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江苏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党政办,江苏镇江 212016)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省纪委、省监委、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在全省开展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江苏省教育厅开展了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活动,市教育局也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整治活动,可见当下师德建设刻不容缓。为了适应目前师德建设的挑战,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校以申报镇江市陶行知实验学校为契机,对陶行知先生师德养成理论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在加强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四个统一”是新时代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也与陶行知先生师德建设理论有共同之处。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这体现了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这是对教师修养的要求,也是教师“身教”的基础,说明教师不仅要“言传”,还要与“身教”相统一;他谈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这个原有社会的恶习惯、坏事情,统弘革除,把我们心中理想的新社会实现出来”,体现了教师不仅要潜心问道,还要关注社会;他还说“大学里最重要的原则是学术自由。这学术自由四个字往往被人误解为自由主义的学术”,这体现了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的思想[1]。陶行知先生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师德思想和养成理论中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并结合个体道德发展的规律,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办学实践,立足时代,适应我国国情,归纳总结出师德建设的途径、方法和目标等,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的师德建设理论。认真学习并掌握陶行知先生关于师德养成的方法,明确师德养成的目标,对教师素质的提升和当代师德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我校以“以陶行知思想加强师德养成的行动研究”为课题,积极申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专项),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积极践行陶行知精神。我校建设了附中师德讲坛,系统学习陶行知先生“师德养成”理论,提高师德认知,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第30个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做“四有”好教师;探索新时期师德养成的校本途径,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陶冶师德情感,锻炼师德意志,培养师德行为,做到知情意行合一,努力探索新时期师德养成的校本途径;形塑校本特色的师德行为规范,通过评优评先的激励与“向善有约”论坛的理性升华,评选学校的师德模范,并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师德行为规范。我校探索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机制,解决大量教师年龄偏大,处于专业发展高原期的问题,培养我校教师好学、敬业的职业责任感,构建本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机制。
“敬业爱教、终身学习”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职业精神,也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涵。早在 1946年,陶行知先生就说过,要“随时随地随事进行学习”“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他批评当时的教育界“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满’”,以为处在教师的地位,不必再去用功研究了[2]。在信息时代,教师尤其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为了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学校开通了“向善有约”论坛,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论坛得名于学校教师办公楼“向善楼”。首期论坛以“学习归来话体会”为主题,坚持“他山之石”的示范作用,让教师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反思、实践,才能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才能使教学之路越来越宽广。校长率先垂范,开启了“第一讲”。学校还经常邀请市内外专家来到论坛,使论坛逐渐成为培育行知精神、倡导师德师能、汇聚“向善”正能量的主阵地,为教师提供提升素质、推动专业发展的平台。论坛开讲这一年来,已组织近20场各类演讲,受到教师们的欢迎,不仅入选了年度校园十大新闻,被《镇江日报》以《向善有约,“约”出专业发展“一片天”》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好书荐读齐分享”是“向善有约”论坛的“热门”板块。每次有3名嘉宾教师为大家解读他们阅读的书籍;然后由他们选出下期阅读分享嘉宾,如此循环往复。为此,学校要求每名教师每年至少阅读5本书,这激发了很多教师沉寂已久的“内动力”。为进一步培育行知精神,学校又进一步开设了分论坛——“班主任论坛”。每周班主任会上均有班主任“开坛步道”:家校合育、培养后进生、班级文化建设等,一学年下来,总结成一本厚厚的《德育案例汇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教师想不成长都难。刚转进我校的小杨老师接手了一个班级,为了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他竟然在暑假里走访了班上所有学生的家庭。
