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色档案文化传播策略

2021-11-23 11:17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蒋红健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5期
关键词:传播媒介校史特色

文/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 蒋红健

《档案法》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自分管范围内的档案”。因此,高校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传播特色档案文化是其法定职能之一。特色档案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范畴中的重中之重,承载着高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展现高校独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特色档案文化的充分传播,不仅可以增强师生员工的归属感,而且可以作为决策依据,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

特色档案文化源自特色档案,特色档案是记录特色档案文化的有形实体,特色档案文化的传扬必须充分依靠特色档案管理,特色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加强,首先要从文化视角充分认识其蕴藏的文化内涵。本文撰写的目的,就是分析两者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有效手段,解决特色档案文化传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特色档案管理为根,以文化传播为脉,结合文化传播方式的走向,提出以实体展馆为主阵地,有选择性地综合利用传播媒介,扩大特色档案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一、高校特色档案文化传播存在的普遍问题

高校在特色档案文化传播方面做了持续不断的努力。高校不同程度地建立起各种形式的传播媒介,通过生动事例,还原重要历史节点,树立学习榜样,引领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发展工作。但是,高校特色档案文化传播仍然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亟待加以解决,现列举如下:

(一)高校特色文化传播重用轻管,需要对特色档案文化进行溯源研究。特色档案作为特色档案文化的不竭源泉,应当没有异议。但是,高校没有对特色档案管理进行单列或者专项管理,特色档案混杂在档案总类中,导致特色档案文化传播取材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剖析两者的逻辑关联,认识到建设、使用特色档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色档案管理是特色档案文化传播的初始环节,可以通过新增元数据,标注特色档案门类和特色档案主题,使特色档案管理进一步到位,更方便快捷地寻找并锁定特色档案文化素材,特色档案文化才能更具体、更全面。只有加强特色档案管理,才能为特色档案文化注入生生不息的源流,进而提高特色档案文化传播成效。

(二)高校欠缺对文化传播媒介的系统总结,需提高文化传播的功效。文化传播的媒介是多种多样的,高校档案馆不可能采用所有媒介,所以需要对媒介进行取舍。对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和综合利用成效进行分析,可以厘清传播方式的主次,在传播方式的选择和投入方面有所侧重,才能使得特色档案文化传播的功效最大化。对传播媒介的总结和分析包括经费投入大小、传播速率快慢和传播幅度宽窄,在此基础上,根据档案馆的实际情况,根据分析结论宏观把握文化传播的人、财、物力投入,真正推动文化传播效果提升。

(三)近年来业务费偏紧,档案馆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由于国际经济大环境持续低迷,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形势带来的冲击,高校各部门业务费缩减。因此,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文化传播媒介,保证特色档案文化传播的质量和广度,在充分分析传播媒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征、高校特点及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优化、重组文化传播媒介,高度体现特色档案的文化价值。

二、特色档案与特色档案文化逻辑关联分析

(一)特色档案具有高密度文化价值。特色档案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加强特色档案管理,对于引领师生、教育大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师生校友、社会人士加深理解学校重大决策和重大发展历程的社会背景,从而理解重大变革措施的缘由,感受变革带来的深远影响。只有深入理解特色档案的文化价值,熟悉校史校情,才能理解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背后的艰难,体现校史文化内涵的导向作用,增强文化认同感,真正发挥特色档案文化的教育功能。因此,档案馆应承担起特色档案管理职责,继承、传扬特色档案文化,做好立档育人的第一责任者。

此外,特色档案还能揭示特色档案文化所处社会背景,由点及面,了解特色档案记载内容反映的社会面貌。例如,我校建校历史悠久,源头可追溯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学校的发展史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缩影,每一份馆藏特色档案都是一个侧面,学校当时的发展状况和管理决策需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在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借助特色档案,再现学校领导层的管理方略以及责任担当,来访者更能懂得学校开创时筚路蓝缕的艰难,从而激发爱国爱校情感,珍惜时代机遇,促进学科建设,推进学校整体发展。

