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 鞍山市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自一九二〇年以来,小提琴开始进入我国,在当时特别受年轻人的青睐和追捧,正在那时,我们国家也开始将一些中国元素与小提琴曲子进行完美的融合,在那个年代展示了独特而美好的时代特点,使大多数同时期的小提琴谱曲者受此影响,谱写出了更多优秀的作品。在许多小提琴作品中,有关于中华儿女共同抵挡外敌入侵奋起斗争的、有关于反抗压迫、拯救民族危亡的,更有一些作品还体现出了人民寻求救亡图存的精神意志。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重新整理这些时代强音的优秀作品,将它们运用到小提琴的教学中,可以激起群众的爱国热情,对于同学们而言,其更能体会到那战火纷飞年代的特殊回忆,此外,还能对发扬优秀作品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弘扬我党的优良作风。
在小提琴教学当中,音乐教育是关键的组成部分。解放战争前的优秀小提琴作品多出自于抗日战争时期,小提琴作品也或多或少受到西方的影响,照搬照抄的模仿西方小提琴曲,但马思聪先生不愿盲目跟风,从17 岁就开始自己创作出新的作品。西方的小提琴弹奏技巧与我们国家乐器的弹奏技巧以及国内每个地方的民歌风格都可以进行融合。本土化的小提琴创新道路便就此形成,与当时国家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创作者便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以及用以激起民众斗争气概的优秀作品,主要有《民主大合唱》《西藏音诗》等一系列作品,这些小提琴曲集中完美的展现出了当时仁人志士救国图存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解放战争的后期,我国进入了高产小提琴作品的创作时期。其中,优秀的小提琴创作者以李自立为代表,其有很多作品是谱写人民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反映了群众在和平时期对和谐安定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大家都有信心为建设自己祖国贡献一份力量的心愿以及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在这个时期,作品的创作受到多种外来因素的共同作用,西洋乐器里的小提琴也受到很大程度的排斥,三位作曲家开始从中国本土的小提琴出发,从本民族所具有的特色进行分析,进而才有许许多多卓越的作品在特殊时期被创作出来,因而创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对那个特殊的年代进行巧妙的表现,用独特的方式创作出经典的艺术内容。
1.马思聪经典小提琴作品分析
马思聪所原创的少数民族小提琴曲,并不仅仅是对歌曲进行了有序作曲,在这一时期,其在创作中还融合了当时那个时期的民族特色,如《新疆狂想曲》《山歌》等优秀作品,而这些歌曲在以小提琴为独奏的曲谱当中,不但表现了对当时那个时期文化的重视,也与当时许多的少数民族地域特色融合在一起,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也表现了对各族英雄儿女的欢乐祝福心情。《花儿集》《民族三重唱》乃至《山林之歌》等许多管弦的佳作都表现了大革命成功以后,人民大众的欢喜兴奋之情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即使在那个艰难时期,马思聪依然创造出了《阿美组曲》《高山组曲》等优秀作品,更强烈地表现了心系国家的爱国之情。
2.李自立经典小提琴作品分析
李自立先生所创作的《英雄王杰小唱》,这首小提琴曲是基于原曲《东方红》创作出来的,这首小提琴曲创作的成功,在当时轰动一时,反映当时军民同心、民拥军、军爱民的浓烈情感;与1972 年创作的《六二六指示》属同一类型作品。其还通过对绘画作品《重见光明》的创作灵感中创作出了《喜见光明》,这幅画作重点描绘了一个亲切和蔼、笑容可爱的军队女医生,她小心地扶着一位刚刚重获光明的老奶奶,这位老奶奶眼眶里充斥着热泪,音乐曲调和音色充分吸收了胡琴相关的弹奏方法,在滑音方面进行了快慢的处理,在弹奏方法上借鉴了跳跃弹奏方式,这些都集中表现了广东民族音乐所独有的特色。其原创的《丰收渔歌》等相关作品都体现了广东汕尾民歌独有的特点,该作品的主题是渔民在辽阔的大海上打鱼归来,一起沉浸在丰收欢腾的氛围中。该小提琴曲目一共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引子和主题以及结尾部分。在这首曲子中前半部分的引子所采用的是中速和散板的方式,作者借此反映了大海的壮阔景象,并对景象进行了细致的描摹,作者还对渔民打鱼的场景进行了清晰的描画。从曲子中间部分开始,作者进行了由中音向高音的变音处理,把渔民们唱歌跳舞庆祝打鱼的丰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把渔民欢乐幸福的场景进行了重现。