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雪 吉林体育学院
2003年6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提出,定向运动将成为体育教育师范类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定向运动要求参与者借助地图(标有比赛规定的特定检查点和方向线)及指北针,依据自己的独立判断选择奔跑路线,依照顺序寻找各个检查点完成比赛,其利用最短时间或找到检查点最多的参与者获胜。它既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形成独立思维模式,在紧张状态下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进行授课。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再运用到实践课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热衷于实践课,学生就会特别熟练的掌握专项技术,但是却不了解各项技术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顺利的完成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却意识不到学习的哪项运动技术是取胜的关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只取果不知因。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新的教学体系,将耗散结构应用于定向运动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体力和智力的双向发展,而如何将耗散结构科学有效的应用于定向运动的教学,促进学生自组织的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所谓耗散结构是指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系统自发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即:指一个开放的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当达到一定阈值时,就会使原本杂乱无序的混沌状态转化成一种新的、在时空上呈现出有序而且条理清晰状态的结构。就事物发展规律而言,某一事物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当事物各要素之间达到高度协同、稳定、快速发展或处于非平衡状态时会达到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科学性,在不同领域的研究都有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并在现代教育理念的趋势下,教育系统更应该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脱离出来,在耗散结构理论的指导下,促使学校体育教学系统的自组织形成。
教学过程并不是死板的、僵硬的,可逆性只适用于有限的情况,要想突破现实的枷锁,不可逆性起着根本作用,重新发现教学中的不可逆性能够使教学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社会发展、自然规律的更迭毫无关联,而耗散结构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的学习者。在体育教学中应该着重把握各要素之间的不可逆性发展,使其学校体育能够长久的发展。根据耗散理论的特征可以表明,定向运动也可视为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因为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开放系统,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三者之间在整个定向运动教学系统中往往呈现非线性的特征。传统体育教学突出以教师为核心的错误教学理念,进行的是像清朝一样的闭关锁国式教学,我们都知道其发展的严重后果,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更会阻碍一个学校的长久发展。而定向运动教学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发掘潜能和对定向运动规律认知的过程,此项目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运动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寻求适合运动项目特点的教学方法,更大限度的发挥它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而不是故步自封。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科学性,在不同领域的研究都有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同时也说明耗散结构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定向运动教学领域的探究。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提高系统有序发展的前提是开放系统。只有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信息交流和能量传递,系统才可以是一潭“活水”,才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定向运动教学系统明显是一个开放系统,在定向运动教学中,首先,教师贯彻以学生全面发展的定向运动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足球脚内侧传球时,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动作示范法,从直观的角度让学生观察到技术动作,但存在的问题是,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不同,对于动作的理解也会截然不同,部分学生就会容易形成错误的动作和运动损伤。定向运动与以往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不同,这项运动更加注重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在心理和生理强大压力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以充满情感、个性创造富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提供给学生,为学生开创丰富的外部环境,以注重有益于学生学习动力、兴趣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氛围中去,体验定向运动所带来的乐趣,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定向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教师应该注意角色和思维方向的转发。以开放性的思维模式组织教学,开拓教学视野,尽量多得涉猎与体育领域相关联的其他学科,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并将各学科的知识合理应用于定向运动的教学,促进此项目的不断发展。同时,提高将理论知识合理的应用于训练的实践能力,做到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开放程度的保障。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主导者、控制者变成学生的聆听者、交流者,由此营造一个平等、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在定向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转变成一名学生,与学生积极配合共同完成训练。不仅可以促进与学生的情感,而且更好的了解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班级授课制是当前体育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一刀切”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在教学评价中也只注重学生的某单一技术的掌握,以偏概全的评价方法并不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耗散结构理论指出,开放是系统形成自组织的前提,以开放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标准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和教育系统的有序发展。
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培养是学生远离平衡态的重要环节。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更应该重视自身思维模式的培养,才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定向运动要求参与者能够熟练掌握识图、辨别方向和野外生存等能力,在学习中,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对于这项运动项目掌握程度也就不同,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学习内容产生矛盾时,教师要采取丰富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种矛盾,学会自主克服,激励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例如:根据运动能力不同,在团体定向运动教学生中,可以采用异质分组,不同运动能力的人一起学习,可以互相帮助,彼此进步,增进学生之间的竞争力,进一步激励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其次,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上有所提高,重复学习一项知识,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满足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教学内容的创新关键在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应用,要从常规的思维模式脱离出来并大胆设想说不定会对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耗散结构理论指出,体育教学系统是一个具有无限多样性、多变性和丰富性的非线性复杂的大系统。学生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独立性的系统。而传统体育教学将学生看作是一个简单的、可有外力推动的线性系统,难免会出现教师不计其数的指导但学生仍然没有学习兴趣的尴尬现象。而教师需要做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在已有的基础知识之上,通过经验或者自己加工学习形成自己对体育的认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不断反思,促使学生的体育素质不断的呈螺旋式增长,其次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和优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激活他们的潜力和非线性思维。
从统计力学角度看涨落定理,它是用来处理远离热力学平衡之下,系统的熵会在某一定时间中增加或减少的相对概率。定向运动本身就是在校内、校外、公园等场开展的户外运动。出现影响学生学习的概率还是挺大的。例如:练习的场地、环境;教学的条件;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等等。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我们把这些不利因素称为涨落。但是这些涨落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影响各不相同。就练习场地与环境来说,对于一些室内开展的运动项目影响微乎其微,但对于定向运动来说,如果是在室内开展,学生完全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定向运动教学中,教师要开放性教学,利用现有的资源努力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
定向运动作为新兴的运动项目的开展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理念。它有效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能够锻炼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为学生在未来社会上立足和生存提供了锻炼的平台。但高校在开展定向运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在师资队伍方面,缺少专业的定向运动教师;在场地器材方面,场地匮乏,器材随意简陋;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开展形式单一,理论体系不完善。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体育教学显然不足以在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将耗散结构理论应用于定向运动教学中,能够不断促进学生系统自组织的形成,促使定向运动由无序向有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