(二)特色档案所折射的文化价值具有原创性,弥足珍贵。特色档案深具个性化,更能反映出每个学校的特色和本质,便于来访者理解、继承和传扬,这种特色文化有其根脉,具有延续性。高校各项建设不是无根之水,是在特色文化熏陶中顺理成章地开展和壮大起来的。此外,特色档案文化的原创性还表现在内容充实和形式新颖,其表现形式生动、形象、趣味横生,从而使来访者流连忘返,达成特色档案文化传播的目的。多年来,高校特色档案独特而新颖,特色档案文化历久弥新,颇具观赏性,影响程度极为深远。

(三)特色档案感官感受性强。特色档案载体非常丰富,包括实物档案、声像档案、口述档案、名人档案、特色文书等多种形式,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触发参观者感官感受,特色档案载体的多样性增加了特色档案文化的鉴赏价值,传播效果更为出彩。正因为特色档案反映的内容场景化,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具有超强表现力,容易让参观者代入所处年代,有效连接特色档案承载的历史。特色档案具有多载体、多媒体的特征,所以广泛使用于文博展馆和编研产品,特色档案文化得以起到服务教育、传承文明、致力原创、追求卓越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特色档案中的地域档案是地域文化长期发展和特定文化空间的宝贵遗存。地域档案的加工和开发,有利于参观者理解风土人情、生产生活方式、历史遗迹和代表人物,从而使地域文化展现独特亲和力和影响力。

(四)特色档案文化传播对特色档案管理具有反推作用。特色档案文化传播和特色档案管理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互为影响、互为促进。特色档案文化的传播需要特色档案管理来支撑,特色档案管理的力度决定了特色档案文化传播的效果。特色档案文化传播需要以特色档案为根基,同时反推特色档案管理,不断从特色档案中提取素材,丰富特色档案文化内涵。

三、建设校史馆、博物馆等文化传播主阵地思路

校史馆、博物馆等实体展馆作为参观、考察、学习场所,是特色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近年来,我校实体展馆参观人数逐年增长,甚至成倍增长,表明来访者仍然看重校史文化的亲身体验,在报考咨询、新学年初、校庆日和重要嘉宾到访之际,批量参观人次呈现阶段性高峰。因此,实体展馆是特色档案文化传播不可缺失的主阵地。

对于建校历史较长的高校,可以分成不同历史阶段建设校史馆。早期特色档案文化展板和展品经过多年修订,深具历史色彩,内容较为固定,后期特色档案文化展板和展品可以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整。例如,我校将校史馆分成校史一馆和校史二馆,校史一馆陈列时间段为1952年华南工学院组建至1977年,校史二馆陈列时间段为1978年至今,校史一馆展出物只需日常维护,校史二馆展出物则需要推陈出新,不断完善。

博物馆展品主要通过校内征集和校友捐赠两种方式募集。例如,我校正在征集对学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仪器设备,并且注重成系列、能够反映演变历史的仪器设备,借以建设大型工业博物馆,用以启迪师生,启发来者。我校的无线电电子博物馆和电视机工业博物馆的展品则由校友捐赠,通过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校友亲自收集或公开募集,可以收集到许多具有代表意义的展品。此外,档案馆还可以根据财政余力,适度采用征购方式,弥补展品数量的不足。博物馆展品包含许多精品,可以作为重点、亮点,通过书籍、画册、折页等编研方式向不同人群进行宣传,吸引感兴趣者前来观摩学习。

四、特色档案文化传播媒介的发展方向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组织开展第五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文中详细列举了文化媒介的具体形式。具体包括“校内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展览馆、纪念馆、美术馆等育人载体”“校内故居旧址、历史遗迹、文化遗产、景观景点和校史、院史、学科史、人物史等教育资源”“电影、电视、歌曲、戏剧、小说、诵读、动漫、微电影、公益广告等艺术形式”,从中可以看出文化传播媒介的多样性。在此,我们分析文化传播媒介的发展走势,希望采用来访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更便捷地让来访者读懂典型,感受榜样力量。