曲子的结尾段是整个曲子的精华部分,在此,作者对整首曲子进行了升华,全体渔民们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同时作品还在结尾处将钢琴乐曲作了充分的融入,由钢琴引导着小提琴进入到乐曲E 弦的地方,由于其本身音域宽广所以用于处理渔夫们欢呼雀跃、载歌载舞的情景就再恰当不过了;然后再进行旋律的转换,如从E 弦过渡至G 上进行了感叹,又再一次缩短听曲人和渔夫们的距离,使乐曲更加亲切,从而引导观众重新进入渔夫的日常生活中,在G 音之后再进入三十二分的音符,同时又在分音上进行了打指的相关处理,这就标志着渔夫们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天渐入尾声。在夕阳西下,海面上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送走了一波波即将要出海打鱼的小船,而这些钓鱼小船也慢慢地从海面相交点消失不见。
1.将爱国之情融入小提琴作品之中
优秀作品属于一种精神的象征与支柱。陈钢还把爱国之情融合在了小提琴乐曲当中,并在此期间先后创作了《心中的太阳红又红》等许多著名作品,还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发展印记。一九七四年源于同名的维吾尔族民歌《毛主席的恩情唱不完》,此乐曲总共包含三部分内容,开始时由陈述进行,表达了维吾尔族全体人民的深切感情,然后以快板的形式,伴随故事的转换进入到第二部分,而中间手鼓的节拍动作则使用的是切分节奏,有着舞曲的特质与曲调。尾声再用宽阔的小双调再现了主旋律,作品便进入了全曲巅峰阶段,用急板的速度完成了全部乐曲,这是一部恢宏大气并歌颂毛主席的伟大恩情为主体内容的小提琴作品,既采用了传统小提琴独奏时的华贵技巧,又巧妙融入了维吾尔族音乐的舞蹈表演特点,深刻的表现了广大维吾尔族人民伟大的情感。一九七五年陈钢将白诚仁的同名口笛歌曲改写为《苗岭的早晨》,把苗族特有的飞歌改写得高亢嘹亮、节奏明朗,使得口笛歌曲的特点与小提琴音色的特色恰到好处地融合到了一起,并且吸取了笛子的花舌、二胡的滑音等民族特色,展现出苗族地区独有的自然画面。因而其苗族特色非常明显,该曲目既是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小提琴的有机组合,两者相得益彰,更富有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也充分体现出民族人对祖国、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强烈憧憬。陈钢于一九七六年作曲的作品《金色的炉台》是改编自一首歌《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音乐结构是由主曲加上引子和尾奏组成,集中地表达出了炼钢职工们与毛主席亲切交谈的场景,体现出职工群众对领导的深情厚谊,也反映出了劳动职工阶层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建立社会主义的豪情壮志。而引子则是先以钢琴独奏的方式,冬不拉的音调再加以模拟,最后利用“半增半”的音阶可以更好地诠释出作品的旋律特点,整个曲子全面地体现出了新疆民众乐观积极且能歌善舞的特点。
2.将时代发展特色与小提琴作品相结合
优秀作品是一种革命精神的延续,金色代表着光明,汇聚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正能量,指引着祖国发展的方向,优秀作品是一种历史积淀。《椰林迎春》以南海为历史背景,创作于一九七八年,以黎族民众的欢呼雀跃之情为基准,采用小提琴独奏的方式,表达了特殊期后民族群众对国家的发展、新春天的到来为之憧憬与期盼。另外,由李自立先生所创作的《江河水》等作品在创作的意图上,也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作曲的技巧上,更大胆地运用了中国小提琴的特色,如《江河水》的原曲是双管独奏的曲调,通过黄海怀修改之后,成为现代二胡作品。而李自立先生又基于此,融合借鉴上述的演奏手法,创作出小提琴独奏曲——《江河水》。此时,中国小提琴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又再往前迈进一步了。而作品《美》则是作者对我国歌曲艺术进行的融合创造,作者运用音乐的艺术方法呈现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之美,也表现出了作者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优秀的音乐作品是由一种崇高的信念演变而来的文化,这种理想信念在今天依然充满活力,越是在困难时期革命者对革命的信仰越是执着坚守。同时,当小提琴在流入中国以后,大量的音乐家们都致力于把小提琴创作和民族化、本土化的发展路线紧密结合一起,创作者也积极走上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小提琴作曲路线。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适当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完成富有特色且富有历史底蕴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