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背景下苏南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重构研究*

2021-11-23 06:18:41张月恒
运动精品 2021年10期
关键词:苏南社会转型城市居民

张月恒 蔡 旗

社会转型背景下苏南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重构研究*

张月恒 蔡 旗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阴 223300)

休闲已经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常见形态,受到城市经济、自然以及社会等众多因素影响,其组成要素正在发生着结构性重组。城市休闲体育空间重构逐渐成为社会生活关注的重要话题,尤其在社会转型发展的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休闲方式正发生着相应变化,休闲体育逐渐成为生活追求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社会转型发展的背景,对苏南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有效重构进行分析与讨论。

社会转型;苏南;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空间重构

城市休闲体育空间作为城市居民进行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的基础,其结构的合理性与建设品质将会对城市居民的体育休闲活动产生直接性影响[1],做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重构,能够有效激发城市居民的生活活力,促进体育建设与休闲活动的深入融合与广泛开展,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转型发展,城市面貌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休闲体育空间与经济建设、城市发展之间出现了不协调,制约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实现城市休闲体育场地、活动、文化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有机融合,优化空间结构布局,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1 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基本内涵

1.1 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基本概念

城市休闲体育空间是城市建设中供居民开展休闲娱乐活动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社会化环境,能够有效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公共性活动场所[2]。在城市建设中常常表现为广场、湖畔以及公园等休闲体育运动区域,不仅较好地发挥了功能性作用,还有效服务了城市的建设规划。在对休闲体育空间进行研究时,包括了物质环境的空间结构、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等行为环境空间等众多内容,是一个综合化的概念。对于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界定,需要从活动场所、活动主体、活动内容以及时间等四个维度开展,即城市之中能够满足居民在闲暇时间内开展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众多活动,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精神与文化需求的公共休闲活动场所。

1.2 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要素组成

城市休闲体育空间主要是由空间环境与文化环境两大基本要素组成[3],分别是基于物质层面与社会发展层面的分析,二者之间具有联系与影响性,共同体现了空间的特征。其中,从物质角度进行分析,其空间环境主要包括了城市休闲体育的场所与设施,如空间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的空间规模、区域的景观、环境以及公共性的器材、设施与体育用品的供应等内容。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其文化环境主要指活动空间的管理、氛围、所体现的文化等内容。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行为与空间构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特定的行为活动需要和空间环境、文化环境相匹配,因此,做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重塑是顺应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城市休闲体育空间既会影响城市居民的体育休闲行为,同时,也会受到其行为的影响,通过重塑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可以逐步影响并改变城市居民的行为与日常生活的方式,而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同样也会影响到空间的布局变化。

2 社会转型对苏南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影响

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城市居民更加重视健康,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已经成为居民开展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形式,融入到居民生活的常态中[4]。苏南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俗体育文化作为苏南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构成了其基本的体育生活与群体性文化。但在社会转型发展进程中,苏南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促使其民俗体育与休闲活动也相应地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经济快速发展,苏南城市居民具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可支配的收入增加,民众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休闲体育等活动在城市居民生活中的地位提升,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参与到休闲体育活动中,以满足回归自然、调试身心以及展现自我的多样化需求。苏南城市休闲体育已经逐步趋向产业化、生活化以及社会多样化发展,城市居民人口的不断增加,也对于苏南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协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苏南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总体规划不够合理

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众多城市休闲体育空间供求关系上存在较大不平衡性,无法有效满足城市居民对于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的实际空间需求。现阶段,苏南城市的休闲体育空间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休闲体育发展呈现为产业化与聚集式发展,但总体空间结构布局缺乏科学、合理的整体化规划,造成了布局结果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休闲体育的功能性区域面积无法有效保证,不利于城市居民开展体育健身与休闲娱乐活动。同时,针对苏南城市的休闲体育空间建设而言,资源配置较为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空间功能性的发挥。

3.2 公益发展观念落后

苏南城市休闲体育多以产业化方式发展,民间资本对于休闲体育建设的投资比重逐步加大,健身中心、俱乐部等商业化体育设施发展迅速,规模逐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但是公益性质的休闲体育空间建设不足,专门用于公益性的休闲体育活动场地较少,无法支付较高健身娱乐收费的苏南居民,大多只能在马路、广场以及公园内开展健身休闲活动。由于对于公益性休闲体育空间的认知理念落后,无法有效适应新型社会的发展需求,造成了苏南城市休闲、体育建设发展缓慢。另外,在对空间进行布局建设时,仅仅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忽略了其社会文化等无形资产的利用与开发。

3.3 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苏南城市体育休闲产业化发展动力不足,尚未建立完善的体育休闲文化体系,各个社区的活动空间缩水严重,实际建设与空间总体的规划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监管不到位等情况,造成城市区域内经营性体育休闲场所较多,但社区活动市场所不足,且社区体育休闲活动区域内很多存在活动占地面积不符合国家的规定。另外,苏南城市区域内还存在着休闲体育空间不对外开放、私有化等现象,社区的参与、管理机制建设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组织管理功能。

3.4 休闲体育资源挖掘不充分

苏南地区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与文化环境优势,这为更好地规划与建设休闲体育空间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与文化条件。在就整体而言,在对休闲体育空间建设时,尚未有效利用天然的优势特点,对空间特色资源的开发力度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有的休闲体育设施利用效率不高,无法有效契合区域文化的发展特点。