(一)网络化。网络化是特色档案文化传播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其表现形式有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短视频等,其中,移动网络化更是网络化的未来发展方向。网络化具有足不出户的便捷性,较其他传播方式更易为大众所接受。网络化的成功,取决于特色档案文化是否生动活泼,只有把特色档案文化内容建设好,才能保障网络化的点击量和关注度。近年来,许多高校开辟网上专题展厅,既节省印刷成本,又便于材料更新,还可以嵌入视频,展出内容引人入胜,其传播效果不亚于实体展馆。

(二)多向化。多向化指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取得文化传播最大成效。具体包括新闻媒体、报纸、书刊、宣传廊等方式。学校可以引进新闻媒体,进行特定新闻稿采编,也可以对特色档案深度编研,形成编研书刊,进而将精品章节在报纸和网页上公开,还可以采用宣传廊橱窗形式展出特色档案文化的某个主题。通过立体式、全方位的文化传播,广泛宣传特色档案管理的成绩。例如,我校曾邀请《广州日报》、南方电视台等单位,跟踪采访校内博物馆展品,发布新闻,制作电视节目,档案馆同时配发新闻稿,使我校博物工作成为当时的一大热点。

(三)科技化。展示科技处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之中,使之成为特色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我们可以在各专业展馆设置触摸屏,来访者通过点击方式调取相关材料,也可以在展馆设立互动社区,通过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SR(代替现实),增强来访者沉浸式体验感和娱乐性,还可以在网站挂接三维实景地图,轻型重型建筑和人文景观,即可显示文字介绍。通过这些高科技手段,校史文化传播不仅具有教育意义,而且趣味盎然,使参观者不虚此行。

(四)课堂化。课堂化包括特色档案文化进课堂和展馆实地解说两种方式。特色档案文化进课堂有多种方式:比如新教工及新生培训、开设校史校情通选课、引入学校系列文化讲坛、退休领导及教授讲授校史等,通过课堂现场教学,辅以课后作业和小课题研究,教学相长,学有所得。展馆实地解说采用预约制,请校史文化解说队成员解说,或者请校史校情研究人员现场讲解,通过众多鲜活事例,帮助师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场合化。场合化指利用校庆日、国际档案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或者国家和省档案局、教育部、各类档案协会、博物馆育人联盟等组织召开的年会和学术研讨会,交流特色档案管理经验,宣传本校特色档案文化,抛砖引玉,相辅相成。这些特定场合一般会有明确的主题,高校可以精选特定档案素材,制作精美宣讲材料,促进特色档案文化在校际、行业间交流互动。

五、加强特色档案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国内许多高校办学历史悠久,在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追求民主科学思想的英雄人物,留下大量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这些仁人志士的家国情怀深刻影响着莘莘学子,激励他们发奋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历史的发展历程是不平坦的,充满了坎坷,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特色档案公共服务,可以提升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因此,特色档案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时时提倡、宣传和发扬,是宝贵的文化财富,需要代代传承。

六、结语

高校特色档案文化的广泛传播,需要全面、准确、系统的特色档案管理来支撑,特色档案是特色档案文化传播的不竭素材,特色档案文化传播推动着特色档案管理深入发展。特色档案文化的传播方式既有历史继承性,又有新的时代特征,其传播途径较以往更为宽泛。如何综合有效利用传播媒介,使特色档案文化深入人心,需要不断研究和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优化,使得特色档案文化传播符合时代的需求,符合大众的期盼。

猜你喜欢
传播媒介校史特色
大力推进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校史是新生入学教育课的好教材
“互联网+”视域下校史文化传播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校史文化在高水平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下的科普变革
新媒体广告传播形态及表现拓展
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传播对大众阅读心理与阅读方式的影响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传播媒介对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弊端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