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鑫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新时代背景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任务是当前教育理念下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思政”这一理念是近些年来高等教育所提出的重要教学改革方向,其倡导学生知识的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当中,最终达到学生全方位育人的目的。2020年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同时要求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文件进一步印证了“课程思政”对于推进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公共体育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必修课程,在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完善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身体素质储备,提升运动素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体育精神所蕴含的系列内涵品质,对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长河当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民族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衍生于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宗教文化等,极具传统色彩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不仅仅具有健身功能,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例如藏族的抱石、赛牦牛,蒙古族的赛马、射箭,朝鲜族的跳板,侗族的踩高脚,瑶族的打陀螺,包括传统的舞龙舞狮、龙舟、秧歌等等,都极富民族特色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当中,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也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民族体育传统的传承机制面临着破坏,因此如何传承民族体育传统文化显得极为重要。而对于公共体育课程而言,传承民族文化,增强体育人文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元素,因此课程设置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等内容,其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保障。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对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体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在育人方式和理念方面有着重要的内涵品质。首先,体育课程的本质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和运动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运动素养和健全人格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体育对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方面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体育所蕴含的特质能够使学生建立顽强拼搏、克服困难、积极上进、永争第一、团体协作的良好作风。其三,体育蕴含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其能加强和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这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课程蕴含的价值多元化,新时代背景下充分挖掘课程的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以此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体育运动所倡导的顽强意志品质、民族精神塑造等价值也是助力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保障。一方面,体育在比赛当中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永远都是当前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伟大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和宝贵财富。另一方面随着近些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在世界舞台的成就逐渐增强,这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无数的优秀运动员的形象展现了国家形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总而言之,“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以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运动员精神,被誉为“英雄志、民族魂”。这些生动形象的案例也是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
当前视域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因而深入挖掘各类思政育人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极为重要。体育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丰富,无论是体育这一课程内容本身所蕴含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还是以体育人物、体育历史事件、体育文化等为代表的课程思政元素,都极大地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资源。然而在当前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课课程思政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课程认识不足的实际问题,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依旧存在于技能主导,教学思想观念僵化。而挖掘体育课程资源这一问题更是少之又少,导致体育课程思政这一教学改革问题进程缓慢。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目标主要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目标,因而在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当中,教育主体通常基于体育课程当中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等精神方面进行教育培养,而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当前公共体育课程目标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的同时,也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重要内容,在当下体育课程中往往比较缺失。究其原因当前课程思政的建设对于体育课程而言,始终处于呼吁阶段,并未形成完善的教学目标,这导致其课程思政定位模糊,在教学资源的开发方面针对性相对不强。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队伍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因素和核心力量,因而实现学生的技能知识与德育知识协同发展是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向。但是当前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依然存在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偏低的实际问题,而在课程思政的授课过程当中,大多数体育教师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生疏,对课程思政缺乏认识、缺乏明确思路和有效办法,甚至有些教师对思政育人主动性不强,在课程的认识方面存在偏差,认为体育课程主要任务就是传授体育技能知识。在教学方法方面,体育课程往往都是通过示范讲解等方法进行授课,这与课程思政所存在的隐性渗透特点不相适应,因此这些问题无法让体育“课程思政”真正落实,最终无法真正做到协同育人。
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深化和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特别是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体育课程思政是当前高职教育体育的重要任务。教学评价体系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发展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是落实体育课程思政任务,检验课程思政成效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视域下,基于课程思政建设为导向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依然处于相对空白阶段,特别是课程思政本身的内隐性特点很难通过量化进行评价,例如体育课程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素养、辩证思维、职业素养、情感、价值观等等。另一方面,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倡导课程思政的实施,但却并未形成有效的制度保障政策,特别是相关的制度文件、评价体系等等。
当前基于运动技能和体能主导的高职体育课程根深蒂固,因此如何实现课程思政领域当中价值观的确立和精神引导,必然要求各职能领域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基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下积极实现学生体质发展和德育发展相结合。因此在课程教学目标方面,要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在原有的体育课程目标中融入课程思政目标,不仅仅是要进行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而言在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念方面要表述清楚,并且通过可量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实现运动和情感价值共向发展。
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必须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实现,因此要不断优化体育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积极选择教育性强和趣味性高的体育课程内容,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文明的体育精神和优良的体育品格。另一方面,要深度挖掘体育课程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例如由运动所映射的运动精神、体育文化传承等等,这些都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想意识,促进学生的价值引导。
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特别是在体育教师队伍思政背景相对薄弱,传统授课模式占据主导的实际情况下,必然要通过转变教学思想,加强教师队伍培训的手段来强化其体育思政课程的教学能力。一是学校教学部门要积极组织体育教师队伍参加课程思政建设为主导的培训,积极组织各类课程思政的培训,教研,观摩学习等。同时教师队伍要注重政治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新时代背景下思政形势,全面提高课程思政教育的业务能力。二是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体育课程蕴含的思政资源,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演绎、探究式教学法等方法,将体育课程思政元素渗透进来。
丰富、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利于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科学化。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受制其单一化和模式化的特点,其学生个性发展和德育发展很难得到有效的评价,因此须建立多维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在原有对运动技能等考核基础上,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品质、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多维综合评价,在方法上要注重量化和质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相结合,最终实现学生的综合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