4 社会转型背景下,苏南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重构策略

4.1 明确指导思想,强化健康理念

城市的休闲体育空间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服务于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与休闲娱乐生活。社会转型发展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也同样使苏南城市居民的体育休闲活动方式产生较大变化,致使苏南区域的休闲体育空间在建设、管理与使用的过程发生改变。基于此,在对苏南城市区域的体育休闲空间进行重构时,需要结合社会转型发展的时代需求,顺应时代发展形势,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在统一的思想引领下逐步开展区域性空间的建设与开发。结合城市居民人口分布特点,做好体育休闲空间的统筹规划与整体布局,全面强化城市居民的健康发展理念,使其将体育健身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实现体育休闲常态化发展。

基于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苏南苏南城市休闲体育的空间重构可以将城市现代化发展与空间环境的构建相互结合,全面统筹建设资源和城市居民数量分布情况,由充分满足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出发,合理分析城市各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与经济发展优势,积极促进体育活动与休闲娱乐的相互融合,全面打造能够有效满足不同阶层的城市居民健身休闲需要的生活活动空间,真正使休闲体育空间建设更好地服务于苏南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

4.2 结合发展需求,调整重构目标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加速了全面健身理念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了较好的休闲体育发展的社会环境,苏南城市居民对生活的方式与质量追求逐步提升,为了更好满足苏南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需要在重构休闲体育空间时,有效结合当下的居民生活发展需求,合理调整空间重构的目标,促使休闲体育空间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建设与发展,有效提升苏南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在重构苏南城市的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布局时,可以将苏南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子空间建设与城市的总体性规划相互结合,充分考虑城市绿地、景观与土地等资源的分布与设计,在统一的城市战略规划指导下分批次开展区域性建设,尽可能做到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有效把握苏南城市的自然环境特点与历史文化等优势,以较高的标准进行开发、建设与使用,由点及面,发挥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辐射作用,推动休闲体育真正面向大众发展,创设出兼具审美性与功能性的城市体育休闲空间体系。另外,在重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城市区域范围内人口年龄段、数量、层次等分布特点,尽可能使休闲体育空间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社会层级的城市居民需求,以及不同时段的健身休闲需求,针对不同特征的区域内,选择与其相适应的体育基础设施,从而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休闲服务资源。

4.3 完善结构体系,满足发展需求

城市的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布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通常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其差异性主要受到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基于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经济发展速的的加快,有效加速了资源的供给力度,但同时,由于城市居民人口数量的大规模增长,也将使得资源需求量不断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供需之间的矛盾。为了有效协调发展矛盾,进一步完善苏南城市休闲体育的空间体系,需要准确把握苏南城市社会发展趋势,利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两个有效途径,实现休闲体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从公共性休闲体育活动区域与经营性休闲体育活动区域的建设两个方面着手,实现空间布局的合理化重构。

开展苏南城市区域内的休闲体育的空间重构,从城市居民的生活圈层进行分析,可以划分为日常生活、周末生活以及节假日生活等不同的三个圈层,在进行体育休闲资源分配时,可以采用社区化方式,按照区域进行点状设置,尽可能使城市居民在本社区范围内,快捷、便利地找到相应的休闲体育空间。针对苏南的商业活动区域,考虑到城市人口的密度较大,资源成本高,可以以经营性休闲体育空间建设为主,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加强休闲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废弃工厂进行改造或者入驻大型商场等形式,建设相应的休闲体育活动馆或俱乐部,使其与苏南商业区域内的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相一致。另外,还可以根据苏南城市居民的休闲体育兴趣等特点,按照塔层结构,设计建设不同层级的休闲体育活动空间,消费水平高,建设档次高的空间,可以设计、建设较少的数量,并且按照高层次城市居民活动周期性,合理控制空间容量。而针对面向日常城市居民的活动空间,则可以保证建设数量,放低使用门槛,尽可能满足绝大多数居民健身休闲需求。使空间结构布局呈现大众与高端相互结合,充分满足苏南地区不同层次与特点的城市居民使用需要。

4.4 优化空间布局,打造地域特色

苏南地区不同的区域内具有不同的文化、自然特征,因此,不同区域内的休闲体育资源分布也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将为优化苏南城市区域内的休闲体育活动空间提供了优势条件,有利于打造具有不同地域文化特征的空间体系。因此,重构休闲体育空间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环境、文化以及地域特点,将其与体育资源相互整合,实现体育空间的优化与升级。

例如苏南区域内的无锡等地,拥有青山绿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在进行休闲体育空间重构时,可以将山水资源与体育项目相互结合,多设计、建设登山、骑行、漂流以及徒步等休闲体育活动场地,或者举办、承办相关体育赛事,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无锡时尚户外运动空间。苏州水资源较为丰富,周庄素有江南水乡之称,同时,太浦河、望虞河等连接东西,更有阳澄湖、淀山湖等散步在区域范围内,可以多构建一些水上运动项目,做好水上休闲体育基础设置建设,并配备相应的指导中心或水上体育项目组织等,将其打造为水文化休闲旅游的项目空间。针对苏南沿海区域内,则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将体育与旅游、自然景观等相互融合,建设成为海上运动旅游等项目空间。

[1]杨建涛.城市转型背景下产业空间重构取向与动力研究[J].生产力研究,2020:6-9.

[2]李爱霞,李延平.当代小康社会背景下的休闲体育发展研究[J].活力,2019:240.

[3]赵娅奇,张燕,李书敏.“五位一体”背景下城市空间演变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智库时代,2019:20-21.

[4]冯元.城市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城市空间重构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290.

Research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Leisure Sports Space in South Jiangsu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ZHANG Yueheng, etal.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yin 223300, Jiangsu, China)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名称:苏南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结构特征与重构研究;项目编码:2020SJA1769)

张月恒(198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苏南社会转型城市居民
苏南年俗亦动人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4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09:58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北京城市居民的娱乐生活(1949—1966)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关于修改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议案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5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群众(2015年11期)2015-12-16 17:42:36
苏南发展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2