合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力求传统中医药理论突破学科局限与各领域知识融合拓展走向世界,培养真正具备英语实践能力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抓住中医药事业飞速发展的机遇,尤其当今全球疫情肆虐的紧急关头,不断促进中医药文化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从而完成中医药理论普及全球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