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报告的四个维度

2021-11-23 11:17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技能培训中心黄俊鹏黄凤兮
办公室业务 2021年15期
关键词:广度角度报告

文/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技能培训中心 黄俊鹏 黄凤兮

工作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公务文体,从广义上来说,既包括面向上级的公文报告、工作汇报、专题报告、工作总结、情况说明、心得体会、表态发言,也包括面向下级的会议报告、会议发言、会议总结、专题讲话,还包括面向不特定对象的经验介绍、责任报告、质量报告、行业报告、深度报道等,可以说,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是一种运用最广泛、分量最重要的公务文体。写什么样的报告?如何写好报告?成为职场中人特别是各类“写手”需要花大气力去“烧脑”的问题。笔者认为,一篇好的报告,要从高度、广度、角度、准度四个维度进行深入思考。

一、高度——位置不同思维就是不同

一篇好的报告,有相应的高度是前提,是否有高度事关报告者的觉悟程度和思想水平。

(一)体现主体与客体的高度。报告的高度是报告主体表达层级和客体接受水平的体现,写报告要从主体与客体两方面来思考高度问题。一要考虑“主体”即报告者的身份,报告需要体现报告者的相应站位以及思想水平与思维能力。报告者的身份和位置不一样,其思想的高度、思维的方式、看问题的视角、看形势的立场等方面是不一样的。就报告的高度来说,上级应该比下级高,领导应该比群众高,写报告必须把这种不同的高度表达出来,特别是不能把本该有的高度写低了。二要考虑“客体”即报告是给谁听(看)的,要充分考虑客体的认知能力和关注领域。比如,同样是会议汇报,听报告的人是上级领导,准备报告时必须站在上级的高度或视角来思考本单位(部门,下同)的工作,汇报的重点是如何落实上级的政策与要求,正所谓“既要埋头做事,更要抬头看路。”听报告的人如果是下级,准备报告时可以站在本单位的位置,或者比本单位适当高一点的位置来思考问题、提出要求,汇报的重点是本单位的形势任务与要求,正所谓“既要抬头看路,也要埋头做事”。

(二)体现高度的关键要素。一是必须把握报告者的身份和认知水平。报告者的行政级别、学识层级、年龄差别、个人风格不一样,思维的层次、表达的观点、涉及的领域、概括的能力、语言的造诣、甚至说话的语气,都应有所差异,报告的关键之一就是要体现这种差异,甚至强化这种差异,“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每个人的文风不一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是必须体现上级最新的精神。在起草报告前,要收集阅读上级文件,了解吃透上级的政策精神,起草报告时力求准确表达上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只有把握和贯彻上级的要求,才不会走错方向,才能产生同频共振,工作也不至于瞎忙乎、白忙乎。三是必须提出自己的工作思路。报告的高度够不够,不是引用上级文件或领导的几句话就行的,关键是要找到上级精神与本级情况的契合点、切入点,顺理成章提出自己的工作思路,反之提不出自己的工作思路与奋斗目标,仅把上级的精神当摆设,是一种“虚高”的表现。

二、广度——处理好面和点的关系

起草报告的广度也很重要,所谓报告有广度是要求报告要有全局性和概括性。

(一)怎么理解报告的广度。报告的广度主要体现在报告的“面”和“点”的选择上。一个完整的报告,首先要考虑所覆盖的“面”,即是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问题。比如,一个单位安全生产有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报告不能只写五个方面;一个单位有多个部门,最好要让所有部门都能从报告中找到本部门的要求和任务。当然,强调报告的广度,也不是说凡写报告都要面面俱到,平均分配笔墨,选择哪些“点”、强调哪些“点”也很重要。由于报告有篇幅限制,写作时还得挑选重点、焦点或闪光点。比如,在报告中给上级提困难,只能挑少量的重点困难,不能提得太多,如果提出的困难过多,说明报告者在这个岗位干得未必称职。

(二)怎么表达报告的广度。一是要从全局层面全方位考虑。如报告中写一个单位当前的形势任务,可以从外部环境、内部问题、上级形势、战略目标与思路、任务与重点环节等方方面面来分析,犹如把自己放到舞台的中央,让各个角落的观众给你审视和点评。二是尽量从多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如专题报道某项工作,可以写这项工作的动机和目标是什么、主要路径和方法是什么、结果和意义是什么;在每一个方面,又可以提炼工作态度、特色亮点与成效等“点”上的工作。三是要注意报告中事项的轻重与顺序。报告中不同层面的工作一般有大小、上下和内外之分,需要按照合理的顺序来写;同一个层面上的工作也有轻重、先后、缓急之分,重要的、亮点特色突出的工作要放到报告的前面,反之要放到后面。

三、角度——管中窥豹关键是哪根“管”