“向善有约”论坛记录着教师成长进步的足迹,呵护着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陶行知就在《第一流的教育》一文中明确提出,反对政客教育家,反对书生教育家,反对经验主义教育家。与此同时,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开拓创新精神,确立做一流教育家的伟大理想。而他的这种教人求真、创新教育的思想,是教师应着重学习的[3]。针对我校大量教师年龄偏大,处于专业发展高原期的问题,如何培养中老年教师的创新能力成为学校队伍建设的关键。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4]在陶行知创新精神的激励下,学校大胆进行了智慧校园建设,以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有一次,受强降雪天气的影响,全市中小学停课。但与此同时,期末考试马上就要来了,这可愁坏了学生和家长。以此为契机,市教育云平台系统开发的“在线课程”,首次在我校成功试行,把课堂延伸到了家庭,让学生停课不停学。《镇江日报》和“教育在线”对此进行了报道。镇江教育云平台系统推出的“在线课程”提供了便于学生在家登录使用的技术环境。与常见的将传统课堂搬到线上的网络课程或直播课程不同的是,“在线课程”中教师推送的课程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有的课程是根据云平台分析系统抓取的,针对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进行专门讲解,课程仅15分钟,问题导向性更强。学生听完在线课程就可以在线答题,系统能实时判断对错,便于教师马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为了提前制作课程,全校教师都参与其中:专家辅导、行政示范、党员带头、分组实践、在线直播……从一个个“门外汉”到义务为学生提供在线辅导,语、数、英、物、化教师推送了往年同期期末试卷的讲解评析课程,政、史教师推送了专题解题方法指导课程,体育教师也推出了家庭锻炼辅导课程,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和好评。在2018年全市教育行风建设十大亮点评选活动中,我校报送的“‘在线课程’让课堂延伸到家”被评为十大亮点之一。
由此趁热打铁,学校信息化课题成功升级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专项课题。依据《镇江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细则(2018年修订版)》,经专家组评估认定,我校被确定为镇江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合格学校。
师德的培养需要依赖良好的制度[5]。在 《每日四问》中,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人格防”,要教师“建筑人格长城”。而要做到“人格防”,就需要依靠一些外在的约束。只有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建立制度与规范,才能养成良好的师德。学校从各阶段教师的特点出发,按需分配,构建各具特色的鼓励机制,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为加强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学校从评定校级教学、德育骨干入手,制定了《校级骨干教师评审条件》。教师对照自身自愿申报并进行自我评分,总结个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绩,审视自身的发展空间。学校成立了评审组,给参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绩量化打分,综合评估,确定评选结果。校长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向当选的校级骨干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给他们制订更高的发展目标,令其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对未能申报和未能评上的教师,由教科室专门制订“教师发展需求表”,了解教师心声。针对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学校将在今后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搭建平台,帮助其专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让专业发展的梦想与每位教师同行。
为激发老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学校事先想到的是如何把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系统地传授给年轻教师。为此,学校专门为老教师成立了教学特色展示分享会,在突破教师专业发展高原期难题上进行了有益尝试。成老师是1984年参加工作的老教师,在我市初中数学教学界率先运用几何画板辅助课堂教学,声名在外。学校举办了成老师教学特色展示分享会,由成老师为全体数学教师做了几何画板专题辅导。大家边听边学,许多年轻教师还现场拜师,气氛热烈。随后,学校又为两位老教师举行了特色展示分享会。分享会的成功举办,既为老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搭建了平台,又向他们的职业生涯致敬。有意思的是,三位老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教育信息化内容,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凝聚着校领导的殷切希望,寄托着附中青年教师远航的理想,“青年行知社”于初夏时节正式成立,全社共20位青年教师。在行知社开班仪式上,校领导为社长、副社长颁发聘书并恳切致辞,表达了对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期望,还就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做了“行知四问”专题讲座,呼吁青年教师要积极面对当前对教师日益高标准、严要求的社会现实,练好内功,站好讲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校教科室具体指导“青年行知社”的活动,对每年需要完成的专业发展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布置。“青年行知社”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设了道路,路在前方,我们已上路。
在镇江市第七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评审中,我校有8位教师入选;在镇江市第七批中小学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中,我校两位教师榜上有名,一扫近年来拔尖人才后继乏力的颓势。在2017年市十佳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评选中,我校无一落空,获评比例在市属初中学校中名列前茅。经个人申报,学校学科组评审,校党政联席会研究,评出了校级骨干教师14人,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9.3%,人才梯队建设全面展开,教师队伍呈现出勃勃生机。
我校“以陶行知思想加强师德养成的行动研究”课题经申报,成为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专项)。以课题研究为引领,通过系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师德养成”理论,提高对师德的认知,鼓励教师做“四有”教师。在探索本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机制的过程中,我们努力把师德建设转化为“从初心出发,向未来力行”的具体行动,使教学活动不断出新,在校内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在智慧校园建设的带动下,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在全市教学基本功竞赛和论文评选中,我校教师成绩喜人,教师队伍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全面丰富了学校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