起草报告还要考虑报告的角度,即在报告中类似工作采取什么不同的表达角度。

(一)报告需要选择角度。有些人接到写报告的任务,不知从何下笔,于是在网上“百度”一下,找一篇类似的文章,掐头去尾,换个“马甲”,就成了“自己的”。且不说道德品行,类似于抄袭的报告难免同质化、低质化。其实,看似相同的工作肯定有着不同的感受,类似的经历肯定有着不同的酸甜苦辣,正所谓“横看成岭则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报告的任务就是要在报告中挖掘这些不同,尽量采取与众不同的表达角度,这正是报告的价值和吸引力所在。比如,上级领导在听取你的报告时,感觉你的报告与别的单位相比,另辟蹊径,有特色、有新意,即使你报告的工作做得未必那么出色,表扬是肯定有的;反之亦然。这就像成语“管中窥豹”,报告中关键要选择好“窥豹”的是哪根“管”。

(二)报告选择角度的方法。一是选择新颖的角度,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许多平常的工作,似乎看不出明显的亮点和特色,但如果你选择从一个新的视角去观察、去归纳,很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文化建设在许多单位看起来大同小异,但有一篇文化建设的经验报告,它从“快乐文化”的角度,通过写快乐教育、快乐激励、快乐管理来彰显文化建设的魅力,就很有特色。二是选择有冲击力的角度,能吸引人的眼球。写报告选择什么角度,主要是在文章的大小标题中体现出来,因此必须在标题如何有吸引力上下功夫。比如,写文明建设的报告,有一篇文章的主标题是“念好文明创建‘加减乘除’四字诀”,这样的标题叫人耳目一新,让人有读下去、听下去的兴趣。三是选择一致的角度,保持表达方式前后统一。由于篇幅的限制,也是主题集中的需要,许多报告不宜全面铺开来写,可以从某个角度集中来写,也就是突出一个思路、一套做法,或者强调一个词、一个字。比如,有一篇党建工作的报告,五个部分是“把好思想关、把好学习关、把好任务关、把好作风关、把好廉洁关”,用一样的关键词做小标题把报告的内容串联起来,选择的角度前后一致,主题和亮点都更突出。

四、准度——什么是恰如其分的样子

在报告起草时,必须审视报告的表达是否有准度,也就是检查报告的观点是否正确、阐述是否达意、措辞是否准确。

(一)报告需要准确客观。报告要表达报告者的真实想法,反映一个单位的真实状况,客观准确是报告的基本要求。写报告可以提炼加工,但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夸大捏造、无中生有。比如,报告阐述一个单位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几个方面,但描述问题过重或者过轻都是不恰当的——哪些是共性问题,哪些是个性问题,哪些是老问题,哪些是新问题,针对不同问题,描述的语气、批评的轻重、改进的要求等要区别对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都一棍子打死。值得强调的是,报告中有些看似不错的语句,但沿用一些过时的观念观点、老套的做法、未更新的数据案例,或者拿出前几年的报告翻新一下,等等,这些都没什么准确性、时效性可言,是写报告的大忌。

(二)报告怎么做到有准度。一是用词要准确,即准确把握表达内容的深浅、轻重、褒贬程度。报告的措辞也如公文一样,拿捏要有分寸。比如,什么人用“同志”,什么时候用“不得”“不准”,什么情况用“不良影响”“严重影响”“恶劣影响”等等,都是有讲究的,多看看公文或法规制度的条文就知道。二是标题要概括精准,在工整和准确之间找到结合点。报告提倡篇章结构简洁美观,标题如果能工整对仗会感觉更好。当然,切忌为工整而工整,为对仗而对仗,而用一些牵强的语句,或者用生僻词、生造词,反而失去语句的准确性。三是报告中要多用比喻,形象是准确最好的表达方式。报告中的许多观点和词语,是可以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替代的。如反腐倡廉报告中常用“打虎拍蝇”、架起“高压线”、常念“紧箍咒”、防止“灯下黑”,不留“暗门”等比喻;又如关于员工管理的报告,可以用“连心桥”“减压阀”“助推器”“接力赛”等形象词汇,这些语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不仅生动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比写出它的喻义更为准确简洁,提倡在报告中多用。

五、结语

要写好一篇报告,从起草到成文,从布局谋篇到遣词造句,都要反复斟酌,也就是说,要从高度、广度、角度、准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修改。既要体现报告者应有的思想水平,也要使报告具有较好的全局性和概括性;同时,为增加报告的精彩程度,提倡选择与众不同的新颖角度,用词造句的深浅轻重也要多多推敲,如能做到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就更好。

猜你喜欢
广度角度报告
“斜杠青年”的斜与不斜——“斜杠”实际是对青春宽度与广度的追求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角度不同
人啊
报告
政治课堂提问技巧探微
构建以问题启迪思维的数学高效课堂研究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